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调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300例高危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资料收集和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其相关压力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300例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总分为(33.75±8.09),其中得分排名前三的条目分别为条目15、条目3和条目11,分数为(2.95±0.94)、(2.93±0.87)、(2.67±0.75),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处于中度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生育经验、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度、应对方式、家庭功能、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异常孕产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自觉健康状况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程度等均为高危孕产妇围术期心理压力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孕产妇最根本的心理压力,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从以上因素出发,加强对心理弹性较低、自我效能低下、家庭关怀度不足以及焦虑抑郁程度严重等孕产妇的重视,并尽早进行重点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心理压力,保障手术效果与成功率。

  • 标签: 高危孕产妇 围术期 心理压力源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性囊肿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婴儿期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该病变较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颈椎和胸椎的椎管内,常伴有椎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位于腹腔内胃壁上的先天性肠性囊肿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术后病理确诊的(胃)肠性囊肿。

  • 标签: 胃肠源性囊肿 诊断 鉴别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的变异来源,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体检的120名表观健康个体的剩余血清,进行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建立多因素方差模型并计算标准差比(SDR),以判断TSBAb的变异来源以及是否需要按照变异建立亚组参考区间。采用Box-Cox转换算法改善数据分布,并使用基于正态分布的方法建立TSBAb的参考区间和90%的可信区间(CI)。结果纳入个体的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及甲状腺超声结果均为阴性。TSBAb年龄、性别、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SDR分别为0.068、0.003和0.075,均<0.3, 且3个变异在多因素方差分析中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需要依据这3个因素建立亚组参考区间。TSBAb参考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及其90%CI分别为3.63(3.39~3.88)和9.40(8.81~10.03)μg/L。结论TSBAb不受年龄、性别以及TRAb水平的影响,且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稳定可靠,信度高。

  • 标签: 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 参考值 变异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白介素33(IL-33)在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性疼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IL-33重组慢病毒高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建立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手术部位。建模后第3天,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四组分别鞘内注射感染增强液10 μl、空载慢病毒10 μl、IL-33重组慢病毒混合液5 μl+感染增强液5 μl、IL-33重组慢病毒混合液10 μl,于建模前1天和建模后第1、3、5、7、9、11、13、15、17、19、21天检测各组大鼠术侧50%缩足阈值(50% PWT),并在建模后第12天检测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模型组和空载慢病毒组大鼠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而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空载慢病毒组显著下降(P<0.01)。建模后,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术侧50% PWT较建模前1天均明显下降(P<0.01)。建模后第9~21天,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侧50% PWT较模型组和空载慢病毒组显著升高(P<0.01)。大鼠脊髓腰段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脊髓背角中的IL-3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鞘内给予IL-33重组慢病毒5 μl或10 μl均可显著下调脊髓背角中IL-33蛋白的表达。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可致大鼠脊髓的IL-33表达上调,参与椎间盘性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性疼痛,白介素33 脊髓背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治疗牙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外牙性颌骨囊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囊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开窗减压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程度,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评价患者疗效水平,随访术后24个月内颌骨囊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9,P=0.137),而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11.457,P=0.000);研究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29±0.8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0.96)分(t=4.283,P=0.000);研究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8.89%,4/45)]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12/45)](χ2=4.865,P=0.027);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37/45)],且术后24个月内颌骨囊肿复发率[(6.67%, 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10/4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4.406,P=0.044、0.036)。结论开窗减压术用于治疗牙性颌骨囊肿,可有效减轻患者医源性创伤,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水平,预防囊肿病变复发。

