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为日本所统治。虽然台湾人民被迫成为"日本臣民",并且台湾总督府为要掌控台湾人民的动态,制定了种种法规,以达到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隔离之目的,但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并未因此切断,即使远赴日本的留学生,对于中国大陆的文化情感仍是无法割舍。台湾留学生远赴异地求学的同时,仍与中国大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除有为展现对祖国之认同与效忠,实际参与抗日活动之外,亦有亲赴中国大陆,从事法政、教职、医业、求学、商业、文化、体育、警务及传教等工作者。本文系探讨日本殖民台湾时期,日本政府当局虽制定种种法令,阻止台湾人民与中国大陆亲近接触,但留学日本之台湾青年,由于前揭各种之目的,仍前往中国大陆进行各种活动之相关状况。

  • 标签: 台湾留日学生 中国大陆 移民活动 国家认同
  • 简介:黄仁宇先生著《万历十五年》,开头说:“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这种平静,其实正隐伏着内忧外患的危机,五年后即万历二十年,日本的关白(摄政)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

  • 标签: 关键人物 《万历十五年》 内忧外患 丰臣秀吉 黄仁宇
  • 简介:18世纪,山东绅民的粮行为常被清廷认为缘自其"民情"兼具"刚狠"和"晓文"的特质,而较少与官府失当联系在一起。嘉道年间,随着州县官吏在田赋征收中盘剥程度的加重,山东绅民时常通过京控渠道进行抗议。但因清廷的整饬始终不见成效,绅民对官府的仇怨持续发酵。至咸丰年间,在州县官因税收压力倍增而继续加重对乡村的盘剥,又未能有效掌控团练的情况下,"恨官久矣"的山东绅民遂借团练之力,频繁而激烈地反抗州县的田赋征收。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官方自身相信,"吏道之堕"实为团练粮的根源,绅民的责任反而获得理解和宽容,提示出当时的吏治危机已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绅民粮动因从"民情"向"恨官"的转变既折射出清王朝自18世纪末开始日渐凸显的吏治危机与官民对立,也预示着晚清以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

  • 标签: 嘉道年间 田赋征收 乾隆时期 吏道 绅衿 藩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