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在西安发现两枚汉粟双语种丝路货币,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方家指正,特别是对于粟特文字真实含义解读。

  • 标签: 粟特 钱币 抛砖引玉
  • 简介:2010年,为实施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避暑山庄内新所遗址、御路(榛子峪沟口—芳渚临流段)遗址进行了发掘。通过发掘可知,避暑山庄湖区一带清代地面低于现地面约0.7米,新所中殿前、后带廊,面阔七间,进深一间,如意湖西岸连接宫殿区与苑景区御路为一条近南北向、宽约2.3米石板路。文章简报了此次发掘情况。

  • 标签: 河北承德 避暑山庄 新所遗址 御路遗址 发掘简报
  • 简介:环境温湿度是影响文物保护关键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奠高窟北区(132窟)封闭与开放洞窟监测,对比分析了封闭对洞窟温湿度影响,并通过人工冷凝确定了洞窟水分主要来源。开放洞窟温湿度随大气波动变化,但日温度波动幅度较小;潮湿天气对洞窟湿度影响较大,窟内温湿度主要受外界天气过程影响。相应地,洞窟封闭可消除外界气候及其温湿度日波动影响,但可导致窟内湿度增高,这说明有来自围岩水分进入洞窟。长期封闭会使空气相对湿度明显增高,激活盐分,不利于壁画保护。而在封闭洞窟内安装冷凝除湿一温湿度控制系统可有效地控制洞窟内温湿度。洞窟水分有效收集,证明有来自围岩蒸发水分。洞窟封闭对比研究为洞窟类文物保护模式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莫高窟 封闭 湿度 温度
  • 简介:为配合西安航天工业园区建设,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凤栖原考古队对园区汉墓群进行清理时,在K4陪葬坑发现了一件铜漏壶。通过对漏壶保护修复及表面附着物显微观察,不但有效地控制了粉状锈,而且还发现了铜漏壶上携带大量实物信息,这些遗留物到底为何物,与漏壶之间又有怎样关系,漏壶本身是如何计时?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研究西汉当时生活习俗、社会礼制、丧葬制度及计时水平等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西汉铜漏壶 保护修复 附着物显微观察 计时机理
  • 简介:新疆红钱作为清代乾隆朝之后新疆当地区域性流通货币,其鲜明民族特色非常别致,加之(南路)钱币纯净红铜质地、众多铸钱局、丰富版式版别、各钱局代铸补铸现象存在,等等,让人玩乐无穷。但初涉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很难找到“正北”。要想尽快“懂行”,实在不易。虽然没有“捷径”,但有“近途”。不交学费收藏古今没有,要想少交学费,起点高,进步快,准备涉猎红钱泉友不妨一试:

  • 标签: 新疆红钱 收藏者 朋友 流通货币 民族特色 “捷径”
  • 简介:自然类藏品所承载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该藏品作为自然属性所含有的"物性信息",另一个是物品成为藏品过程中被不断加载"人为信息"。在新博物馆学研究中,涉及藏品研究,更本质被认为是对藏品信息研究。把自然类藏品物性信息从纯粹生物学研究中剥离出来,用以跨学科信息研究使用,是此类藏品值得尝试一个新领域。一个理想博物馆藏品库,其藏品信息应该是以要素形式详尽完备存放,并且具有智能化提取系统,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藏品进行信息研究和重新诠释。博物馆使命维系在"藏品及其承载信息"得到更科学理性延续使用。因此,拓展藏品数据信息可持续化使用,等同扩充了博物馆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需求响应。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藏品信息 自然类藏品使用
  • 简介:2014年2—11月,为配合省道S323线郑州登封段建设工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郑州登封大金店镇西北部一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01座,2014ZDDM7位于该墓群东部即金东村。M7形制保存相对完整,为斜坡墓道单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封门、墓室组成。墓道呈斜坡状;封门外弧,由青砖横向错缝平砌而成;甬道平面呈梯形,拱形顶,青砖铺底;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拱形顶,由三种纹饰小青砖围券而成,青砖铺底。墓室内出土文物比较丰富,随葬品共计23件,分为陶器、铜器、银器,其中陶器有仓、罐、瓮、壶、井、灶、狗、鸡等,铜器有洗、镜,银戒指1枚,另有五铢钱120枚。根据M7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特征判断,其应该为东汉前期墓葬。

  • 标签: 登封 单室砖券墓 东汉早期
  • 简介: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清水河南岸阶地和缓坡上,是渭水流域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文化遗存共分五期,第一期为老官台文化,第二期至第五期为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共发现240座房屋。房屋是史前聚落最重要基本构成要素,对房屋进行分类是进一步探讨聚落形态前提。

  • 标签: 大地湾 房址分类 仰韶文化 渭水流域
  • 简介:本文利用周原遗址2014年发掘凤雏三号基址(F3)和以前凤雏甲组建筑、云塘—齐镇建筑群、召陈建筑群,从建筑组合类型学分析,三大建筑群在周原遗址聚落变迁中位置,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等角度出发,论证凤雏甲组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早期。指出周人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凤雏建筑群)应是对商代建筑形式模仿与学习。结合西周铜器铸造学习与发展过程,可发现大型建筑也遵循着同样过程,即西周早期凤雏建筑群秉承商代建筑特征,中期召陈建筑群体现周文化特征,晚期云塘—齐镇建筑群,此后秦马家庄宗庙建筑延续其风格。最终推测凤雏建筑群设计族属为商人,而其使用身份为周王或其在周原代理人。

