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护理前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 血气分析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并探讨气管插管套囊位置定期变换对减少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及对症治疗、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套囊位置不进行定期变换,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套囊位置均进行定期变换。观察并评估气管插管后第5d、第10d气管插管套囊位置周边黏膜红肿、破溃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相关标准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插管后第5d、10d的粘膜红肿、破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气管插管 套囊位置定期变换 气道黏膜损伤 效果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4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氧疗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常规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预测值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占比例、肺功能及气管插管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在SaO2、PaO2、FVC%、FEV1%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方法治疗可提高肺功能,使血气分析指标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得到缓解,降低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强化护理策略预防ICU人工相关性压力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入住ICU并置入人工的8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方式,观察两组人工置留时间,人工意外拔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强化护理组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人工平均留置时间为5.3±0.8天、意外拔管及再插管发生情况10.00%;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人工平均留置时间为6.3±0.9天;意外拔管及再插管发生情况15.00%、并发症发生率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强化护理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置留时间、降低人工意外拔管情况以及提高ICU患者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策略 预防损伤效果 ICU 人工气道相关性压力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于ICU人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ICU治疗且建立人工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管圈工作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后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工作模式 ICU人工气道护理 并发症
  • 作者: 刘丹丹 王亚峰 郭明发 刘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16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小儿血液医学重点实验室 450018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小儿血液医学重点实验室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450018
  • 简介:摘要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6月收治的l例以炎症性肠病(IBD)起病的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及预后进行整理,结合在中外数据库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以IBD起病的CG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患儿,1岁9个月,以反复腹泻、便血起病,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后查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试验阳性。基因结果提示CYBB基因发生突变,诊断为CGD,予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儿仍有间断腹泻、便血。CGD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目前治疗方法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抗感染治疗等。当IBD患儿出现除胃肠道症状外的并发症,常规IBD治疗效果欠佳,同时有疑似近亲结婚的父母或IBD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CGD。

  • 标签: 慢性肉芽肿病 炎症性肠病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非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患者编号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行常规气泡湿化器湿化氧疗,B组行高流速可控氧疗联合恒温湿化器氧疗,C组行持续加温雾化联合高流量可控氧疗,对比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并发症等湿化效果指标,比较在湿化过程中患者主观感觉、住院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结果C组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等湿化效果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主观感觉、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均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能够制造出较小的水颗粒,给予持续性加温,该种方式适合支气管的吸收并可以稀释痰液,避免痰痂在人工壁上滞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住院花费。

  • 标签: 连续加温雾化 高流量可控氧疗 非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驱湿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经气管切开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交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护理干预方式为持续滴注湿化护理,试验组应用氧驱湿化护理,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的湿化适中比例明显升高,黏膜出血、吸痰不彻底、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氧驱湿化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脑部缺氧,提高患者满意度作用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神经外科 气道湿化护理 氧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门损伤、机械通气时间、平均气囊压水平3种损伤因素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首次拔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122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年龄65~88岁。根据在首次拔管7 d内再次行气管插管,分为拔管成功组(87例)和拔管失败组(35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拔管前的血红蛋白、白蛋白、PaO2、白细胞计数、拔管后咳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3种可能造成损伤的原因(声门损伤、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期间平均气囊压)的差异。以75岁为界限,探索声门损伤、机械通气时间、平均气囊压对75岁以上老年人拔管结局的影响。分析3种损伤因素与拔管后咳嗽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结果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拔管前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声门损伤、平均气囊压在75岁以上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在任何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分析,年龄、拔管前PaO2、平均气囊压、声门损伤均为75岁以上患者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声门损伤与拔管后咳嗽功能障碍呈正相关(OR=11.202,95%CI:2.329~53.872,P=0.030)。机械通气时间不能预测拔管后咳嗽功能障碍的发生,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544,95% CI:0.405~0.683,P=0.528。平均气囊压的水平可以预测拔管后咳嗽功能障碍,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95% CI:0.601~0.850,P=0.001。结论声门损伤、高平均气囊压是75岁以上老年人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它们可能通过引起拔管后咳嗽功能障碍而导致衰竭。

  • 标签: 拔管失败 气道衰竭 声门损伤 平均气囊压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作用机制复杂。γδT细胞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γδT17细胞分类、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γδT γδT17 白细胞介素17 鼻炎,变应性 哮喘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人工管理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 2020 年8月神经外科的建立了人工的重症昏迷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案。 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痰液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结论:人工管理方案能够改善痰液性状, 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 标签: 人工气道管理方案 神经外科 昏迷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后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回顾分析并总结80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管理的方法及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除4例(6.67%)死亡患者外,剩余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研究患者中,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3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环境以及有效的湿化、防止消化呕吐物返流等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治愈率,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气管切开术 气道管理 生存率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两种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以120例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为氧驱湿化护理,参照组为持续滴注湿化护理,针对区别护理后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共有9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15.00%;参照组共有37例并发症,构成比例为61.67%;观察两组湿化效果以研究组满意度最高为90.00%,参照组患者对湿化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为55.00%;研究组总满意度为59(98.33%)对比参照组总满意度40(66.67%)显高;两组所体现的数据出现很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显示P<0.05,检验有意义。结论 两种湿化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临床护理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氧驱湿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湿化效果较好,临床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护理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用内正压通气治疗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氧驱湿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氧驱湿化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氧驱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结果。方法 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8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腭咽成形术治疗腭咽平面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咽腭平面狭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8)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n=48)接受改良腭咽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改良腭咽成形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腭咽平面气道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受持续正压通气的影响程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4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按照血氧饱和度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两组,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在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方面,重度患者比中度患者严重一些。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比治疗前都有所改善。结论:中重度患者经治疗后明显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持续正压通气使患者上阻塞有效改善具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血氧饱和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