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因选择的背景1提高奶牛生产效率的科技领域物质基础:优良品种;物质条件:饲料营养;技术措施:经营管理:健康安全:疾病防治,简单概括为四个字:种、料、管、病。遗传育种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科技贡献率占到40%以上。

  • 标签: 基因组 奶牛 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 科技贡献率 优良品种
  • 简介:HGP)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的结构、组成、全部3×109核苷酸的序列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及其功能,人类基因基因克隆基因学结构基因功能基因,人类疾病的基因学研究

  • 标签: 人类基因组计划现状
  • 简介:从分子中医学对人基因分类:①结构基因:就是美中6国测绘的基因序列图谱,这是人类正常的基因约10万条,包括储备基因6万-7万条;②功能基因,其中包括各类病变基因约6万-7万条,以法国巴黎金赛特医药公司等已进行测绘了2万-3万条;③频率基因:约16万-17万条,这是由于各基因其中包括残缺、

  • 标签: 分子中医学 人基因组 正常 基因序列 结构基因 病变
  • 简介:在对流感基因进行首次大规模排序过程中,美国纽约的研究人员对156种A型H3N2血清型流感病毒的基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美国基因研究所的研究员DavidLiprnan说道:“我们发现:在那些共同流行、却对多数人不会造成感染的次要变异体中,某一种变异体却能够引起下一期重大流行病。”

  • 标签: 基因组 流行病 排序 预测 流感病毒 DAVID
  • 简介:2009年5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学家宣布完成了对油棕榈基因的完整测序、拼接和功能注释,这为人们在提高这一具有重要商业意义的植物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道路上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该研究倡议还分析了油棕榈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基因表达,以便通过测序12个转录来阐明棕榈油的生物合成机制。

  • 标签: 油棕榈 基因组 拼接 水准 生物合成机制 新闻发布会
  • 简介:能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拟的美国人类基因计划,预期耗资30亿美元,历时15年。该计划从动议到实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84~1989)。其主要内容是:基因作图和顺序、信息和材料的管理、实施和管理的战略。(1)基因作图。有两大类人类基因图谱:遗传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遗传连锁图谱主要通过家谱分析和测量不同性状一起遗传(即连锁)的频率而建立的。物理图谱是通过对构成人类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化学测度而绘制的。它包括限制酶切图谱、排序的脱氧核糖核酸克隆库以及对表达基因或无特征(功能不清)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的低分辨图谱。所有图谱的目标都是

  • 标签: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作图 基因组测序 实施战略 管理战略
  • 简介:地衣是真菌和一种或多种光合微生物形成的稳定的共生联合体,既是先锋生物,又是敏感生物.环境的变化及生境的片断化,使得许多地衣种类处于濒危状态.保护珍稀濒危地衣物种的方法包括地衣体的移植,地衣中菌藻的分离培养及基因文库的构建等.本研究用改进的CTAB方法提取基因总DNA,以Lamb-daGEM-11为载体,构建了红脐鳞(Rhizoplacachrysoleuca)的基因文库,文库中同时含有该地衣共生菌与共生藻的DNA.该文库包含8.5×105个重组子,插入片段的平均大小为19kb.文库的容量约为红脐鳞单倍体基因的100倍.该基因文库的构建为保护稀有与濒危地衣物种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并可进一步开展有关地衣的分子操作研究,如地衣冰核蛋白的异源表达等.

  • 标签: 红脐鳞 基因组文库 LAMBDA GEM-11
  • 简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可归纳为几个基本假说,即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表观遗传修饰和干细胞起源。其中,基因点突变、缺失、扩增的变化已得到较多的实验证据。但这些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仅对很少一部分基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可见,我们靠现有的知识很难真正揭示基因变异与肿瘤间的关系。如需全面了解,必须进行肿瘤全基因变异分析。

  • 标签: 肿瘤 基因组 变异 分析
  • 简介:摘要影像基因学用影像学方法探索影像学特征与基因表达模式之间的联系,具有无创、能显示肿瘤整体信息的特点。影像学的应用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因突变具有一定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影像学特征与常规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等联系起来,可提供肿瘤的多方位信息,在NSCLC驱动基因表型的预测和精准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KRAS基因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的83例患者,并进行mNGS检测。标本包括外周血、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脓腔穿刺液等,同时分析同期细菌/真菌培养、病毒PCR检测结果,将mNGS结果和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83例患者112份样本进行了mNGS检测,共确定病原微生物34种。其中细菌11种,共17例次,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4/17)。真菌7种,共10例次,白色念珠菌(2/10)。病毒16种,共129例次,细环病毒30.2%(39/129)、CMV 25.6%(33/129)、EBV 14.0%(18/129)。以常规检测手段为金标准,mNGS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45.0%。单一病原体感染的样本,mNGS与常规检测手段结果一致的共82.9%(29/35);共感染样本中,mNGS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的占16/17。结论mNGS有助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可作为常见手段的补充诊断方式。

