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引言早期安平的建筑相当稠密,故剑狮被用以镇宅。而剑狮又顾名思义地以剑和狮完成其基本构造。其中,剑多指大陆道教的七星宝剑.狮则经大陆传入台湾。在文化资产保存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规定提出后,人们再次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应审慎地看待其发展,可喜的是部分安平剑狮除传统作用外,亦通过设计达成文化、经济、社区等营造,已有产品或新型产品营销。海峡两岸的学者抑或致力于在从事实业的同时推广其文化内涵,同样通过剑狮传达文化.勾连血脉。

  • 标签: 台湾地区 “头” 文化创意产业 产品营销 文化多样性 基本构造
  • 简介:该书由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惠民和司方维撰写,由江苏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此书主要分为进程篇、专题篇、学者篇和史料篇。对自1979年起35年台湾文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作出回顾梳理,究其发展脉络,以及对这35年来从事台湾文学研究的学者——从最早开路、拓荒、奠基的学者到现今年轻的硕博士群体进行扫描综观,探讨其中二十几位的学术个性和学术贡献,并探求学术流派形成的可能性。

  • 标签: 台湾文学 中文系教授 学术流派 学术个性 江苏大学 学术贡献
  • 简介:台湾《现代文学》杂志致力于艺术形式的试验和创新,对小说叙事艺术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不但创造了言语反讽、情节反讽、复调性反讽和互文性反讽等多种反讽形态,而且拓展了小说的意义空间,使小说文体呈现出了新风貌。

  • 标签: 台湾地区 小说 反讽
  • 简介:日前。在杭州市滨江区的上海铁路局公务机械段钱塘江基地里.一辆复古的蒸汽机车下线并进行了试运行。据了解.这是中国近五十年来新造的首辆蒸汽机车。原型为我国台湾第一辆蒸汽机车“腾云号”。它将通过轮船运往宝岛台湾正式投入运营。

  • 标签: 蒸汽机车 杭州市 台湾地区 仿制 上海铁路局 试运行
  • 简介:摘要作为时代孕育下的产儿,陈义芝既是著名的诗人,又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复杂、不平凡的人生遭遇,写下了许多优秀诗集佳作。既是时代成就了他,同时他又局部促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活跃了诗坛的气氛。心灵深处的探寻,古雅词汇与现代语言的结合,内心世界与现实主义的摩擦,激起了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朦胧与象征的运用,绘制出绚丽、迷人的图画。乡情的带动,绵绵的情愫,弹奏出一曲又一曲天籁。笔下语言的奇特,让人遐思无限,语达而词丽,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 标签: 古典传统 现代 乡情 心灵 生命
  • 简介:<正>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说明一下诗质和小说化在此的含义。诗质指的是一种审美境界,诗是最能达到审美极至的一种文体,故以此指称散文的审美性。对散文来说,其美感作用发生需要达到一定诗质的高度,诗质是散文的美质,散文的灵魂。小说化指散文文体结构的现代化、开放性。当代散文作者思维方式变革,在遣词造意,谋篇布局上吸收其它文体的优点和长处,兼容并包,使散文外包装呈现丰富多样的面容。台湾的散文作家一直兢兢业业地在这块园地里耕耘着,对散文的技巧、形式、内容深为用心,他们在对散文传统依然悉心爱护的同时

  • 标签: 诗质 当代台湾散文 小说化 造意 余光中 欧化句法
  • 简介:50年代的台湾文学,被紧紧捆绑在“反共复国”的政治战车上。从1949年起,蒋介石便不断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多次强调指出:在国共两党斗争中,“宣传不够主动而理论不够充实”,“不但不能胜过”、“赶上”共产党,反而被共产党占了上风,争取了青年和民众,“所以失败”。尤其是在文艺上,“全国文学艺术界一面倒反对政府”,是造成败退台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国民党决心加强对文艺的“管制”,“以政工的态度对待文学”。

