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美军在中国南海岛礁邻近区域定期实施“航行自由行动”等举措,标志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制衡政策正进入新阶段。美智库和政策界人士围绕中国南海政策走向等问题展开争论;美军方白宫就如何在南海问题上应对中国存在政策分歧,奥巴马政府力避南海问题成为其“负向遗产”。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加大对华制衡核心策略是“成本强加”,即在不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情况下,通过外交、政治、军事、法律等综合手段,增加中国推进南海政策成本。南海问题将深化中美关系“战略漂移”状态,两国围绕该问题博弈料将更趋复杂。

  • 标签: 南海争端“成本强加” 中美关系
  • 简介:中菲关系面临僵局不仅仅源于“零”性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彼此间误解也是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对菲律宾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外交事务,对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与对美关系“独立性”认识不足,同时低估了菲律宾国内因素对其外交事务影响。菲律宾对中国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领土政策,以为中国最终目标是无止境地攫取地盘,怀疑中国政治协商诚意,以及迷信美方干预能够制约甚至改变中国政策。双边误解放大了利益冲突,导致互相误判,导致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中菲关系被领土争端所绑架。两国必须走出这些误解以及由这些误解所导致困境。当下要务是应该利用菲律宾政府更替之机,寻求妥协,控制争端,防止将来出现更大冲突。长远来说,关键是重启发展一个培养双边战略互信战略框架,实现双边关系长期稳定与良性发展。

  • 标签: 领土争端 南海 中菲关系
  • 简介:印度大型集会活动频繁,踩踏事故时有发生,需要对其重点研究。以2004--2015年间发生踩踏事故为例,借助Nvivo10软件,结合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编码、归纳整理,最终提取印度踩踏事故诱发因素4大核心因素,即人群因素、设施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此外,以踩踏事故发生过程为主线,结合事故诱发因素,分析事故在不同阶段发生、发展演化规律,最终提出踩踏事故成因机理。

  • 标签: 踩踏事故 成因机理 扎根理论 印度 质性分析
  • 简介:21世纪伊始,“俄罗斯因素”在东南亚战略图景中显得较为突出。俄罗斯近期对东南亚政策清楚地表明,莫斯科力图增强在该地区影响力。然而,东南亚最近发展事态却不能给俄罗斯以任何乐观理由。本文通过研究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及东盟关系,对俄罗斯在该地区政策及前景进行分析

  • 标签: 俄罗斯 东南亚 成就 问题 挑战
  • 简介: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提出关于澜湄流域治理新机制,水资源合作是其中重点,而水资源安全治理是澜湄水资源关系实质。本文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视角研究水资源安全治理,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分析影响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因素,并深入阐释澜湄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内涵、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而就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建议。

  • 标签: 水资源安全治理 澜湄合作机制 亚洲安全观 可持续发展
  • 简介:WTO成立以后1995—2014年期间,印尼对中国频频发动反倾销,中国成为印尼反倾销首要目标国,钢铁产品则是印尼对华反倾销第一大目标产品。同时,印尼对华最终反倾销措施从未采用价格承诺形式。WTO框架下印尼对华反倾销具有一些显著特征及其特殊成因。为了有效应对未来印尼对华反倾销,应加强中国与东盟及印尼之间反倾销领域政策协调,调整中国对印尼钢铁产品出口贸易策略,同时要积极应诉印尼对华反倾销,善于利用价格承诺措施,并适度强化中国对印尼反倾销,以有效遏制印尼对华反倾销态势。

  • 标签: 印尼 中国 反倾销 钢铁产品
  • 简介:国际法院在战后主权国家之间领土争端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法海峡群岛争端是国际法院成立后成功裁决第一例领土争端。19世纪后,英法针对海峡群岛中明基埃群岛埃克荷斯群岛主权归属产生争端。在协商未果情况下.双方于1951年将争端提交位于荷兰海牙国际法院。1953年,国际法院经过审理并主要依据“有效控制”原则,裁定争议岛屿主权属于英国。英国通过国际法院仲裁模式,成功获得争议岛屿主权。该案例对于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岛屿争端具有极为现实借鉴意义。

