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摩《青州益都县令房公清德之颁》碑,信息量大,未见著录,主要记载了南北朝隋唐时期高门望族——房氏家族成员房彦云在益都县令任上的政教伟绩,系一篇具有证史之实、补史之缺、纠史之谬价值的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另外,该碑将一件尘封已久的书法作品生动地呈现于世人眼前,充分展示了初唐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平,堪称唐代碑刻书法中的优秀作品。

  • 标签: 唐代 青州益都 房彦云 房氏家族
  • 简介:近几年,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协作带来了很多的可能,如合作展览,完善展品信息等。不过,社交媒体能在多大程度上辅助博物馆发挥其教育功能,既有其潜力空间,也有局限性。而新一轮的“社交集展”式网站给信息的深度讨论学习提供了有效平台,有望成为更理想的网络学习机遇。

  • 标签: 社交媒体 展人(Citizen curgtor S(SOCial curat ion)博物馆
  • 简介:著名博物馆学家甄朔南教授认为,博物馆学是动态的,与社会发展形成与时俱进。它的理念仍然在剧烈地改变,一开始有些盲动,但越来越显示出理性的思考。它虽然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但它不是博物馆学界的“造反派”。它虽然对“传统”博物馆学有所不满,但也没有否定一切,例如它承认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新博物馆学 藏品 后现代主义 展示理论
  • 简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的时代思潮,引导着诸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在博物馆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为博物馆扩充了观念与视野,引发了其功能的发展和延伸。本文分别从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层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博物馆的民俗文物抢救、田野调查、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动态民俗事项展示、民俗活动与社教等趋向。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论述了博物馆在促进遗产传承中应采取的“层次性”保护措施。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新趋向 层次性保护
  • 简介:博物馆害虫综合防治是取代以往博物馆害虫治理措施的一种新方法。它融博物馆学、昆虫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在治虫实践中,以生态安全和整体协作为原则,力主摒除有毒化学药剂在博物馆中的使用,并将害虫防治融入博物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之中,提高藏品保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现今,社会大众对博物馆在生态环保和科学管理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博物馆需要及时关注国外害虫治理的动态,对博物馆害虫综合防治的概念、历史、内容、应用技术,以及与我国传统作法的差异有所了解。

  • 标签: 害虫综合防治 藏品保管 生态
  • 简介:宗城县三清殿记》刻石1913年出土于河北省威县,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其拓片,并刊载了时任威县县长崔国卿的短文《威县宗城县三清殿记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为刊名。本文在崔考基础上,对刻石内容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其所记载的黄河水患、县城迁址等内容,可补威县地方的变迁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洒脱,一气呵成,颇具王体神韵,可与唐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并称集王书法刻石的双璧。

  • 标签: 河北威县 《新宗城县三清殿记》 刻石 北宋 王体集字
  • 简介:博物馆自诞生以来,便以收藏、保存、展示和研究真实物件为核心职责。与其他机构和组织一样,博物馆也在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职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馆学运动的兴起,修正了自18世纪以来传统博物馆一向奉行不逾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的功能。博物馆学将博物馆视为社会文化的象征,关注博物馆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博物馆与多元文化的整合、博物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博物馆对西方以外其他文明的反映都成为博物馆学所考察的内容。

  • 标签: 博物馆发展 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 新博物馆学 社会文化
  • 简介:楚墓年代分期研究的突破──《江陵九店东周墓》读后杨宝成杨定爱同志编著的《江陵九店东周墓》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江陵雨台山楚墓》、《当阳赵家湖楚墓》之后,又一部有关楚墓发掘与研究的重要著作。该报告资料丰富,编写严谨,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

  • 标签: 江陵九店 东周墓 分期研究 日用陶器 战国晚期 纪南城
  • 简介:2009年4月下旬.笔者收到陇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提供的李玉顺先生的《明代礼部尚书门克籍贯祖姓考》一文,载陇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的《陇南文史资料》第三十六期。从“天水在线”网络得知.该文此前已发表于2008年10月25日《天水日报》“人文天水”版。

