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成骨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成骨基因表达、ALP活性及成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兔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成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混合型Rosai-Dorfman(RD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混合型RD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光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胞质苍白或呈嗜酸性淡染的特征组织细胞,可见明显的淋巴吞噬现象(emperipolesis),免疫组化S-100和CD68染色阳性,CD1a阴性。本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颌面骨破坏吸收,容易误诊。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治疗后病情控制。结论头颈部混合型RDD具有一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确定,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随访。

  • 标签: ROSAI-DORFMAN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头颈部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2岁学生龋流行状况,为开展学生龋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小学12岁学生进行龋病状况抽样调查750例。结果: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25.60%,龋均0.503;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最高,其中殆面及颊/腭侧面,分别占第一恒磨牙龋的61.33%、36.40%;仅有46颗(1.53%)第一恒磨牙做过窝沟封闭;龋齿充填率仅为14.06%。结论:南京市城区小学12岁学生患龋水平略有下降,但充填率低,仍应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和龋预防工作。

  • 标签: 12岁学生 龋病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七旬以上老年人患手足口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1岁。3天前自觉口腔内发木发痒,双手胀痛,双膝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半日后不见好转到当地卫生所诊治。当时诊断为因受风寒而膝疼痛,口服止痛药(药物不详),服药后约2h出现寒战,发现肛门周围、双足心、右手曲侧各指缝间、掌心奇痒,继而出现粟粒状数个小丘疹,丘疹在数小时后转为水泡。

  • 标签: 老年人 手足口病 口腔溃疡
  • 简介:目的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畸形的患病率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错畸形患病率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期和整体错畸形的患病率,并统计不同期错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道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NT组患儿替牙期、乳牙期以及整体错畸形的患病率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期两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道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道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道间隙(SPP-SPPW)、气道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阻塞患儿的错畸形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

  • 标签: 上呼吸道阻塞 错畸形患病率 颅颌面生长发育 气道 舌骨
  • 简介:侵袭根颈吸收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以牙根颈部区域吸收为特征的根颈部外吸收。本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由常规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作为一类独特的牙根外吸收病变,常带来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近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侵袭根颈吸收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侵袭性根颈吸收 病理学 牙外吸收
  • 简介:对于重度拥挤错He,拔除双尖牙是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的唯一的方法。通常,为达到或保持中线正确和良好的咬合关系,绝大多数正畸医生倾向于对称拔牙。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因龋而失去第一磨牙,那么对称拔牙的矫治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作者将报告2个病例,均采取非对称拔牙,并且达到了功能He和良好的面部外观。

  • 标签: 非对称性拔牙 正畸治疗 拔牙
  • 简介:糖尿与牙周炎密切相关,具有双向相互作用,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近些年学者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的第六并发症,患有糖尿的牙周炎患者,如血糖未能被很好的控制,牙周病变的发展有其特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患病的年限与牙周病牙槽骨吸收破坏程度的比例关系,本研究旨在观察。

  • 标签: 糖尿病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 简介: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简介:的:探讨高血糖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选取3个月龄糖尿模型动物GK大鼠及正常对照Wistar大鼠,测定尾静脉血糖值,待血糖稳定1周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两组大鼠DPSCs,通过MTT法测定两组大鼠DPSCs生长曲线,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两组大鼠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Osterix(Osx)、骨钙素(OCN)等成牙/成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结果:GK大鼠餐后2小时尾静脉血糖值稳定在20.1~22.3mmol/L,Wistar大鼠为5.8~6.3mmol/L。MTT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增殖能力从培养第3天到第7天均较Wistar大鼠DPSCs低(P<0.05)。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成牙/成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低。结论:高血糖大鼠DPSCs增殖能力及成牙/成骨向分化能力均较正常大鼠低。