  • 标签: 台湾文学 理论批评 六十年代 新诗 50年代 文学艺术
  • 简介:台湾电影的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多元式大和解的趋势,其中《海角七号》是颇为典型的例证。影片以在地为立足点,以呈现在地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作为发端,经过多重努力与妥协最终实现多元式大和解,这种由混杂冲突到包容和解的推演过程体现在全球化与在地、多元族群、被殖民者与殖民者、传统与现代等多个面向。影片在接收与认可差异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基础上,通过和平共存、彼此包容、多元融合的逻辑建构出大家都是在地人的身份共识。

  • 标签: 台湾电影 身份认同 《海角七号》
  • 简介:摘要由于多重原因作用加之国外势力对新疆问题长期干涉,新疆局部地区民族分裂活动时有发生。《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位于台湾传统三大报系之列,它们对新疆的报道,影响台湾当地和海外人士对新疆问题的看法,也关系我国和平统一的重大问题。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对两报涉疆报道研究。研究发现报道基调与报别有显著差异;消息来源也呈现不同特征;《中国时报》主要从中立角度报道暴恐、维稳,《自由时报》以敌对的角度斥责中国民族政策;两报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呈现不同的价值观点。

  • 标签:
  • 简介: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人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2001年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在高喊“台湾文学国家化”的台湾,文学研究远远跟不上“本土化”的趋势,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台湾文学史》。要是有谁

  • 标签: 台湾省 新文学史 《台湾文学史》 陈芳明 学科建设 陈映真
  • 简介: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文教基金会与纪州庵文学森林共同主办的“我们的文学梦”系列讲座,每月一场邀请来宾演讲.2017年2月3日邀请陈克华主讲《华文写作的困境与出路--从爱荷华看台湾》,藉由自身“被边缘化”的经验,以及在爱荷华创意写作工作坊的所见所闻,阐述华语写作在被其他语言、艺术形式转译的过程中,如何重新构筑华语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困境与出路 写作 台湾地区 华文 商业储蓄 艺术形式
  • 简介:时代造就作家,作家推动时代。处在特殊的历史新时期中的台湾旅外作家群,历经了坎坷的生活道路。他们在穿越过历史隧道后,随着形势的急速变化,受时代之光的照耀,其作品的色彩从惨绿走向艳丽,气势从平凡走向恢宏。他们文学创作的变貌,为历史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 标签: 作家群 文学创作 生活道路 旅美作家 海峡两岸 四十年代
  • 简介:《葡萄园》是台湾的重要诗刊,已经创刊近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搭建两岸诗歌之桥的先行者,它提出的“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不仅对于台湾诗坛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于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葡萄园》 台湾诗坛 诗学主张 中国 健康 20世纪80年代
  • 简介:<正>各种诗选的编辑目的不尽相同,编选者的审美评价坐标也因人而异,但面对文本的挑战需要响应的命题主要有三:"诗"是什么?语言的策略思考差别在哪里?主题关注有何异同?要响应这些提问相当艰难,但无法面对与回答这些命题,诗的选辑经常呈现出取样雷同的模式化面目。

  • 标签: 三家诗 编选者 审美评价 零雨 詹澈 陈克华
  • 简介:台湾几位名诗人的名作,早己进入大陆大学、中学教材、课本,相应解读的教参、教案,可谓汗牛充栋,也由此产生某些评价定势。尝试从特定的方式、角度,进入个案细读,看能否从课堂上“通约99的“答案”中,挖掘出一点新意,推动文本细读的多种可能性趣味。

  • 标签: 台湾名诗人 名作 解读
  • 简介:<正>一、前现代:一个待填补的都市叙事起点在台湾现代文学创作和研究视野当中,"城乡对立"向来就是一个模式化的道德命题,理直气壮地构筑出一部现代都市文学接受史,作家们彼此因袭这个书写模式与理念,同类型的创作蔚为大宗。这种都市书写的焦点全在现代(都市)文明的原罪,较为深层的社会学问题顺势被简化与忽略;对立面的农村,在作家笔下美化成失乐园的同时,其真实生活境况在约定俗成的正面叙述

  • 标签: 接受史 前现代 城乡对立 都市文学 创作动机 生活境况
  • 简介:本文从小说、诗歌、散文三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发展的新状况做了一次简略的考察,并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进行个案分析,试图探究并归纳出9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的面貌.

  • 标签: 90年代 台湾文学 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