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有数百处似长城非长城、用石块砌成的古代建筑遗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人认为这些遗迹是东周时期的楚国长城。于是,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至今仍被学术界所关注。由于发现之初,考古工作不深入,出土材料不丰富,关于这类遗迹的性质,一直争议较多,其中较主流的看法是这类遗存就是文献记载的“长城”,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质疑。

  • 标签: 建筑遗迹 考古工作 重大考古发现 鄂西北地区 东周时期 方城山
  • 简介:<正>楚国原是江汉间的一个小国,自认为是蛮夷之属。其先祖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左传·昭公十二年》)。西周初年,还很弱小,诸侯会盟时,尚无一席之地。西周中期,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于是兴兵西北伐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一带);向东进军“至于鄂”(今湖北省鄂州市、大冶县一带),封其中子红为鄂王。自此为始,将鄂定为别都,连历六世,牢牢地控制了今天的鄂东地区。约在公元前740年,子熊通自称为王(即武王)。

  • 标签: 古铜矿遗址 鄂东地区 湖北省 西周中期 西周初年 楚国
  • 简介:<正>在省文化厅、武汉市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武汉市博物馆和武昌县博物馆参加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于1990年夏至1991年初,对明代昭王朱桢墓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获取了

  • 标签: 王朱 文物考古 博物馆 明代初期 武汉市 考古勘探
  • 简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居》叙述楚国先祖及历代楚王的居处与迁徙情况,是一种谱牒形式的历史文献。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篇官方性质的历史文献,同时包含了数个涉及楚人起源的神话传说,反映了楚人富于浪漫幻想的精神气质和地的巫鬼文化习俗,保存了由历代巫口头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有关祖先起源与图腾崇拜的回忆。《居》中的这些虚构的神话传说集中表现在其中有关"山"与山中之"神"的记载方面。"山"与"山神"的记述给庄重严肃的历史记实加入了优美浪漫的神话叙事,使《居》成为神的谱系与人的谱系的结合,也使《居》同时具备了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 标签: 清华简 楚居 神话
  • 简介:怀王灭越置江东郡之说,缺乏可靠的文献和考古学材料作为支持,因而疑点颇多。杨宽先生所持灭越于吴越故地设置江东郡的说法,难以成立。

  • 标签: 楚越 江东 江东郡
  • 简介:陈学,湖北省蕲春县人。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随即入伍,在空军院校任教50年,从事飞行力学和装备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现为空军工程大学教授。编著的《航空维修工程学》、《现代飞机战伤修理概论》、《装备系统工程》、《维修基础理论》、《现代维修理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等,体现了使用、维修特色。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军队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被评为空军优秀知识分子、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人员、空军优秀教学人员标兵、全国优秀教师、首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委、国家授予全国高等院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 标签: 播洒蓝天上 蓝天上事业 陈学楚播洒
  • 简介: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揭示出三种不同的“五音”配置。差异的存在,缘于对不同乐律理论的采择,也代表了上古时期“月令”与“齐月令”两支主要的月令源流。、齐月令的宇宙论均渊源于式图,但在发展过程中,月令似更侧重于“成岁”理论的阐述,而齐月令则朝着“王官月令”的方向发展。最终,《吕纪》的“五音”配置成为秦汉以来的主流知识,并与儒家“五常”相结合;以《吕纪》为代表的“齐月令”也获得了秦汉“王官月令”的地位,并在汉代政治文化及儒家礼制的建立过程中发挥影响。

  • 标签: 五音 齐月令 楚月令
  • 简介:“河滦”地名见於上博简、清华简,目前学界均误以为河滩就是《左传》中的衡雍、战国时期的垣雍。通过考察,本文提出先秦古书与出土文献中有三个同名的“河瘫(雍)”.且性质各不相同;从先秦不同文献的记载来看,《左传》中的邮指的就是《吕氏春秋》等书中的两棠(狼汤渠);《汉志》、《水经注》的记载表明,狼汤渠是一条有着多条支流的较大水道,它和济水一起分自河水、在荣阳附近分流,而郴(也就是河雍)只是狼汤渠分自河水至於荣阳附近的河段,不能把这几个地名简单地等同起来。

  • 标签: 战国楚简 河拥 两棠
  • 简介:李学勤等先生对清华简《居》中古史传说的专论,认定洲水就是均水。那么,“逆上洲水”后所出现的地名,如方山、京宗、夷屯也应都在均水流域。如此则不能解释季连家族迁徒路线的合理性。本文认为,洲水即丹江,这样,还可在古文献和考古发掘上找到支撑。

  • 标签: 清华简 战国 楚居 古史传说
  • 简介:墓中人殉与俑葬及其关系初探邱东联近年来,随着墓资料的扩充,楚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日益扩展。墓中的人殉,特别是大量的俑葬构成了墓区别于中原东周墓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拟对墓中的人殉和涌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丧葬制度的进一步研...

