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叶绿酸能有效抑制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受其污染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在受黄曲霉污染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中最为常见。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叶绿素 对抗 研究人员 州立大学 致病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影响,在高温高湿地区这种污染更加严重。我国是霉菌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张承等2007年对来自全国的356份配合饲料和原料样品进行了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检查,结果显示样品中97.5%检测出霉菌毒素,其中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占77.5%。虽然霉菌毒素可引起动物各种各样临床症状的疾病,但在实际畜牧生产中由此引起的死亡并不常见,相反更多的是受到不太明显的非特异性伤害,从而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和对其它疾病敏感性的提高。饲料的防霉、去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饲料业研究的重点。

  • 标签: 霉菌毒素 管理 预防 高温高湿地区 霉菌污染 配合饲料
  • 简介:摘要内毒素如果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对人体的机体产生很多方面的致病作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找到内毒素准确可行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随着医疗的不断进展,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且在临床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进展,以此来为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内毒素 检测方法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2019年10月,美国青少年和成年人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更新了关于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减量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Tdap)疫苗后加强免疫的建议,将此前要求的,使用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Td)疫苗进行首次接种后每10年加强免疫、伤口处理时预防破伤风、≥7岁且接种史未知/不完整人群的补种,改为可使用Tdap或Td疫苗。此次建议的修改可提高临床即时决策的灵活性。

  • 标签: 白喉-破伤风-脱细胞百日咳菌苗 免疫接种,加强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六轴子中闹羊花毒素Ⅱ和闹羊花毒素Ⅲ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测定方法。方法: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器检测。结果:闹羊花毒素Ⅱ在0.992~14.887μg,闹羊花毒素Ⅲ在1.021~15.315μg,进样量对数和峰面积的对数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3%和98.52%;测得7批六轴子药材中两者含量分别为0.83~1.56mg/g和0.83~2.61mg/g。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六轴子中闹羊花毒素Ⅱ和闹羊花毒素Ⅲ的含量测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为提高实验室水质检测效率,依据《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141-2018,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分析方法。水样经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对溶解态藻毒素(水样)和藻细胞内藻毒素(膜样)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总量是水样处理和膜样处理测定结果之和。经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分离后,进入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析。本法水样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微囊藻毒素-LR 0.10μg/L、微囊藻毒素-RR 0.02μg/L,标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是微囊藻毒素-LR 0μg/L~5.0μg/L、微囊藻毒素-RR 0μg/L~1.0μg/L,线性关系(r≥0.998),精密度满足多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的要求,准确度试验中加标回收率在80%~130%范围内。按照以上实验过程,能够完成对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测定工作。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饮用水 微囊藻毒素
  • 简介:升降组、白虎组、布络芬组家兔的血清IL-8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布络芬组、白虎组及升降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模型组均有下降,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布络芬组、白虎组、升降组

  • 标签: 内毒素发热 升降散 发热实验
  • 简介:摘要随着肉毒毒素临床应用增加,出现了非正规渠道注射肉毒毒素而中毒的患者,由于注射性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症状体征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指标,目前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注射史。结合注射性肉毒毒素中毒的相关文献,对注射性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选择、治疗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中毒 肉毒抗毒素 诊断 治疗 美容技术。
  • 简介:摘要产气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酶。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腹泻 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在极微量( 1- 5ng/kg体重)的情况下便可引起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微循环障碍、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在药物生产中,尤其是注射剂的生产中,细菌内毒素的控制与检测非常重要,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对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鲎试剂 微量凝胶法 重组 C因子法
  • 简介:对我国云南昆明相思子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相思子经稀酸浸泡,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酸化Sepharose4B亲和层析,DEAE-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到两种毒素成分P1、P2和一种凝集素P3。通过SDS-PAGE测定分子量P1、P2,分别为68Kd、62Kd,P3为129Kd;亚基分子量P1为36Kd、33Kd、31Kd,P2为35Kd、29Kd,P3为39Kd、37Kd、31Kd;P1、P2、P3的等电点分别为6.9、6.2-6.3、5.3;中性糖含量分别为9.4%、3.3%、10.5%;凝集兔红细胞的最小凝集浓度分别为19.0μg/ml、2.5μg/ml、0.3μg/ml;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分别为25.8μg/ml、2.4μg/ml、1.2mg/kg。

  • 标签: 相思子 毒素 凝集素 分离 纯化
  • 简介:比较了不同偶合方法及裂解条件对ω-芋螺毒素及其衍生物线性肽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oc/Bzl策略、Fmoc/But策略、手工及仪器对总偶合率影响较小,但裂解条件及保护策略对肽-树脂裂解影响很大,氟化氢体系裂解Boc/Bzl法合成树脂副产物较多,且主链易发生断裂,以低高法裂解效率最高。三氟乙酸体系裂解Fmoc法合成树脂效率高,主要副产物是含Trt基的线性肽,增加1,2-二巯基乙醇可提高肽纯度。

  • 标签: ω-芋螺毒素 线性肽 合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毒素耐受是机体对抗过度炎症反应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调节反应,是机体或细胞对后续刺激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现象。在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中不仅可防止内毒素再次刺激后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还能减轻葡萄膜炎的症状。因此,如能阐明内毒素耐受减轻葡萄膜炎症状的机制及关键性调控因子,将有可能为以内毒素耐受为基础的葡萄膜炎的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 标签: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 内毒素耐受 耐受机制 研究现状
  • 简介:本文对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物质的种类及其毒性,以及血液灌流在清除中分子物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尿毒症 中分子毒素 血液灌流
  • 简介: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蛋白毒素,最初从豚科鱼中发现,故被命名为河豚毒素。1985年有人提出了河豚鱼TTX的体外起源因素,认为所有能产生TTX的生物都与其体内能分泌TTX的微生物有着密切联系,但有部分研究人员证实东方纯在孵化期间能自行产生TTX。TTX为典型的Na^+通道阻断剂,中毒者往往肢体麻木、瘫痪、甚至死亡;但另一方面,TTX具有镇痛、镇静、降压等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要介绍TTX的起源、毒性作用机制、毒性控制、临床及药理学上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河豚毒素 起源 毒理机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热带海洋肉食性软体动物芋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就是芋螺毒素,富含多种一类结构小分子多肽,获得毒素主要方法为多肽相合成法,当前,合成天然芋螺毒肽的方法很多,本文将对化学合成芋螺毒素线性肽与氧化折叠形成二硫见方法进行论述,以全面展现芋螺毒素合成与获得过程。

  • 标签: 芋螺 小分子多肽 芋螺毒素 化学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