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群舒是先秦时期活动于江淮地区的古代族群,研究这一族群是江淮地区先秦民族史的重要内容。群舒的来源是该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零散,传统的历史文献学方法不能对群舒的来源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分析群舒的来源,应从淮系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入手。文章梳理了学界对于淮系文化区系类型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群舒文化与淮系文化各支系的相互关系,对群舒族群来源提出了新观点:群舒族群应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而这些居民的组成则与史前时期淮系居民的迁徙有关。

  • 标签: 群舒 东夷 淮夷 淮系文化
  • 简介: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首个遗址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的博物馆,但遗址表面仍然析出了硫酸钙(CaSO4·2H2O)。本研究通过对汉阳陵13号坑封闭展厅内环境温湿度、土壤蒸发量、遗址本体及地下水可溶盐的长期监测分析硫酸钙(CaSO4·2H2O)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3号坑环境湿度长期保持100%,由于遗址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分子在土壤表面不能转化为液态水返回到土壤中,而随着土壤水分蒸发遗址表面土壤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离子相互发生反应在遗址表面析出白色的硫酸钙。

  • 标签: 遗址 环境 可溶盐
  • 简介: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借鉴当代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劝导性方法和思想考古方法,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情补理、情理结合的改革思路,围绕体验性认知探索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劝导性方法 思想考古方法 以情补理 体验性认知
  • 简介:古代的马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当时能够殉马者大多是一些身份较高的贵族。本文通过将山东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以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遗址殉马坑进行相互对比,来揭示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之特点。

  • 标签: 东周 殉马坑 殉马方式和殉马对象
  • 简介:通过对2007年八里岗遗址浮选结果的定量分析,显示浮选仪和小水桶两种方法时浮选数据影响不大,其结果具有可比性:不同的计量方式和统计方法可以反映出一批数据的不同特征和考古学信息,故在处理数据时需根据其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这对于今后的植物考古研究设计样品采集、提取的方案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炭化植物遗存 浮选法 统计方法
  • 简介:2016年7月5日至6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和南京市文投集团联合承办的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隆重召开.

  • 标签: 佛教非物质 南京报恩寺 博物馆隆重
  • 简介:考证认为先秦的巴子江州城应该在今渝中半岛,秦张仪所筑江州城相沿巴子江州城,西汉相承,东汉曾一度迁到江北嘴一带,后称为北府城,故将渝中半岛的旧城称为南城,可能是在东汉末年江州城还迁南城。三国以前的江州城大小范围难以确定,但三国李严所筑的城围16里,应该在今大小梁子下半城从朝天嘴到南纪门间,城围大约在6640米左右,里面有郡城、县城、仓城三个小城,总共面积在3.5平方公里左右。宋代彭大雅所筑城范围与后来明洪武戴鼎所筑城相当,城围大约在7000米左右,城内面积约4平方公里,南北已经面临长江、嘉陵江一线,形成东门薰风门、西门镇西门、南门太平门、北门千斯门四个开门,今临江门、校场口、南纪门一线以西可能最初并不在城墙内,宋镇西门应该在这个线上。但明洪武以后的城墙要比彭大雅所筑宋城和明初戴鼎所筑城围长1000多米左右,面积约5平方公里,可能与明洪武以后的历次增修拓展有关。宋代渝州城可能仍是夯土城,故才记载戴鼎"因旧址筑石城",故发现的西水门到朝天门的城墙,高处应该为清代城墙,包裹的城墙应该是明洪武初包裹宋代夯土形成的明初石墙。三国李严大城至少有两个城门,宋代重庆城门四开门,闭门多少待考,闭门只留有洪崖门之名。明清以后城门九开八闭共十七门,城门名称变化较少,只是明代将人和门称仁和门,太安门称为大安门、金紫门称为金子门、西水门称为福兴门、储奇门称为出奇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要重视考古材料,但要认识到考古学材料的局限,尽可能尽全空间点,更要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知考古材料。

  • 标签: 古代 重庆 主城 位置
  • 简介:中国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统治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可以说古代都城是国家的缩影,而都城之中的宫城则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因此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政治性物化载体的集中体现,都城及其宫殿、宗庙等实际上属于国家的政治文化。

  • 标签: 统一多民族国家 古代都城 历史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中国 考古学
  • 简介: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北京山苏家垄出土了一批高等级的曾国青铜器,从而揭开了学术界对古代曾国研究的序幕。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曾国考古又取得了许多重要收获,从叶家山到郭家庙再到文峰塔,新的考古材料大大推动了有关曾国的探讨,

  • 标签: 考古发现 国际学术研讨会 青铜器 曾国 出土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