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钱再见,男,1965年生,安徽庐江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10月~2004年9月为日本爱知教育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6月~7月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1月~2012年1月为美国普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

  • 标签: 小传 学术 南京大学 访问学者 香港中文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
  • 简介:顾听,1963年生,北京人,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1997年获得荷兰菜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菜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工作.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开始担任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方案报告(即所谓“第七套方案”)的主笔.

  • 标签: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小传
  • 简介:澳大利亚学者王庚武教授到厦门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王庚武教授于1984年12月22日至1985年1月3日到厦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王庚武教授在厦门大学向南洋研究所、历史系和海外函授学院等单位人员介绍了东南亚和澳洲学者研究东南亚的状况和动态,作了关于《中国人移民的类型》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对中国人移民方式的四种类型、华侨和华裔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等问题阐述了自

  • 标签: 南洋研究所 学术交流 专题报告 历史系 日至 东南亚研究所
  • 简介:第一则民治的根源——与王勇教授的对话对话者:谢晖、王勇【谢】王勇对刘(作翔)老师的访谈,或许是近三十年来我国法学界最深入的访谈。不仅深入,而且全面。期待能坚持采访十至二十位陇籍法学者,结集成册,或许能发现陇籍乃至西北的法律精神现象学。遗憾,去年和我相关的那篇没经采访,而是根据'采访者'平时的了解写就的。

  • 标签: 自生自发秩序 法治现代化
  • 简介:在权利意识日益高涨与学术成果愈加繁荣的时代,作为权利的学术自由内在地呼唤着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性质源于人性的价值需求、自由的功能转换以及学术的制度吁求。对学术自由权的内涵界定应当充分考虑其与言论自由权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共生关系。学术自由权的保障,既需要学者自身培养的"可行能力",也需要社会和高校科研机构对学者及学术活动的宽容与尊重,更需要来自国家的积极作为。

  • 标签: 学术自由 可行能力 国家保障 社会宽容
  • 简介:姜长云,男,1964年3月生,安徽庐江人,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联合评选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暨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发改委 专家委员会 简介 学术 中国农业大学
  • 简介:为了有效实施学术伦理,我们在此提出了四大主要对策确保法律公正、普及研究伦理、实行行政奖惩制度、建立真正独立的“学术伦理委员会”等.目前中国学术执法显得非常欠缺,以致学术失范泛滥.学术伦理主要是道德自律问题,学者的道德自觉性迫切需要提升,但是需要有实施道德的相关外在条件和社会机制.目前应该大力提倡、奖励认真履行研究伦理的科学家和学者,同时从行政方法严格惩罚违背靠科研道德的行为.独立设置的大学学术委员会,要成为学术的良心和学术道德的守护者,做到及时处理日常科研伦理问题.

  • 标签: 学术伦理 学术良心 奖惩机制 大学学术委员会
  • 简介:李景源,天津宝坻区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哲学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曾就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问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解。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 简介 学术
  • 简介:由《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专业网站——法大学术网(www.fadaxueshu.com),已于2007年7月31日正式开通。目前,该网站设有"法大学报目录"、"法大学报文萃"、"法大学报动态"、"学报同人新论"、"法大学报规章"、"高校学刊论坛"等栏目。法大学术网不仅是展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学术品位及其影响力的主要窗口,而且也将是该《学报》同人与学界合作与联系的重要

  • 标签: 学术网站 高校文科学报 大学学报 专业网站 学术品位 编辑部
  • 简介:2000年6月中旬,我与浙江省侨史专家章志诚先生,应欧洲数个侨团的联合邀请,去欧洲对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调查考察,4个月中足迹遍及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葡萄牙8国,走访大中城市45座,对244位侨领进行采访,同时也和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及部分外

  • 标签: 华人社团 华人经济 欧洲 华文教育 民俗文化
  • 简介:张紧跟,1973年生,湖北应城人,管理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2006年10月10日至11月6日,在中央党校参加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200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第五期)。2011年-2012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院访问。

  • 标签: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小传 学术 中央党校 山东大学
  • 简介:当代中国家政学的研究,是对传统儒家家庭思想中的思维原则及方法的认识与反思,是对传统儒家家庭思想向现代家庭思想转变中出现的问题之哲学层面的认识与反思。

  • 标签: 家政学 家政哲学 儒家家政思想 现代家政理念
  • 简介:学术引证规则的有效性并非来自规则制定者的权威,而是源于引证自身的规律以及引证规则所获得的普遍承认。但学术引证规则的制定者需要像立法者一样,在规则的概括性和可操作性之间保持平衡,并在确保规则稳定性的同时,对其不断修订,以免其落伍于时代。因此,从作者以及读者使用引证规则时遇到的诸多细节问题着手,就成了构筑引证规则的正当性或合理性基础的出发点。

  • 标签: 学术引证规则 合理性
  • 简介:卡尔·施米特(CarlSchmitt,1887—1985),德国法学家和政治学家。其学术思想被公认为对20世纪的政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权杖的前厅”的说法,是其在一个访谈中对于在权力运作中存在的一种政治现象所作的一个形象概括。访谈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展开的。

  • 标签: 政治学 施米特 术语 学术思想 政治现象 权力运作
  • 简介:弘扬马克思术语革命传统,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形成自主性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定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人民立场、根本动力和政治定力,强化理想信念引领、突出指导思想传承、深化实践经验提升、深入展开思想斗争,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境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术语革命 标识性概念 理论创新
  • 简介:侦查活动中科学的运用和作用不容忽视,许多物证为了实现应有的价值,都需要进行科学技术检验,由此形成科学证据,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侦查活动中的应用也受侦查机关案件构建过程的影响,如果不当运用,则很可能会导致错案发生.“人证”和“物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科技手段的运用,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任何一种极端都是有悖法律精神的。

  • 标签: 科学侦查 科学证据 “人证” “物证”
  • 简介:目前,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和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议》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定义,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其字面表述所体现的彼此间的差异,对其彼此间实质的联系却认识不够。由此导致在对我国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时,不恰当地将两种版本的定义对立化。但根据条约解释理论,ISO/IEC与《TBT协议》对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定义并不冲突,而是彼此充实,后者正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目的予以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正确使用标准与技术法规术语,建立与完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把握贸易自由化与本国贸易利益维护间的平衡,实现对外贸易中利益的最大化。

  • 标签: 技术法规 国际标准化组织 标准定义 世界贸易组织 协议 使用标准
  • 简介:“赶考”本是中国科举制传统文化中一个通俗用语,1949年3月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赶考”,“赶考”遂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中一个概念,具有了独特的政治内涵及功能;1980年代末,“赶考”轶事重现,旨在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反对西方和平演变;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赶考”课题,将其政治意涵升华为“赶考”精神,强化其凝聚民族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动员作用。中国共产党借用耳熟能详的“赶考”一词表达执政理念,既承续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了其政治动员和政治认同功能。“赶考”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 标签: 赶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语言 政治动员
  • 简介:Incoterms是国际商会制定的在国际经贸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惯例。为适应国际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最新修订完成了《Incoterms2010》。其在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数量的增加与删除、风险责任的划分、适用的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多新变化,也引起了新的法律问题。正确认识和解《Incoterms2010》在适用中可能遇到的这些新问题,对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及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 标签: 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术语 《Incoterm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