  • 标签: 海峡群岛 岛屿争端 国际法院 英国 法国
  • 简介:阿富汗杜兰尼王朝正式建立了君主制度.该制度在自身民族、宗教、地域因素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下经历了相对统-与分裂往复循环历史轨迹.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封建君主.他们力图巩固君主权威构建-个强有力中央政府,然而君主制发展受到了许多根深蒂固因素掣肘.这套实施200多年制度终于在1973年被达乌德策划军事政变所终结.阿富汗君主制发展历程始终与其自身具有的地缘政治、外部势力干预、部族社会传统以及民族构建因素紧密联系在-起.这些因素依然影响着现今阿富汗及其新阿富汗国家重建.以阿富汗历史上君主制作为研究切入点能够为(解决/了解)当下阿富汗问题提供更加开阔视野有益借鉴.

  • 标签: 阿富汗 君主制 发展阶段 终结 多因素
  • 简介:中美俄三角关系作为国际格局基础性架构,其相互关系亲疏及演变始终被视为当今国际形势走势晴雨表。冷战之后,中美俄形成三角关系既有其相对衡定内涵,也随着国际大环境变化处在演变之中。近些年来,随着多极化进程加快,时起时伏大三角关系再度进入新活动周期。尤其是俄罗斯外交强势反弹,大三角关系再度回归国际社会视野。

  • 标签: 三角关系 俄罗斯外交 大三角 活动周期 国际形势 中俄关系
  • 简介:一、中菲南海仲裁案核心为领土主权争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规定争端解决机制显然不适用于领土主权争端。对于这一点,菲律宾仲裁庭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仲裁庭在管辖权阶段裁决显然是为了实施管辖权而尽量排除领土主权争端。

  • 标签: 管辖权 仲裁案 裁决 南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主权争端
  • 简介:当前,北极“寒地”正因全球气候变暖和大国博弈逐渐成为“热土”。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围绕北极地区实施新战略,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认为,权力结构冲突安全博弈是推动美俄两国建构实施北极战略主要动因。从战略目标来看,两国都是为了争取扩大本国在北极地区权益安全系数,但两国战略提出发展有着不同国际国内背景,战略建构有着不同可利用资源,战略实施又有着不同方法路径,这决定了两国北极战略发展会有不同困境前景。美俄两国新北极战略发展实施相互作用,又决定了未来北极地区地缘政治走向。

  • 标签: 地缘政治 美国俄罗斯新北极战略
  • 简介:印度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失衡、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严重水安全问题,对印度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冲击。地下水供应难以持续,地面供水效率低下将严重制约印度农业发展,成为印度粮食安全一大挑战,甚至可能引起农业地区局势动荡。水短缺、水污染、水价格将直接影响印度工业发展,并从供水保障、能源保障、原料供应、产业与贸易布局等侧面制约莫迪政府力推“印度制造”。水危机对印度城市化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不健康饮用水直接影响接触污水及蚊虫滋生导致间接影响已成为印度公共卫生巨大威胁。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印度财政健康,反过来又制约了水利投资,导致水问题进一步恶化。

  • 标签: 水安全 可持续发展 “印度制造”
  • 简介:中菲仲裁案最终裁决重要时刻即将来临,结果公布在即,设置在海牙国际海洋法仲裁庭裁决结果很可能对中方不利。究其原因,这不仅是国际海洋权益纠纷仲裁程序过度依赖于僵硬、死板国际海洋法先行规则,更是反应了在话语权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西方政府、媒体学界在中菲仲裁案问题上主导性看法。然而,如何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对应中菲仲裁案裁决决定,不仅是中国政府人民坚定地执行南海维权需要,也是中国更好地了解南海主权争议上国际司法机制、提升中国国家能力建设需要。本刊本期特设立“中菲仲裁案专题讨论栏目”,就中菲仲裁案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专业进行深度分析研讨.力求对中菲南海仲裁案提供全景式剖析,以飨读者。

