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快通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采用丙泊酚持续泵人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方法维持全麻。术中常规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心电图,间断查动脉血气。结果本组患儿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阻断升主动脉(31.0±7.6)m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3.0±8.9)min,关胸时间(43.0±11.3)min,术中无1例患儿出现肢体躁动、呼吸抵触等情况。患儿送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h-4h均可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循环抑制现象,查血气各项指标无异常,全组无2次插管患儿。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醉 室间隔缺损 心脏手术 幼儿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发生、发展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均有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ACS的重要治疗方法,但PCI导管操作及球囊、支架置入过程中也可能会导致粥样斑块破裂,且球囊、支架等本身作为异物均可诱导并加重局部炎症,促进血栓形成。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治疗方法 围手术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他汀 患者
  • 简介:摘要老年急腹症病情凶险,早期发现及合理的早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社区医护人员常常可以早期接触病人,本文就社区护理人员如何做好老年急腹症早期观察及手术前期护理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急腹症 早期观察 手术前期准备
  • 简介:目的观察唑吡坦片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246例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择期行首次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安慰剂组(122例)或唑吡坦片治疗组(124例)。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当晚开始每晚睡前服用唑吡坦片5mg或外形、性状类似于治疗药的安慰剂,三天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4小时内行中国版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价。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烟酒嗜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片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等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片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唑吡坦片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自我评价 冠状动脉介入术 唑吡坦片 住院费用
  • 简介:目的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10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64例,女性45例,年龄37-68(48.57±8.32)岁.根据是否出现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异常反射组4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酯血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异常反射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P均〈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 标签: 介入手术 心血管疾病 迷走神经 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颅内动静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AVM患者14例,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1例。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1)全切除病灶13例,残留1例。术前肢体偏瘫4例,术后新发肢体无力1例,随访1~4年,均见肌力改善或恢复正常。(2)术后颅内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术前癫痫患者,3例术后未再发作,1例得到控制。(3)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8例为0分,4例为1分,2例为2分。随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1~4年,未见血管畸形复发及再出血。结论初步观察显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AVM,具有定位精准、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术中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患者颅内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为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surgicalneum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了解面神经受压迫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脑下外侧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观察责任血管及其来源后将其推移,在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减压垫棉。结果3D-TOF-MRA检查显示面神经被微小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92%。术中发现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占66%(70/106)。34例患者中发现面神经根区(rootexitzone,REZ)存在明显的压迫切迹。术后104例抽搐症状立即完全消失;2例抽搐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内延迟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血管压迫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术中REZ的显露、准确判断责任血管、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以及垫棉的大小和放置的位置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面神经疾病 减压术 外科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对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同时将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26例;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22例。两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术后1天均得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1年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TX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SHP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两种术式均有复发可能。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冠状动脉钙化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年龄对婴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早期根治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43例行手术治疗的小于12个月的TOF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月龄分为两组:A组19例,年龄(3.2±1.4)个月;B组24例,年龄(7.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各项观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患儿;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59.3±47.1)h眠(26.3±23.8)h,P〈0.05]和重症监护时间[(109.8±60.8)h眠(70.5±41.6)h,P〈0.05]比B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强心药指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组患儿随访(12.5±3.5)个月,无晚期死亡,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反流,无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但无需再次手术。结论婴儿期不同年龄段对TOF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法洛四联症:婴儿:根治术
  • 简介:颅内巨大动脉瘤(直径〉2.5cm)因其瘤体较大、瘤颈宽,并常合并钙化、血栓等治疗复杂,开颅夹闭及血管重建术为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死亡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未破裂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死亡率达20%~45%。特别是颅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无论对手术治疗还是栓塞治疗都是一个挑战,手术治疗需要去除骨性障碍,同时对颈内动脉进行重新塑形,难度较大,风险高;采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又因该部位动脉瘤几乎都是绝对的宽颈,瘤体大,需要使用数目较多的弹簧圈及支架辅助,费用很高,患者及家属难以承受,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颅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又能为患者减少费用,成为神经外科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我科应用可脱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此部位巨大动脉瘤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围绕治疗的全过程,我们从护理角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巨大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cm,平均(7.5±2.0)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入院前1年和8年在外院接受栓塞治疗,3例近期接受术前栓塞,对18例直接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对切除后部分残留畸形团的5例行伽玛刀治疗。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①术前近期栓塞+手术切除的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GOS4分的1例,5分2例;远期栓塞+手术2例和直接手术18例,在切除术后,1例昏迷及四肢瘫痪,1例死亡。GOS5分的12例,4分5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②对17例患者术后行DSA复查,1例行MRA复查。显示11例获得全切,6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病死率为4%(1/23),重残率为4.5%(1/22)。③随访1~95个月,GOS5分14例,4分6例,3分2例。结论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并且疗效肯定,而适当的术前栓塞是手术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术2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置入 支架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外科的诊治逐渐向婴幼儿、新生儿和低体重儿的复杂性先心病领域发展。5kg以下低体重患儿往往病情重、易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1],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近三年来,我科治疗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8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低体重儿 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 呼吸道反复感染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医院Jones等研究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的效果。他们分析了2003年至2014年血管质量计划(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数据库里的患者资料,比较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主要结局有出血再次手术和梗死性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心肌梗死]。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出血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QUALITY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运用范护理流程降低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80例腰椎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针对40例围手术期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血栓发生率为2.5%,后经过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患者情况改善;手术前和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明显;而手术后3天高于手术前,但和手术前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的满意率为97.5%。同时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规范护理流程对降低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几率的分析发现,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帮助院方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规范护理流程 腰椎疾病 围手术期血栓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和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病情危重,或解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婴幼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手术年龄,手术方法,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占23.3%(7/30);术中16例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中12例行食道超声监测(体质量>5kg),4例行剑突下超声监测;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强调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手术期的重要性,积极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围手术期 新生儿 婴儿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sJ,JL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2.0(17.8±8.7)kg。其中房间隔缺损1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5例;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5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在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与第5肋间腋前线之间,皮肤切VI长度3.5-6.0(4.7±1.3)12111,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单纯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缺及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因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体外循环时间(63.4±1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6±14-3)min,术后24h胸腔引流40-130(85.3±26.5)ml。68例患者术后未输血。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右腋下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安全、可靠,可减少用血量,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椎广。

  • 标签: 微创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3D-Viewer撑开系统建立工作通道经多裂肌间隙行腰椎管狭窄扩大减压。结果本组100例,每个椎间隙的手术时间约45~100min,中位数65min,术中出血50~200ml,中位数100ml,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或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在直视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楚的优势,是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3D-Viewer撑开系统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