  • 标签: 牙源性囊肿 颌骨 骨囊肿 减压术,外科 医源性创伤 疼痛反应 并发症 复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神经性膀胱及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护理措施的制订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神经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和7种特异性评估工具进行综述,阐述各评估工具的测评内容、评分方式、信效度、应用现状及优缺点等,旨在为神经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和临床评估工具的选择及研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显示出良好前景,但肿瘤和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因素还有待深入了解。动物模型可以有效模拟体内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免疫新疗法研发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小鼠等实验动物的免疫系统与人类在构成和反应机制上存在明显差异,于是人化动物模型应运而生。人化小鼠模型移植了人类细胞、组织或携带人类基因,已广泛应用于肿廇免疫治疗研究。此文对人化小鼠模型的应用进展以及未来肿瘤免疫治疗中小鼠模型的应用方向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模型,动物 人源化小鼠模型
  • 简介:摘要科学合理的临床实践评估是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本文对多反馈评估在临床实践评估体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对评估体系的基本要素及流程、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同时以多反馈评估在实习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探索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实践教学中多反馈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并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提供保障。

  • 标签: 多源反馈评估 临床实践 教学绩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神经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神经性膀胱患者120例,按照导尿方式不同分为膀胱穿刺造瘘组、留置导尿组及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组,每组40例。对三组患者尿路感染、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4和6周后,膀胱穿刺造瘘组及留置导尿组的尿道感染发生率、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均高于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组(P<0.05),膀胱穿刺造瘘组及留置导尿组的残余尿量低于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组(P<0.05);治疗6周后,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膀胱穿刺造瘘组及留置导尿组(P<0.05)。结论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可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自主排尿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膀胱,神经原性 导尿管插入术 膀胱造口术 排尿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夏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双CT冠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10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冠心病患者,这些患者的筛选依据符合本次实验的要求,且都将进行双CT冠脉检查。我们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5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的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干预效果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评比探析。观察两组患者图像清晰度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T图像中Ⅰ级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双CT冠脉检查期间,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并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研究
  • 简介:摘要栓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 ESUS)的二级预防目前仍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但该患者人群中的卒中复发率仍然很高。文章对ESUS的潜在病因及其潜在栓塞机制以及ESUS的二级预防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颅内栓塞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模式对脑卒中后神经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苏州市市立医院北区治疗的脑卒中后神经性膀胱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指导照顾者在院外进行家庭康复锻炼,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康复训练培训、心理疏导、家庭康复环境改造等,并进行追踪调查及康复指导。出院前及出院后家庭支持干预6 w后分别进行评测,使用排尿日记的频率-尿量图表记录患者日排尿频次及单次排尿量;使用WHOQOL-BREF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失禁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日间排尿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单次最大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各项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支持模式能减轻脑卒中后神经性膀胱患者的泌尿系排尿功能障碍,减少日间排尿频次,增大单次最大排尿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家庭支持模式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因神经性膀胱患者尿动力检查结果的特点。方法选取NB患者347例,其收集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347例患者分为颅脑病损组(IL组)152例与脊髓损伤组(SCI组)195例,并分别按尿失禁和尿潴留进行亚分组,另按病程将其分早期(≤30 d)、中期(31 d~90 d)、后期(≥91 d)。采用国际尿控协会(ICS)指南对347例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评估,另采用Williams标准评估患者的括约肌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IL组和SCI组患者中,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Williams评分和逼尿肌活跃率与组内尿潴留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组患者早、中、后期的膀胱安全容量、早期的Williams评分以及早、中期的逼尿肌活跃率与SCI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组患者能够准确配合膀胱感觉功能检查有144例,其中膀胱感觉正常24例,消失49例,减退68例,敏感3例;SCI组患者能够准确配合膀胱感觉功能检查有190例,其中膀胱感觉正常8例,消失96例,减退70例,敏感16例。2组患者不同膀胱感觉的安全膀胱容量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NB患者的下尿路功能状态差异明显,IL组患者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早期逼尿肌活跃明显,安全膀胱容量小,应加强早期关注;神经性膀胱充盈期感觉功能障碍者不宜依据患者主观感受进行排尿时机选择,需根据尿动力检查等客观评估制定管理方案。

  • 标签: 颅脑病损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检查
  • 简介:摘要检测人性多肽(DC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DCD作为乳腺癌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性。研究发现DC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DCD可能通过调节NCK-WASP-Arp2/3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的生长,DCD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人源性多肽 威奥综合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