  • 标签: 凤雏建筑群 聚落结构变迁 专业知识 学习与创新
  • 简介:太赫兹波凭借其穿透性、非电离性、飞秒时间分辨等特性,非常适合应用于历史文物无损、原地探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太赫兹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应用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太赫兹光谱分析和太赫兹成像技术在文物物质分析、内部结构探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其广阔应用和发展前景,为太赫兹技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文化遗产 无损探测 太赫兹光谱 太赫兹成像
  • 简介: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更接近于定窑白瓷,而明显不同于典型湖田窑青白瓷。研究为了解景德镇地区早期青白瓷釉色特征、技术来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科学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缘起与演进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景德镇 早期青白瓷 类型学 色度
  • 简介:蒙元时期陈设用玉在宋、金基础之上,继续发展,承前启后,风格独特,具有民族性、文人化、实用性时代特征,反映了那时用玉个人、群体或者一个阶层社会价值观或心理倾向。

  • 标签: 蒙元时期 陈设用玉 民族性 文人化 实用性
  • 简介:2015年,偶尔购入一枚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100马克银币(彩页4图1),让我在欣赏币面粗犷质朴猫头鹰和竖琴浮雕同时,萌生出将大学纪念币作为集币主题念头。大学及其纪念币选择范围本文所涉“大学”(university)是从中世纪起在欧洲范围内首先兴起、以四种典型学院(哲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和法学院)为基本组织结构高等教育机构。

  • 标签: 基本组织结构 大学特色 欧洲范围 哲学院 UNIVERSITY 博洛尼亚
  • 简介:本文在参考了石原莞尔传记、日本近现代史和满洲教育史等相关文献基础上,重点讨论石原设想对伪满建国大学(以下简称“建大”)教育影响,和石原设想决定了建大武道教育,以及石原新大学构想和建大创立过程、建大教育。

  • 标签: 石原莞尔 伪满建大 教育
  • 简介: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铸造与锻造两种制作技术并存,以锻造为主。11件样品中均进行过冷加工。本研究对认识古哀牢地区铜器制作技术与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云龙坡头 古哀牢 铜斧 合金 技术
  • 简介:厦门华侨博物院珍藏诸多明清书画中,明代胡靖行书《舞鹤赋》缎本轴为其所藏中国古代书法珍品之一。由于该文物旧裱做工粗糙且保存不当,致使文物遭受害虫霉菌侵蚀,画心破损断裂、字迹残缺,劣化严重,无法悬挂展示。为了延长书画寿命,使它恢复原貌,通过对文物科学评估和分析,现遵循文物保护原则,采用"整托法"传统修复工艺,对其进行抢救性修复和保护。此次修复通过充分分析研究,针对《舞鹤赋》现状制定了使用整托法传统修复方案,并取得了良好修复效果。

  • 标签: 缎本修复 清洗 整托法 全色
  • 简介:做好陶瓷类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要了解文物现状,遵守修复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准备好设备,运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

  • 标签: 陶瓷文物 保护 思考
  • 简介:高句丽为古代东北地区一个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汉建昭二年)建都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亡,经历七百余年。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句丽时期青铜容器、兵器、青铜铃等多种类型器物。对于高句丽铜器、青铜器展开了一系列器物类型学考证。而高句丽人是否拥有独立铜冶炼以及加工能力,一直是考古学家和冶金史学家十分关注问题。本研究以科技手段揭示冶铸遗物及铜器、青铜器内涵,对于探讨高句丽青铜冶铸业发展状况及高句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句丽 青铜 金相学 冶金
  • 简介: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不仅对于塑造文化区域特色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文化进程。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重要朝代,生态环境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出土大于4mm12979块木炭样品进行鉴定,这些木炭分别属于18种木本植物。其中落叶栎属出土概率最高,表明落叶栎属是当地优势种。对群落环境起主要作用。通过对鉴定出木炭树种进行共存因子法分析,结果表明,商代晚期年均温(MAT)为7.4℃-15.9℃,年降水量(AP)为620-1200毫来,湿润指数(IM)为-14.2-52.6。对树种生态特性和共存因子法分析表明,商代晚期气候与现令并没有明显不同。通过对遗址出土大块木炭进行树轮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商代晚期降水量,结果表明商代晚期气候是波动。既有干旱时期,又有湿润时期。商代晚期后段气候不是干旱。反而降雨量更大。重建结果与考古学研究结果大体相同,指示水患有可能是商都毁弃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为重建殷商时期生态环境提供了契机。为探求“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原因以及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朝就此灭亡原因,提供了高分辨率环境背景信息。

  • 标签: 刘家庄北地 殷墟 木炭分析 树轮分析 生态环境
  • 简介:基于原著改编而成特别展览是让文物与文字同时“活”起来一种全新尝试。此类展览策划需要经历跨文本解构(编创)、意象式再现(演绎)和主题性关联(检验)等多个步骤,从而实现从原著到文本、从文本到展陈、再从展陈到主题三级跳跃。

  • 标签: 著作改编型展览 跨文本解构 意象式再现 主题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