  • 标签: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造血干细胞移植 感染
  • 简介:目的应用高分辨微阵列比较基因杂交技术(Array-CGH),对中国人群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发育迟缓(MR/DD)患儿进行全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筛查,获得在这些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CNVs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中的罕见CNVs与MR/DD的相关性,以此评估Array-CGH对不明原因MR/DD可能的遗传病因诊断作用。方法根据特定筛选条件收集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临床诊断为不明原因MR/DD患儿,用Oligo244KDNA芯片筛查全基因CNVs。针对所发现的CNVs,首先将其与国际基因CNVs多态性数据库(databaseofgenomicvariants)进行比对,剔除常见多态性CNVs,将获得的罕见CNVs应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诊断实验室的临床分子诊断平台,结合基因异常拷贝数数据库(DECIPHER)进行核查并与既往相关文献比对,以发现罕见CNVs在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的检出率。结果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集111例不明原因MR/DD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男女比例为1.775。28例患儿发现36个罕见CNVs,CNVs平均长度为1326kb(29~8760kb),这些CNVs均无法被常规染色体G带检查所识别。通过评估,19例患儿携带可能与MR/DD相关的CNVs,另1例患儿的CNVs临床意义不明确,Array-CGH在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发现携带与疾病相关的罕见CNVs的诊断率为17.1%(19/111例)。22/36个(66.1%)罕见CNVs曾被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Array-CGH数据库、DECIPHER数据库、既往MR/DD微阵列研究文献所报道。1例患儿在15q11.2-13.1存在2098kb的基因缺失,覆盖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关键区的多个候选基因,包括SNRPN、NECDIN、SnRNAs和UBE3A,结合该患儿面部表型、临床检查以及Array-CGH结果,诊断为非典型性Prader-Willi综合征。结论基因CNVs相关的微缺失/重复是中国人群中不明原因MR/DD患儿的原因之一,高分辨Array-CGH技术可在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发现更多的遗传病因,帮助和提高不明原因MR/DD的分子

  • 标签: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微缺失/重复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深度全基因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在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developmental delay, MR/DD)患者遗传病因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45例MR/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基因测序,联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MR/DD患者所携带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相关信息。结果145例MR/DD患者中检出49例有基因CNVs,共发现67个CNVs,CNVs平均长度为5.27 Mb。通过评估,22例患者携带与MR/DD相关的CNVs,涉及21种综合征,涵盖174个智力低下相关基因,分布于10条染色体的18个不同区段。CNV-seq在不明原因MR/DD患者中发现携带与疾病相关的CNVs的诊断率为15.17%(22/145例)。结论基因CNVs相关的微缺失/重复是不明原因MR/D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之一,全基因CNV-seq技术可为MR/DD患者提供准确的遗传学病因的诊断。

  • 标签: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微缺失/重复综合征
  • 简介:摘要宏基测序(mNGS)在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常规检验阴性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国内相继发表了多个共识阐述了临床应用及实验室规范,但生物信息分析程序及方法也是mNGS重要环节,而目前学界尚未有一致的认识。为提高临床对mNGS结果的理解,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测序实验室常规做法,阐述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规范化管理内容。

  • 标签: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 病原微生物 生物信息学 规范化 共识
  • 简介:摘要宏基测序(mNGS)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临床判读mNGS结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强调重视临床特征、宿主因素、流行病学史及治疗经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mNGS结果作出判读。

  • 标签: 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宏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二代测序(mNGS)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诊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治的怀疑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收集脑脊液样本分别进行mNGS检测及细菌培养,计算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共纳入80例怀疑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80(41±19)岁。经临床复核,即2名神经重症专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读并给出临床诊断,最终临床确诊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2例,非感染38例。mNGS检测诊断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35/42)、76.32%(29/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55%(35/44)、80.56%(29/36);细菌培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2%(28/42)、68.42%(26/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0%(28/40)、60.47%(26/40),mNGS检测的灵敏度高于细菌培养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15);与细菌培养相比,mNGS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441)。结论mNGS检测技术可以提高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该方法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病原体检测辅助诊断工具。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学诊断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实验室开展血液标本微生物细胞游离DNA(mcfDNA)宏基高通量测序(mNGS)的检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情况。方法2020年10月向来自全国的80家实验室发放了mNGS检测血液标本中mcfDNA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mNGS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及性能确认开展情况4个部分。(1)分析前:对标本质量的要求,如对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条件等;(2)分析中:mcfDNA的提取流程、文库的质量要求、测序平台的使用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3)分析后:对mNGS的结果解释标准;(4)性能确认开展情况:对各类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要求各实验室依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家实验室包括20家医疗单位和60家独立医学实验室。80.0%(64/80)的mNGS实验室检测血液中的mcfDNA时表示血浆及血清标本均可使用,其余实验室(16/80,20.0%)只采用血浆标本。参与调查的mNGS实验室所用的测序平台包括illumina 49家(61.3%),华大基因16家(20.0%),Ion Torrent 13家(16.3%),纳米孔测序2家(2.5%)。87.5%(70/80)的实验室使用第三方实验室搭建的集成分析工具,其他实验室(12.5%,10/80)使用开源软件自主搭建了分析平台。实验室间对mNGS结果的解释标准不一,其中标准化后病原体特异性序列数、相对丰度、基因覆盖率及阴性对照中该微生物的检出情况是实验室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实验室(76.3%,61/80)做过mcfDNA测序流程的性能确认实验,各实验室自建mNGS检测流程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主要分布在10~100 拷贝/ml,对DNA病毒的检出限主要分布在500~1 000拷贝/ml。结论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流程具有很大差异,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需要各实验室积极优化mNGS检测流程,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应用于临床前规范开展性能确认工作。

  • 标签: 血液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血流感染 质量保证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