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一从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的角度看,南京在中国城市版图上具有难以复制的特性和魅力。这座兼有金陵王气和六朝金粉气息的十朝帝都被历代文人反复书写。李白、刘禹锡、文天祥、孔尚任都曾吟咏过这座城市,留下了或艳丽或悲壮或淡雅的诗性文字。现代以来,南京在中国作家的笔下依然是个饶有兴致的书写对象,其中,叶兆言可以算得上书写南京的一个代表性作家。

  • 标签: 叶兆言 书写 南京 长篇 传奇 乱世
  • 简介: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倚仗坦克大炮长驱而入古城南京。其后六周之内,日军将人类的兽性极致发挥,机枪和屠刀朝向无辜市民和被俘官兵。历史是书写过去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如此惨痛的一次人类浩劫,后来人给予文学叙写也应是必要,即使这叙写可能只是出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最起码的义务、最基础的感情。从张纯如到严歌苓、哈金和郑洪,境外华人作家南京大屠杀相关叙事接续而来。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新移民文学 叙事 视域 复魅 祛魅
  • 简介:回顾本世纪文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九十年代文学在二十世纪文学的总体构架上的确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地位的重要性在于九十年代文学相比较于先前的文学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的历史当中,九十年代前文学虽然也有阶段性变化,比如从“五四”文学,到二十、三十年代,再到三十、四十年代文学的变化都很大,解放以后文学又经历过两次重大变化,一次是文革文学,一次是新时期文学。但是,这些变化都仍然是在原有的政治文化语境之中进行的。在政治文化语境之中,文学不管怎么变,它与政治的关系却始终没有变,文学始终与政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变化的只是它的政治内涵,而不是政治本身。当文学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稳定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要旋律,主流型政治文化对于意识形态的定位,对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的预期都已发生了变化。当整个社会都被融入商业文化语境之中,政治文化便由幕前退到幕后。文化语境的转型带来作家心态与文学作品的转型。九十年代文学转型其合法性质疑的结点,应该是文学真正回到文学自身。就文学本身而言,创新是为文学的历史服务,这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而“仿制”或“复制”则是为文学的“历时”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于精?

  • 标签: 《论新时期后文学的转型》 中国 文学评论 政治文化环境 社会关系
  • 简介:南京大学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课题组、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协办,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6—27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华文文学 南京大学 台港 传媒研究 暨南大学 研究中心
  • 简介: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等三个文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解决问题力度,健全信访长效机制,使群众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实现。

  • 标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工作制度化 矛盾纠纷 信访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群众权益
  • 简介:周正章同志经过多年辛勤查证,撰写了《鲁迅先生死于须藤误诊真相》三万多字的长篇学术论文在广东《鲁迅世界》今年第一期全文推出后,在各地鲁研界和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多家报刊对此作厂报道,众多京、沪、苏、皖、穗专家发表了评论。为此,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于五月中旬在南京专门召开了“鲁迅死因研讨会”。

  • 标签: 鲁迅研究 广泛 长篇 疑点 发表 读者
  • 简介:摘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悼念在南京大屠杀遇难的30万同胞而专门设立和建造的纪念型博物馆建筑及青少年主题爱国教育基地。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考察与分析,探讨设计师是如何将原有纪念馆的建筑与扩建后的建筑进行有机的联系,达到和谐共存。同时,纪念性建筑如何利用形、色、质、尺等设计手法营造其独特的空间氛围与空间气质。

  • 标签:
  • 简介:泉畔论红楼梦里现珍珠——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成立十五周年暨97年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成立十五周年暨1997年年会于1997年10月15~17日在南京召开。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是在前国务院国家古籍整理小组组长、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先生的关心和支持下于...

  • 标签: 《红楼梦》 曹雪芹 江苏省 吴文化 珍珠泉 纪念馆
  • 简介:2011年10月21—24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观问题”研讨会。来自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当代文坛》、《江苏社会科学》等期刊杂志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标签: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新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 价值观 《当代作家评论》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则是承担主体(因而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正可视为是现代性文化的载体)。但是,这一叙事及其意义体系被后来的革命——政治文化所转换,直至“文革”后才逐渐恢复。然而,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首先,现代性意义叙事在复苏发展过程中,过于迷恋自己的社会即时性意义效果(现实主义小说)和形式意义(先锋小说),而逐渐偏离了现代性建构这一世纪目标;其次,商品经济的兴起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导致现代性价值的“落空”和现代性意义叙事的失效;第三,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引入,对现代性意义及其叙事是一个致命打击,它俨然从学理上解构了现代性存在的合法性,宣告启蒙与批判的不可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流行和“新写实”的兴起,便是现代性叙事危机的体现,知识分子文化变得黯然无光。然而,只要稍作认真思考,便不难发现,所谓“现代性伟大叙事的终结”,只不过是中国式后现代理论所设的一个逻辑陷阱。实事求是的考察将向我们揭示出,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化史?

  • 标签: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性批判》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精神 价值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