  • 标签: 高血糖 牙髓干细胞 成牙 成骨
  • 简介:银屑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A)是一种难以发现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具有银屑和炎症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很多报道已描述了银屑关节炎的颞下颌关节(TMJs)损害.但未见颞下颌关节作为银屑关节炎受累的首个关节的报道。本文报告一例颞下颌关节发病后几年才诊断的银屑关节炎.因为除银屑之外无其他体征。由于错过早期诊断.造成了严重的颞下颌关节损害。颞下颌关节可以是银屑关节炎的首个受累关节。要想早期正确诊断银屑关节炎.牙科医生和风湿病学家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侵蚀 MRI 银屑病关节炎 硬化 颞下颌关节
  • 简介:牙源角化囊瘤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的常见疾病.其传统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由Philipsen于1956年最先描述的,2005年WHO将其归为良性牙源性肿瘤。由于它具有侵袭和浸润生长及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且常合并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因此,牙源角化囊瘤的发病机制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相继报道了一系列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的活性物质.它们参与牙源角化囊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牙源性角化囊肿 生物学行为 因子 特异
  • 简介:目的:探讨牙源角化囊瘤(keratocysiticodontogenictumor,KCOT)开窗减压术后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方法:对比观察22例牙源角化囊瘤开窗减压术前及二期刮治术后组织学的改变,内容包括上皮形态、上皮及纤维层厚度、纤维层炎症浸润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5%的病例开窗后上皮层不全角化消失同时出现钉突状增生;开窗后衬里上皮及纤维囊壁层明显增厚(P〈0.05);纤维层内炎症浸润程度显著加重(P〈0.05)。结论:牙源角化囊瘤在开窗减压术后表现出衬里上皮及纤维囊壁显著增厚和纤维层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其具体机制及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组织形态学
  • 简介:目的:对超瓷材/复合纤维(Targis/Vectris)材料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恒牙牙体缺损修复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78例88件Targis/Vectris修复体进行综合复查.复查时参照Ryge标准及改良USPHS标准对修复体的边缘密合、边缘着色、表面质地、颜色、牙髓反应进行质量评价,并对修复体对对颌牙釉质的磨耗情况及基牙的根尖周状况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84件修复体采用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经过3年的临床观察,除修复体的颜色及质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余观察项目均表现为优良,84件修复体与其对照牙相比,牙龈指数无显著差异(χ2=2.462,P>0.05);菌斑指数较低(χ2=22.837,P<0.05).结论:Targis/Vectris修复体是适合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固定修复材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恒牙牙体缺损 超瓷材/复合纤维
  • 简介: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forsythus,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denticola,Td)与逆行牙髓炎的相关。方法:采集逆行牙髓炎患牙的牙髓组织(40例),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监测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Td三种微生物以及总的细菌量。结果:逆行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和Td的检出率分别为22.5%、82.5%和47.5%,三种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致病效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2.83(1.26~6.38)。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Td)与逆行牙髓炎牙髓组织的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红色复合体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痴呆成为医学研究重要问题。有关老年痴呆的病理生化学研究和牙列缺损对大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牙列缺损与神经递质改变、脑血流改变和老年痴呆发生相关,认为牙列缺损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牙列损失后脑部的病理改变,与老年痴呆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牙列缺损 脑血流 神经递质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学及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4日在杭州举办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学及合学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同时将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和口颌面疼痛等学组成立大会。大会将就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规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问题的应对策略、临床咬合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征文通知 病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开[牙合]患者的[牙合][牙合]干扰特征。方法169例女性开[牙合]患者根据有无TMD分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组(TMD(+)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组(TMD(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模型进行研究,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接触等[牙合]干扰特点。结果TMD(+)组开骀患者中,57.8%的患者存在着正中颌位的[牙合]干扰,明显高于TMD(-)组(P〈0.05)。终末位置上的不稳定和由于磨牙的早接触引起的下颌前方偏移是伴有TMD的开[牙合]患者常见的两种咬合特征。结论本研究提示开[牙合]患者中早接触等功能因素和颞下颌关节的发病有关。

  • 标签: 开[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