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肝硬化腹水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需采取中西医多学科治疗,不急于消水,要从保肝柔肝,改善肝脏功能及脾胃功能着手,在提高人体免疫的基础上逐渐消水。降低门脉压力,才能促进康复。祖国医学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调治中有独特疗效,本文介绍5例肝硬化腹水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门脉高压性胃病 中西医综合治疗 体会 门脉压力 脾胃功能
  • 简介:有关肝硬化腹水防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2012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对其2009年制定的'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进行了更新,其内容更丰富、严谨,包括腹水的诊断和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肝肾综合征(HRS)的防治以及白蛋白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应用等。同时,新版指南更注意细节,如对腹水培养增加了厌氧菌检查,使之更符合临床实际。然而,作为指南只是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而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尚需临床医师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如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与我国实际情况就存在较大差距,不一定适用。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自发细菌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白蛋白类
  • 简介:明确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腹水发生、内毒素血症及肠道中大肠杆菌量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7例无感染征象的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以ELISA法、鲎试验及细菌培养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道太肠杆菌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粪太肠杆菌量均显著高于无腹水者,并发现血清IL-6水平与太肠杆菌量阃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肠道中革兰阴性大肠杆菌的过度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细菌移位可能是导致此细胞因子高反应的重要因素,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可作为一个细菌移位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血清IL-6 腹水 内毒素血症 肠杆菌 细菌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