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在一篇提出拉康的马克思主义的评论中首先会引出的问题必然是:这样的说法存在吗?由于在拉康那里缺乏任何忠诚社会主义的表白,并以他的声名狼藉的反感将政治承诺制度化,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方法论之与拉康理论的相关性就不可能被假定,而毋宁是被质询和被限定的。那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个别概念和类似的宽泛范例——它们被分散在拉康的演说中,真的以它们所有的力量和明确规定的政治推动力再次找到它们退出的路径了吗?把拉康著名的格言"根本不存在性关系"变换一下,在马克思主义和拉康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理论关系。他们只能以相互之间的自恋被强迫桥结,因此那种界定了双方分析构成的逻辑至此已证明了如此重大地不可协调,不是回溯已被简化为矛盾(阿尔都塞),就是矛盾已被回溯包含(齐泽)。必须承认这种难以处理的不一致,即拉康的马克思主义从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拉康作为欢呼的、但最终作为一种筹划的协调的异化误认确实存在。

  • 标签: 拉康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拉康 症候 剩余价值 剩余快感 意识形态
  • 简介:列宁是西方民主社会的“例外”,是当代西方左翼政治理论的典范。同样的列宁,“经济主义”的左翼认为是“好的列宁”,“恐怖主义”的左翼却认为是“坏的列宁”,二者都割裂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抛弃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失却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在《重述列宁》一书里,齐泽对当代西方左翼混乱的政治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试图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再次阐发列宁“真理的政治”;指出重述列宁就是像列宁一样行动,悬置资本主义符号象征秩序,重述列宁规划无产阶级革命的姿态。

  • 标签: 齐泽克 列宁 左翼政治理论
  • 简介:<正>迄今为止,关于现代性的三次论争都直接同法兰福学派有关。但国内目前对法兰福学派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探讨并不充分,即使有所研究,也只是注重于对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探讨,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丰富性。本文将试图从合理性与合法性两个方面揭示法兰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批判 合法性 阿多诺 哈贝马斯 工具合理性
  • 简介:伊格尔顿和齐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域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并且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的关系。他们都吸收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从现代美学理论资源中得到援助,发现了阿尔都塞的主体质询观与康德对审美经验的描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伊格尔顿主要是从'美'的概念出发,而齐泽则借助'崇高'范畴来阐释意识形态,一方面揭示现代意识形态是如何更多地通过操控人们身体、欲望、感性经验以及行为方式来运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了审美、美、崇高等范畴,将它们纳入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话语中探讨。审美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一个美学与政治和伦理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对消除长久以来认识、美学、伦理三个领域分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伊格尔顿 齐泽克 审美意识形态 崇高 意识形态
  • 简介:欧根·希穆涅的《美学与艺术总论》以列宁的反映论作为研究艺术的方法论原则,从艺术受现实和作者思想-审美意向的制约方面来研究艺术现象,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希穆涅认为音乐是一种风格化的模仿,是主客观的统一;其次,他用音调去分析音乐的题材结构,认为音乐创作是通过一定的音调方式对人和现实的某种情感态度进行描述和音乐的'典型化';最后,他认为音乐活动是一个'语义化'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意义的生产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并最终指向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希穆涅音乐美学强调了积极介入现实的基本立场,但也包含了反映论美学的固有问题——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创造性和意识主体性的忽视。

  • 标签: 欧根·希穆涅克 《美学与艺术总论》 音乐美学
  • 简介:在齐美尔笔下,时尚建构了现代性速度。时尚的生产机制背后存在着二律悖反:在新奇的追逐中实现自我建构和自我解构。时尚的创新只不过是改头换面地利用传统,它通过周期性的模式操作玩着'旧瓶装新酒'的游戏,这是今天时尚的生产隐秘。现代性矛盾的解决客观上需要一种平衡的力量,而时尚恰恰具有对社会进行平衡的功能,同时也是对现代性矛盾的一种温和的协调。在时尚的动态创新中,时尚通过与日常生活保持一种动态的距离来实现个体的审美救赎。沿着齐美尔到法兰福学派的阐释路径来审视时尚及其审美话语建构,可以为我们解剖现代性的审美质态提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 标签: 时尚 齐美尔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 审美话语
  • 简介:本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人手,并结合齐泽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论述了商品拜物教中所蕴含的两个重要维度:即先验主体和无意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折射了商品交换的神秘形式,这一神秘形式既与先验主体相关,也与人的无意识密切相联。在商品社会中,这一神秘形式就表现为意识形态的症候,即商品拜物教现象。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研究是深刻的,而齐泽将商品拜物教研究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尝试则开拓了拜物教研究的新维度。

  • 标签: 商品拜物教先验主体无意识症候
  • 简介:当代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齐泽,在深度理解拉康哲学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建构了新的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他也在意识形态与文学艺术之间建立了相互对话的桥梁。齐泽在与拉康、黑格尔、巴特勒的对话中重新探讨了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的悲剧原因及其蕴含的政治意义,并为当代西方左翼突破意识形态秩序提供了一种可能。

  • 标签: 安提戈涅 齐泽克 生命政治 意识形态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解放等问题上有着比以往资产阶级学说更为科学的界说,人在自由平等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默多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西方社会人的地位和尊严问题,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重新思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民身份和文化权力问题,揭示了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仅仅实现肉体的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的最终目的,精神的解放,思想文化的解放才是实现人的自由自觉发展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文化权力 精神解放 社会进步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内外知名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下,西北地区兴起了工业合作社运动,通过发动民众开展工业合作,以实现群众自救和支援前线。其中,英国人乔治·何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先后作为战地记者、西北工合办事处观察员和工合直属机构培黎工艺学校的校长,以中国普通群众的抗战与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撰写了许多报道和日记,为我们观察抗战时期中国的社会动向提供了一个微观的社会史视角。通过乔治·何的系列纪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百姓在艰难的抗战环境中形成了齐心合力的工合精神,成为支持抗战、实现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希望。

  • 标签: 抗日战争 工合运动 乔治·何克 培黎工艺学校
  • 简介:弗雷德里·詹姆逊作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已成为流行话语、"纯审美"批评颇为走俏的当今时代,却一再申论"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阐释阅读的绝对视域",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及第三世界文学等进行意识形态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化 美学
  • 简介:全球化在西方从古到今有三次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化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三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化的时代。斯洛特戴认为,所谓“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
  • 简介:丹麦哲学家施达出于为费尔巴哈辩护的目的,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唯心主义的定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施达的辩护方式提出批评,认为施达没有看到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又找错了地方.施达对费尔巴哈哲学形象产生错误判断的原因在于,他沿袭了庸人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定性,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划分标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于施达关于费尔巴哈哲学形象错误的批判,在今天对我们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昭示我们要对讨论主题做更深层前提分析,要对哲学家展开辩证分析.

  • 标签: 施达克 费尔巴哈 恩格斯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与近代以来中国遭遇现代性的现实图景,使得德里研究毛泽东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合法性与可操作性。矛盾概念成为德里分析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基本范式,并且这种分析是基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而进行的。中国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下以被动姿态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生存境况,从根基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性思想发展的内在纹路,即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矛盾的综合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改造及其理想主义社会试验就是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其理论思索与实践布展过程也深刻彰显了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矛盾性,并最终走向了豪情与悲壮的矛盾体。

  • 标签: 德里克 毛泽东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