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下点直接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颞上回切开皮层手术,观察组27例,实施中央下点直接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92.59%,对照组为71.4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77.78%,明显较对照组60.71%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下点直接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利于术后恢复,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 中央沟下点直接入路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区梅毒发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门头区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9.29/10万上升到2015年的32.9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12/10万,年均递增15.57%;以隐性梅毒病例最多(70.43%),其次为一期梅毒(17.26%);男女比为1∶1;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55.12%,≥60岁人群占30.61%;职业以家务待业为主,占32.81%;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峪办事处、龙泉镇、永定镇等流动人口密集城区。结论门头区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11年以后,上升明显(P〈0.01)。因此,在艾滋病宣传教育基础上,开展广泛的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实施干预,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梅毒诊断、转诊、治疗,遏制梅毒传播。

  • 标签: 梅毒 流行病学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臂从神经阻滞的0.5%罗哌卡因的合理剂量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臂从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50ml0.5%罗哌卡因,实验组采用20ml0.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尺神经、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臂从神经阻滞时采用20ml0.5%罗哌卡因效果理想,镇痛时间长,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合理剂量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肝炎预防控制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9年门头区各类型肝炎病例的三间分布,分析发病特征。结果门头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居于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大峪办事处、永定镇和东辛房办事处,3个办事处(镇)病毒性肝炎病例共占发病总数的58.30%;发病率居于前3位的年龄组分别为≥85岁、75岁~、80岁~(5岁为1个年龄组);肝炎发病数位于前5位的职业人群是家务及待业人员(34.04%)、离退休人员(占22.98%)、农民(13.19%)、工人(11.91%)、干部职员(7.66%),上述人群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89.78%。结论北京市门头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群主要为成年人,青少年和儿童发病较少,说明近年来的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预防与控制
  • 简介:为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充分发挥青少年在抗击艾滋病中的生力军作用,培养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探索一套适合北京市门头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模式,于2008年10月,在辖区内随机抽取2所中学,对全体在校中学生进行了艾滋病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中学生 艾滋病 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超声引导的肌间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列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的肌间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高达100.0%,显著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于相关神经痛觉阻滞的效果显著,且麻醉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窝封闭术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了解其对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影响。方法:我院200例儿童牙科窝封闭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观察组(106颗,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107颗,常规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较高(P<0.05)。结论:儿童窝封闭术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窝沟封闭剂保留率。

  • 标签: 儿童窝沟封闭术 舒适护理模式 窝沟封闭剂保留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某清洁能源公司高效粉锅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行业防控效果。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与检测数据,对高效粉锅炉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该项目作业点粉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间粉尘浓度较高接近限值,分别为 CTWA 2.05-2.23 mg/m3、岗位 CSTEL4.13-4.65mg/m3、输送皮带头 CSTEL3.87-4.18 mg/m3、输送皮带尾 CSTEL3.62-4.01 mg/m3 。结论 该公司高效粉锅炉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本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后,能够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应加强输送皮带的密闭和间除尘器罩口的合理设置。

  • 标签: 清洁能源 煤粉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浓度下盐酸罗哌卡因载超声波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探究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由我院收治的15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即低、中、高浓度组,对三组患者不同部位的神经完全阻滞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方面,高浓度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100%、100%、100%、100%)明显高于中浓度的阻滞效果(93.2%、91.6%、91.6%及71.5%)及低浓度的阻滞效果(85.4%、86.3%、83.5%及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发现,浓度在0.25%—0.75%之间的盐酸罗哌卡因,随着浓度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变好,镇痛时间越长,手术后恢复时间增加。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区常住儿童建证、建卡情况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制定计划免疫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于2011—2013年每年抽取门头区30个村,调查适龄(1~3岁)儿童建卡、建证和卡介苗、甲肝、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风疹、流腮、乙脑和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结果共调查630名儿童,建证、建卡、卡证符合率均达到99.00%以上,10种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00%。各种疫苗免疫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超期接种占1.90%(12/630)。本市儿童五苗(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乙肝)免疫及时率均达到96.00%以上,外来流动儿童五苗免疫及时率均达到84.00%以上,外来儿童的五苗及时率均低于本市儿童(P〈0.05或P〈0.01);本市、外来儿童四苗(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全程免疫及时率分别为91.00%(475/522)、72.22%(78/108),外来流动儿童全程免疫及时率较本市儿童低(P〈0.01)。本市、外来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8.66%(515/522)、95.37%(103/108),外来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较本市儿童低(P〈0.05)。结论北京市门头区常住儿童免疫接种各项评价指标都达到北京市免疫预防工作规范的相应要求,今后应采取加大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儿童及时接种率。

  • 标签: 免疫规划 接种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因上肢疾病需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试验组给予罗哌卡因,用药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发生不良反应现象。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消退时间更短更快,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间臂丛的麻醉上应用罗哌卡因药物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比布比卡因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更短,消退时间更快,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安全性更佳,稳定性更强,临床疗效更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为了解北京市门头区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及学龄儿童尿碘水平,掌握碘缺乏病病情消长趋势,从而为制定下一步碘缺乏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北京市碘盐监测方案》要求,在该区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标签: 监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肌间神经阻滞麻醉在B超引导下及普通解剖定位下开展的价值。方法:肌间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B超引导与解剖定位,比较两组存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更优,与参照组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肌间神经阻滞麻醉在B超引导下开展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肌间沟神经阻滞B超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肺灌洗结合肺内给药防治工尘肺患者肺部炎症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综合。方法就我院收治的工尘肺患者86例进行护理研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肺灌洗结合肺内给药治疗,并且进行有效的护理,对工尘肺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6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49例,有效的有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6%。结论对工尘肺患者实行肺灌洗结合肺内给药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灌洗 肺炎 给药 煤工尘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预防工尘肺病中,通过职业健康体检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在2021.6-2021.12期间选取我体检中心80例体检煤矿工人,在工人入职前予以健康体检,入职一年后再次复检,比较实行职业健康体检对防治尘肺病的检出率。结果 入职前检出尘肺病人数为7例煤矿工人,疾病检出率为8.75%(7/80),因患有尘肺病,最终该7例工人未入职,其中在正式入职煤矿工人中,进行一年后再次复诊后发现患有尘肺病煤矿工人为3例,入职一年后疾病检出率为4.11%(3/73)。结论 职业健康体检有效预防煤矿工人的尘肺病,并通过预防工作降低尘肺病患病率。

  • 标签: 尘肺病 职业健康体检 煤工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上肢手术成人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行肌间臂丛阻滞,A组0.4%罗哌卡因25ml,B组0.4%罗哌卡因25ml+布托啡诺1mg,记录术中15、30、60min,术后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明显加快,镇痛持续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术中、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VAS)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0.4%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臂丛阻滞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但并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 标签: 布托啡诺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上肢手术
  • 简介:目的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臂丛阻滞,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寻找罗哌卡因的最适有效浓度。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12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ml;D组采用0.75%罗哌卡因20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A组比较,C组和D组阻滞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感觉阻滞范围和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C组和D组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是臂丛神经阻滞的最适有效浓度。

  • 标签: 臂丛 肌间沟 罗哌卡因 神经刺激器 最适有效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探讨以腕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和肌间臂丛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我院收治的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分别以不同方式展开麻醉后对比其麻醉时间、满意度以及病情并发症情况。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上和满意占比上,观察A组比观察B组更短或更高;观察A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观察B组更低,以上资料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腕横纹以远的手外伤,对其行肌肉臂丛麻醉或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但后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并发症更少。

  • 标签: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臂丛麻醉 腕横纹以远手外伤 麻醉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