  • 标签: 楚墓 人殉 丧葬制度 陪葬墓 省博物馆 随葬品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1998年,裘锡圭先生在美国达慕斯大学召开的“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上提出郭店简中有错别字的问题,“简文字体的风格是粗草的,其文字有许多基本的错误,说明抄手受教育的程度不高”。①

  • 标签: 郭店楚简 错别字 郭店简 1998年 国际研讨会 裘锡圭
  • 简介:<正>1990年5月24日—6月9日,应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和我院历史研究所邀请,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原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纳克道尔吉在内大及我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5月27日,纳克道尔吉院士在我院进行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研究情况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研究观和研究方法近年来发生的变

  • 标签: 历史研究 人民共和国 蒙古学 蒙古史研究 内蒙古大学 科学院院士
  • 简介:<正>一、地理位置及概况大石头山位于淅川县仓房乡沿江村北,距淅川县城约80公里(图一)。山头北高南低,呈西北东南走向,西邻淅川县林场刘裴沟分场山林,位于丹江水库区内(当蓄水量至海拔150米时,整个山头都被库水淹没。而水位降至135米时,全部山头则露出水面),东、南、北三面环水,只有西部可路通林场。以此向南5公里内为徐家岭、和尚岭及下寺春秋墓群。这里因库水冲刷,大部分墓口表土被库水冲走,其中有一部分墓已冲刷到底部,统计出露的墓口:墓51座(其中有

  • 标签: 楚墓 石头 灰陶 二层台 标本 腹径
  • 简介:新近完成《两生:明末清初柳敬亭、苏昆生研究》的附录,名《两生资料知见编》。其中有些补充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增加新知识或不乏具有浓厚历史趣味性的内容,比如揭示柳敬亭与马逢知的深层关系,柳在浙江活动的待发之覆,两生的艺术、交游、评价所反映的问题及他们明显不同的性格及其表现,他们对听客要求的相同和相异之点等,从中可以窥见古人创造历史时思想深处的东西乃至灵魂、魄力和毅力等。故选录部分按语以成一篇,希望能够尽早与读者分享研究心得。

  • 标签: 楚两生 柳敬亭 苏昆生
  • 简介:<正>荆门十里砖厂位于荆门市十里铺镇北约1.5公里处,东距襄(阳)沙(市)公路约0.5公里(图一)。原始地貌为一隆起的山岗,俗名“门板山”,该厂建厂以来,一直将门板山作为取土场。1988年4月,该厂在取土时于东侧缓坡腰部发现一座古墓,我馆立即派人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编号为荆十砖M1。

  • 标签: 砖厂 出土器物 荆门市 标本 楚墓 丝织物
  • 简介:<正>在字用里面,我们有必要谈一下合文运用,因为战国系文字中,合文的运用在这个时间段里、在种种载体中,呈现出新的面貌,体现出新的特点,并且,对合文综合考察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合文这种在古文字中持续上千年、使用很普遍的书写现象是任何一位研究古文字者都绕不开、也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许多学者在著述中无不涉及,或有专文讨论,如吴振武先生《古

  • 标签: 合文 吴振武 上博简 专文 战国时期 综合考察
  • 简介: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了上千件玉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式风格。笔者在对玉风格作简要概括的基础上,整理出中山国墓葬出土玉器中可归为式玉器者,并分别从造型、纹饰、工艺、玉料等方面将这些玉器与墓中出土的玉器相对照,进一步明确其文化属性。流入中山的玉反映出中山地区对楚文化的认同与吸收,笔者由此分析式玉器流入中山的途径,以进一步了解两地文化的互渗现象。

  • 标签: 中山国 楚国 楚式玉器 文化渗入
  • 简介:为探讨东周式戈斑纹的处理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EBSD研究了上海博物馆藏的式斑纹戈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讨论了其制作工艺。结果表明:东周式戈富锡层厚度不均,以十余μm左右的厚度居多,最多处由4种不同物相组成,分别为η相、ε相、δ相及(α+δ)共析相。富锡层与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与现有其它富锡工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认为此件式戈与其它地域的富锡技术具有共同的工艺特征,应为热镀锡工艺。但在工艺参数掌控方面应呈现地域上的差异。

  • 标签: 楚式斑纹戈 富锡工艺 SEM 铜锡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