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一组有潜在恶性心律失常致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有些可能具有“猝死高危”的遗传基础,有些会因药物、环境压力、电解质紊乱、发烧和其他COVID-19特异性的影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发生的风险。本文针对合并COVID-19的遗传性和获得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管理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律失常综合征 心原性猝死
  • 简介:摘要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 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本版诊治原则对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治疗 血液病 肿瘤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传染病,基本特征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目前正在全球迅速蔓延。该文比较近二十年间发生的两次人类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COVID-19的病原特点、受体分布、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试图揭示COVID-19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患者和疫情管控提供新思路。分析表明,由于2019-nCoV和SARS冠状病毒在人体细胞上有相同的受体(ACE2),因而它们可能有相同的靶器官,如肺、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病理改变除了病毒直接损伤靶器官中的功能细胞外,还与病毒诱导靶细胞产生促炎因子造成局部严重炎性反应有关。同时,促炎因子还过度激活了免疫细胞尤其是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过量的细胞因子不但加剧了靶器官的炎性反应,还引起T细胞凋亡和免疫功能失调,造成免疫缺陷而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并造成继发感染。因此,在重症患者的管理上,除了生命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外,有效控制肺部炎性反应和系统性拮抗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有助于纠正缺氧,避免多器官衰竭乃至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皮瓣修复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MAD)与手工缝合(H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CBM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50年1月至2019年10月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在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中采用MAD与HS对比的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包含5 539例患者。资料分析显示,与HS组相比,MAD组静脉吻合时间明显较短(SMD=-5.46, 95% CI: -7.50, -3.41, P<0.001),动脉吻合时间较短(SMD=-5.16, 95% CI: -9.61, -0.71, P=0.02),血管危象出现率较低(RR=0.49, 95% CI: 0.34, 0.70, P<0.001),皮瓣坏死率较低(RR=0.52, 95% CI: 0.32, 0.86, 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应用MAD与HS相比,在动脉和静脉吻合时间、血管危象以及皮瓣坏死率方面可能有优势。

  • 标签: 微血管吻合器 手工缝合 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