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伟江于今年11月初去世,他64岁,比饶鸿竞教授小十多岁,竟在饶老去世刚好一年也走了。他们两位虽去世,但在我脑海里总是时时浮现他们的音容笑貌,尤其是他们在鲁迅研究和宣传以及支持广州鲁迅纪念馆工作方面,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思想作风方面,令人敬佩,使我久久不能忘却。

  • 标签: 悼念 治学精神 忘却 教授 纪念馆 严谨
  • 简介:<正>初次遇见先生,是在参加一个同班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会上。当时先生是主考老师。他博学的谈吐,洒脱儒雅的举止,以及那睿智的双眸,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恍如一切发生在昨日。对先生的进一步了解,是从国际关系学院修完英美文学硕士学位,考上他的博士研究生之后。先生出自书香门弟,家学渊源,再加上他自幼勤奋,更是才学彪炳。先生兴趣广泛,

  • 标签: 沉痛悼念 英美文学 国际关系 家学渊源 编委 博士研究生
  • 简介:2016年7月4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NickAdmussen教授来访中国新诗研究所,给研究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散文诗的发展及其当代命运》的学术报告。Nick教授从文体特征出发探讨了散文诗命名的难度,并分析了当前中国散文诗研究过程中关于散文诗命名或文体探讨的各种言论,指出了它们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他从鲁迅的《野草》出发,讲到了建国后散文诗的发展变迁以及内在情感表达的诉求,认为中国当下优秀散文诗的创作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在呈现时代精神和个人历史命运的主题下具有更厚重的人文情怀。讲座之后,Nick教授还就美国华裔诗歌创作、美国对中国诗歌的翻译以及美国社会和教育等问题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

  • 标签: 康奈尔大学 美国华裔 教授 中国新诗研究所 中国散文诗 讲学
  • 简介:7月25日,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下文,宣布成立《巴渝文库》出版工程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巴渝文库》的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学术论证、书稿审定等工作。西南大学教授吕进受聘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近现代文学专家组牵头人。《巴渝文库》是我市的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已经启动。

  • 标签: 文化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大学教授 文库 巴渝 吕进
  • 简介:剪纸是一项古老的东方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不乏精品。但是从宏观层面上看.两千年以来,剪纸艺术总体上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徘徊不前,长期陷入发展的瓶颈与进退维谷的境地,难以出现卓尔不群的大家和经典性的作品——

  • 标签: 剪纸艺术 教授 文学 东方艺术 宏观层面 经典性
  • 简介: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领域里,夏志清教授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一九六一年,夏出版了第一本英文专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从而为西方学院内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奠定基础。这本专著综论一九一七年文学革命至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的半世纪问,中国小说的流变与传承。全书体制恢宏、见解独到。对任何有志现代中国文学文化研究的学者及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也因为这本书所展现的批评视野,使夏志清得以跻身当年欧美著名评家之列,而毫不逊色。更重要的,在《中国现代小说史》初版问世近四十年后的今天,

  • 标签: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教授 现代中国文学 重读 中国文学研究
  • 简介:澳华作家欧阳昱于2014年10月7日以英文采访了温卡·奥门森,此为崔钰炜的中文回译。温卡·奥门森是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的英语文学教授。作为华澳写作的倡导者和专家,温卡简述了自己对华澳写作的研究,介绍了突出的华澳作家、华澳写作的历史和发展及华澳写作的困境、现状和前景。

  • 标签: 温卡·奥门森 华澳写作 华澳作家 亚澳写作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文学
  • 简介:文学史和文学史观杨辉:《中国新文学史》是您以新的学术眼光,依赖新的理论资源,在文学史整体观的基础上,重新结构百年中国文学的努力的最新成果。您的“大文学史”理路,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划分方法的区别何在?它是在何种意义上不同于钱理群等人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说法的?

  • 标签: 《中国新文学史》 20世纪中国文学 教授 丁帆 视界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中国剑桥人文学者同学会、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峡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襄樊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在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近100名代表出席。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批评方法 全国学术研讨会 博学 求真 学术传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2
  • 简介:几年前中国文化研究中还有人提出,这些问题对于21世纪的中国和韩国乃至整个亚洲,文学的文化研究

  • 标签: 中合流 人文学术 合流人文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对史学的分期界定大多是以革命史的范式来建构的,这种界定的方式必然会得出学术依附于政治的结论,但学术必定有自身内在发展的理路,而按照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则应该走向独立的方向。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一直在为学术独立而不断努力,但由于中国传统儒学同政治和人伦有着天然的亲合力,所以中国的学术很难完全独立。

  • 标签: 学术 独立性 致用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 简介:李希凡先生以其特殊的求学背景、知识结构、政治际遇、思想个性、学术旨趣书写了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传奇,其红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红楼梦》经典意义的一部分,成为红学史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的一页。通过梳理李希凡先生在成名之前的学习经历、知识积累、专业旨趣、理论认识以及学术成果,还原其“一举成名”背后的学术基础;同时,综观其三个阶段的红学研究成果,辨析贯穿其中、或显或隐的学术主体性精神。

  • 标签: 李希凡 红学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 简介:一个家伙如果吃饱了饭没事干,躲在阴暗角落里手淫的勾当也玩腻了,对拨弄裤裆里的玩意儿包括细数睾丸上的皱褶也厌烦了,转而误信传媒的商业性炒作,闲极无聊如马俊华一般“偶尔也不得不读一些时文一类的文学作品”(真可怜,似乎有人拿枪逼着他读——萧注),在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之后,居

  • 标签: 可怜 时文 文学作品 炒作 学术争论 商业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文化批判的任务就是破解意识形态,文艺学向文化学和文化批判的转向是否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对公共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等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批判经常建立在当代商业文化的意识形态共同性这一假想的基础上

  • 标签: 回到学术研究 批判回到 文化批判
  • 简介:<正>东方既晓应早发,万里前程莫恋家。祖国边疆多奥秘,江淹笔下定生花。——前辈作家马子华赠诗1937年6月,我出生在长江支流——綦江河畔的一户贫民家庭。回首前半生,自惭成绩平平;差可堪慰的是,一生清白做人,在治学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着。

  • 标签: 问学 前半生 江淹笔 民族民间文学 召树屯 文学比较
  • 简介:朱光潜抗战前主要受西方学术话语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认同有所抑制。抗战时期置身四川,学术环境发生改变,原来受压抑的对传统的感情得以凸显,加之与新儒家文化取向相近,其学术倾向也随之变化,写下《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等论文。本文陈述其在乐山武汉大学时的交游及其学术转向。

  • 标签: 朱光潜 乐山交游 学术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