  • 标签: 南海主权 仲裁案 判决结果 国际海洋法 局势 中国政府
  • 简介:近年来,安倍政府积极推进对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援助,形成了开发援助战略。这一战略在目标上,以开发援助推动区域发展稳定为基础,拉近与区域国家间关系、增强日本在该区域实力与影响力,从而在经济上牟利、政治上促变、地缘上谋势;在路径上,主要从推进区域经济融合与援助重点国家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发展能力建设并重、支持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支持人文交流、加强与各利益攸关方协调合作、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等六大方面加以推进。该战略对中国而言具有影响复杂性、利弊兼具两重性,中国应妥善应对。

  • 标签: 安倍政府 日本 湄公河次区域 地区合作
  • 简介: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治安全主要表现为:保持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受挑战;保持国家主权独立与国家统一;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稳固,以及保障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据指导地位。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社会转型期以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期节点,中国政治安全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其中内部挑战更为严峻。维护中国政治安全必须内外兼修,尤其是加强国内各领域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仍是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政治安全 挑战与应对
  • 简介:国家战争权又称为“诉诸战争权”,是指国家对外发动战争或决定对外宣战、参战一种权力。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是国家解决国际争端强制手段之一,战争权意味着行使战争绝对权力。战争权在历史沿革中经历了从被认为合法到进行限制再到被认为非法过程,从绝对“诉诸战争权”到对“诉诸战争权”限制,再到国家“诉诸战争权”在条约中废止。

  • 标签: 战争权 国际法 国家 视域 绝对权力 国际争端
  • 简介:一、介绍新加坡尽力发挥每一寸国土力量.尽管只是540万人口、330万公民城市国家,但该国经济在东盟10国中居第五位,在全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位列第八.国防开支总额位列东盟第一位.政治上,新加坡在印度-太平洋区域宏观框架内,发挥重要平衡作用,数10年来也是美国最强大亚洲伙伴国之一.坐落于天然深水港上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部,成为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通道支点,兼世界上最重要咽喉之一.

  • 标签: 新加坡 21世纪 自动化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太平洋区域 利益
  • 简介:近10年来,俄罗斯积极完善国家政策,从国内法国际法两方面实施渔业资源法律保护,形成了由政策战略构成诱导机制,由国内法国际法规则构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渔业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维护了国家利益,保护了渔业资源,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彰显出渔业大国法制化风范。但俄罗斯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中缺乏一部起基础作用基本法,法律调整滞后,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加之渔业监管受官僚作风和腐败干扰,渔业资源保护法治化还有相当长路程要走。

  • 标签: 俄罗斯 渔业资源 法律
  • 简介:德国传统上是一个大陆性质国家,但统一后德国决心成为海洋强国。它在追求海权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独特海权思想。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对德国海权影响、相对于优势海军海军战略以及大陆国家走向海洋战略意志等。从德国追求海权战略实践上来看,1871—1945年德国,建立了强大海军,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做出了追求海权大胆尝试。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德国追求海权思想实践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有诸多启示可供借鉴。

  • 标签: 德国 海权思想 海权实践 中国 启示
  • 简介:“阿拉伯之春”激烈震荡中东格局,各国所受波及影响不一,其中突尼斯可以算是较为成功转型国家之一,取得了通过新宪法、组建新政府、世俗派执政等政绩。但是突尼斯仍未能解决一直困扰经济社会问题,而且面临恐怖主义挑战,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影响突尼斯政治转型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以及国际地区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以意识形态冲突为主线,回顾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后意识形态矛盾发生背景,梳理突政治进程中意识形态冲突表现及其对国家稳定改革所产生不利影响,希望能为突尼斯问题提供一个新研究视角。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体制 突尼斯 冲突 变革 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