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65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第2106A号决议通过《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1966年3月7日开放供各国签署,1969年1月4日生效。截至2001年11月20日,缔约国为160个。中国政府于1981年12月29日交存加入书,并对《公约》第22条,即关于争端解决方式的规定提出保留。《公约》于1982年1月28日对中国生效。

  • 标签: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种族隔离政策 种族主义 种族歧视
  • 简介:2004年3月18日,立陶宛批准了关于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从而使该公约能够从2004年7月1日起生效。该公约及对其说明性报告早已在欧洲委员会部长委员会第109次会议上获得通过(2001年11月8日)。2001年11月23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关于网络犯罪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此次会上进行了该公约的签字。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生效需要有5个国家的批准,其中至少3个国家是欧洲委员会的成员国。

  • 标签: 欧洲委员会 国际公约 网络犯罪 生效 2001年11月 2004年3月18日
  • 简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农民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在社会发展中,要明确农民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制度和法律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保障,确保他们的合理权利不受到侵害,从而促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和谐,真正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农民权利 保护 构建 特殊性
  • 简介:本文试图对当前依法行政中的公民权利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推动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

  • 标签: 依法行政 公民 权利
  • 简介:一个国家对基本权利采用何种立宪形式往往同该国的历史积淀、立宪的人文背景、当时的权利意识存在极大的关联。纵观基本权利在我国历部宪法中的发展,可以发现宪法对公民趋于全面规定、宪法对个人权利空前重视、公民的人身人格权利上防御性的规定模式形成、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上国家义务被强调。为了宪法保障基本权利的价值得到实现,在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模式上,我们需要改变宪法不断确认权利的传统思维、强化国家义务、提供公民的救济原则和基本途径、明确公民受限制等等。如此才符合国家追求法治状态的价值目标、符合立宪规律。

  • 标签: 基本权利 立宪 防御性 国家义务
  • 简介:一个国家宪法文本的形成无不体现时代的烙印、主流价值观的渗入。公民基本权利的立宪发展彰显国家追求进步、追求法治的姿态。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的前行也往往仰赖于宪法文本的规定或者解释,公民基本权利观念也总是在现实与文本之间寻求突变。分析我国现行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内容的表达方式,虽然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现实问题,

  • 标签: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文本 权利保障制度 主流价值观 权利观念 权利内容
  • 简介:协商民主理论不仅与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极大的耦合性,同时,也是化解当前村民自治权实现困境的途径和办法。因此,强化基层组织的协商民主气氛,倡导对话与协商,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与民主信念,对于保障村民自治权的有效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协商民主理论 村民自治权利 范式 村民自治制度 民主气氛 基层组织
  • 简介:针对目前在美国的中国公民益受侵犯案件时常发生的现状,结合对从美国回来的华侨进行的社会调查,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了在美国的中国公民益受侵犯的主要现象和原因;指出了侵犯在当地的中国公民益,是对国际法上关于国际人权保护和反种族歧视原则的践踏;并就如何保护在美国的中国公民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美国 中国公民 公民权益 权益侵犯 保护人权 国际法
  • 简介:文章分别对警察权和公民加以诠释。分析了警察权与公民既统一又冲突的关系,从警察权源自公民、保障公民、服从公民需要、接受公民监督等,归纳了二者统一的实质;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自由裁量与权益评判、执法权威与消极对抗等矛盾,归纳了二者冲突的表征。论述了探求并实践警察权与公民平衡的对策,包括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人权保障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法律规制、以程序公正原则提升警察权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等。

  • 标签: 警察权与公民权 平衡 社会法治 维度 既统一又冲突
  • 简介:平等的公民身份及权利保障是现代民族国家最为主要的连接纽带和认同基础,推进新时期我国公民的发展完善,有必要对公民保障的历史演进进行深刻的回顾、反思和认识。文章以新中国成立至今这一历史阶段为区间,就公民保障的两种方式:权利宣言和实现机制进行一个宏观的描述,进而总结其生成发展的机制和演进特点,并为新时期我国公民的发展完善提供历史经验。

  • 标签: 认同基础 公民权保障 演进 特点
  • 简介:在警察法学研究中,警察权和公民是一对范畴,两者之间往往处于“难舍难分”的矛盾之中。为了有效解决警察法学研究中的“二元悖论”,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仅仅关注警察权或公民的单一主体方法论视角,将警察权与公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警察权与公民双重保障的思维范式,从而达致警察权与公民动态平衡。因此,权力与权利的动态平衡理论和方法论,为警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成为警察法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 标签: 警察法学 警察权 公民权 动态平衡
  • 简介:市场准入乃民航服务业开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民航业市场准入的特殊性入手,分析比较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关于空中运输服务的附件"和《芝加哥公约》,揭示两公约在民航业市场准入问题上的差异,以及我国作为两公约签署国和参加国应采取的对策。

  • 标签: 民航业 市场准入 服务贸易总协定 两公约 法律分析 服务贸易自由化
  • 简介:我国农民的各项权利目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和缺失,为此需要对农民权进行制度重构并设计更加具体的保护措施。构建合理的农民权体系要求转变制度理念,在确立平等权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实现由平等保护向倾斜保护转变,由身份概念向职业概念转换,由现实性权利向目标性权利迈进。基于以上理念,应将农民权区分为生存型、保障型和发展型三种类型进行分类保护。与此相适应,通过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培养农民的权利意识,废除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建立公私协力保护的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功能等,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并最终保障农民各项权利的实现。

  • 标签: 农民权利 倾斜保护 生存型权利 保障型权利 发展型权利
  • 简介:公民受教育权利反映了法治社会的价值基础与发展趋向,在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体系中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功能。公民受教育权利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直接关系到个人能否有尊严地生活,能否实现其他相关权利,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是每个公民与生俱有的权利。在现代社会,受教育权利具有多重性质,既源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既具有个人主观权利的性质,同时也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具有客观权利的性质。从自由权和社会权的角度看,公民受教育权利具有复合权利的性质;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看,公民受教育权兼有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质。公民受教育权的性质决定了其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形式。

  • 标签: 公民受教育权利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实现方式
  • 简介:"汉奸"、"朝奸"和美国的独立及其立国这些历史事实和政事件,说明着公民与爱国情感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公民直接影响爱国情感是通过公平正义感和人的尊严感得以进行的。公民与爱国情感的关系问题在各国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而在社会转型和风险社会阶段,这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乃至越来越严重。而畅通权利表达渠道和强化权利实现机制,则是我们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要务。

  • 标签: 公民权利 爱国情感 发展 社会转型 风险社会
  • 简介:刑法分则第四章规定的“民主权利”与注释宪法学上的“政治权利”的内涵和外延相同。政治权利的本质是公民直接参与或者影响国家权力运作的权利,其直接对应的是国家权力而非社会权力等非国家权力。以法条排列顺序确定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的范围是不可靠的。从宪法权利属性分析,只有报复陷害罪、破坏选举罪两罪属于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

  • 标签: 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 宪法权利体系 民主权利 政治权利 开放刑法学
  • 简介:杨福忠在《云南行政学院报》2011年第6期上撰文《论法治视野下信访功能的定位》认为,信访权就其内容而言,乃是来源于现行《宪法》四十一条所规定的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故信访权在权利位阶上属于公民基本权利

  • 标签: 公民基本权利 信访权 宪法保障 权属 法治视野 《宪法》
  • 简介:体育权利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公民的这一权利已得到了初步的实现和保障。然而相对于国际人权公约的条款规定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权利保护的需求而言,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律保障体系,以确保公民体育权利的充分实现。

  • 标签: 中国公民 体育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