  • 标签: 天水 李玉 文史资料 2009年 2008年 委员会
  • 简介:随着人们对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并随之产生了许多关于藏品的话题,包括藏品的选择、管理、研究、展览、宣传、转让、归还等。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直接提出"藏品"这个博物馆最基础的工作术语。这一重要议题的推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博物馆藏品的新视角,也从整体上改变了博物馆藏品的社会使命和工作目标。本文针对博物馆如何选择藏品、藏品研究的新视角、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及藏品归还争议,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的形势下,人们与遗产的关系发生了的变化。

  • 标签: 人们 遗产 关系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 简介:砦遗址地处中原,年代为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期之间。通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于砦遗址2002年发掘期间出土动物骨的分析显示,家畜的食物均是以C4类植物为主,而结合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研究结果,C4类植物应为粟黍。其食物之间的差异表明,该遗址不同种类家畜之间的饲养方式有所不同。

  • 标签: 新砦遗址 家畜的食性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方,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接壤;东面连接黑龙江、吉林、辽宁;西邻甘肃;南面是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总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三大民族自治区。

  • 标签: 人民银行 内蒙古 发行 民族自治区 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
  • 简介: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河南省原阳县文物普查组新发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阳武毛氏迁茔域碣记》石碣一通。该石碣的发现,为研究近500年的黄河变迁、地层变化、阳武毛氏的播迁等,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现将发现情况与碣文介绍于后,并就有关问题与有识之士商榷。

  • 标签: 原阳县 毛氏 文物普查 实物资料 河南省
  • 简介: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不仅南方各省先后脱离清王朝独立,在北方清政府控制下的一些省份,革命党人的起义活动亦是此伏彼起,伊犁地区的新军起义即是发生在新疆的重要革命事件。

  • 标签: 起义 新军 辛亥革命 都督 革命党人 清王朝
  • 简介:一、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太行山东麓地区是指太行山脉以东,北起永定河,南至黄河北岸的山前狭长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这里地势较平而略有起伏,海河水系的众多支流西出太行山脉,在山脚下形成一个个冲积扇,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于处在农业文化早期水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对于这个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始于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发掘。次年,在近邻该区南部的河南省中部地区又发掘了裴李岗遗址。之后,河南省又陆续在密县莪沟,长葛石固,新郑唐户,沙窝李,舞阳贾湖等地,发掘了一大批与裴李岗遗址相似的文化遗存,丰富了人们对该类遗存

  • 标签: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文化类型 新石器文化 太行山东麓 北辛 夹砂陶
  • 简介:三星堆遗址的金杖与金沙遗址的金带,准确辨识,涉及到遗址的年代、性质、王权、神权、宗教与祭祀习俗等诸多重大问题。学术界已有多种考析,许多人对这些考析又感到疑惑。本文将作出新的辨析。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新释 金沙遗址 祭祀习俗 学术界 考析
  • 简介:明代中期,吴门地区流行一种较为特殊的花鸟画题材——花果杂品图。这种包含花卉、蔬果、禽鸟、虫鱼等内容繁杂的长卷与册页,与宋元以四君子题材为主流的文人花鸟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相联系的现象,来探讨此时文人花鸟画在审美观上的变革。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梳理宋元文人花鸟画的历史,分析文人花鸟画从宋到元在题材上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主流是象征文人品格的四君子题材,潜流是元代出现的品类较多的墨花墨禽;第二部分,通过吴门文人的作品和诗文,具体分析花果杂品图所绘内容与人的感官——眼、耳、口、鼻的紧密联系;第三部分,通过此时吴中文人闲居的生活方式,分析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紧密相关的原因是文人们对自惬之意的追求;第四部分,通过分析花果杂品图传达的的审美观,阐明文人花鸟画的审美变革——从四君子的“清雅”到花果杂品图的“闲雅”。

  • 标签: 明中期 吴门 花果杂品图 闲雅 花鸟画新变
  • 简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将征集文物的工作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子,先后已征集到明代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铠甲、铁刀、弓弩等。今年7月,通过知情人介绍,我馆又征集到一批具有研究和陈列价值的、均属于汉末三国时期文物。在此,择其数件略作介绍。

  • 标签: 成都武侯祠 博物馆 征集 文物 汉末 少数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