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新编梨园戏《仲子》是一部颇具黑色幽默的剧作。一方面,仲子为求绝对的贞廉,不断避离世俗,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也加以否定,充满荒诞意味;另一方面,仲子的求索表达的是民族的一种精神追求在时代中的变奏,闪烁着哲思的光芒。此外,剧中“门子”的插科打诨与“歌队”的设置,也在不断消解舞台与现实的阈限,完成对现实的指涉。《仲子》一剧,笑中含泪,引人深思。

  • 标签: 《陈仲子》 新编梨园戏 黑色幽默 人格范式
  • 简介:"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更高的启示"-此言据称出自贝多芬。相比其来源的可靠性而言,其内容的合理性更值得关注。音乐与哲学确有某种可比性,二者都密切维系着人类的智慧。1然即便如此,贝多芬此言依然需要某种证明。本文试图以一个特殊案例引发的学理思考,为贝多芬此言的合理性增加一个注脚。这案例与儿童有关,但它反映的学理问题深奥复杂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 标签: 音乐会 学理 音乐表演 师生 超验 贝多芬
  • 简介:重点关注那些在艺术发展道路上苦苦耕耘、喜得收获的艺术团体,张扬那些为艺术默默奉献的骄子们独特的精神风貌。同时,我们也关注那些在艺术产业的开拓路上锐意进取的先行者。总之,这里是一道亮丽而独具艺术风采的地平线。

  • 标签: 逝世 纪念 宗师 正字 艺术发展 艺术团体
  • 简介:戏剧界有一句戏言:编剧的权力最大。意思是说舞台上人物的出、入、生、死,都由他笔下点定。此语只道出其结果,未说透其成因。其实,一部成功的剧作,必然是艺术结构严谨的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物的塑造。剧中人的出场与否,其命运如何,并非可以随意安排,而是有其必然性。潮剧《太爷选婿》目前还只能说是站得住脚,但我已深尝人物安排这一环节的个中滋味。由于史料不多,《》剧除了主人公仕颖和第二主角郑佐龙二人史册有名外,其余人物都是依据我的"土法":"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可能出现的人物"而虚构的。这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哪里呢?我的体

  • 标签: 再探 潮剧 创作 艺术结构 必然性 表演艺术
  • 简介: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佛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

  • 标签: 写意花卉 花鸟画
  • 简介:旅美画家丹青曾在80年代因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西藏组画》名噪一时。1982年后寓居美国长迟18年,在艺术创作上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与蜕变,作为同时具有“知青”与“海归”身份的丹青,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具备跨语境与跨文化经验艺术家的典型样本,语境断裂与身份焦虑在其艺术创作中亦时有呈现。本文将对其旅居域外90年代前后在绘画内容与题材上的实验与探索进行初步分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厘清丹青及其艺术创作的普适性与独特性。

  • 标签: 语境 身份焦虑 跨文化
  • 简介:笔画收放有度、结体乖巧有致、线条跌宕起伏——当今书坛技法娴熟的书家不在少数。然而我们又会发现,大多数的书家不是在抄写唐宋诗词,就是在摘录明清文论。的确,越来越多的书家正浸淫于古人构建的庞大技法世界里,成为了古代金石法帖的抄写者。于此,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中国传统书法的文化价值到今日只剩下技法了吗?那么,技法之外还缺少什么呢?追寻答案就成为我们理解振濂先生书法创作的切入点。

  • 标签: 文化价值 当代书法 陈振濂 学院派 意义 唐宋诗词
  • 简介:同为草书入画,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花卉中而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之历史新风貌的"白阳山人"淳,在中国美术史上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地位超然,但"青藤"徐渭而今在艺术市场上早已风生水起,真迹精品一旦出世必然是一场"腥风血雨",而白阳山人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温文尔雅"了。不过在当下这场2009年底伊始至今的中国艺术市场史上最大的一次高潮中,白阳山人似乎不意再沉默了,上升势头也明朗化起来,究竟是水涨船高的大众式上升,还是终于开始显露其天价潜质呢?

  • 标签: 山人 书画市场 陈淳 中国美术史 大道 阳关
  • 简介:光影艺术在现代博物馆展空间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依据笔者对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博物馆的实地考察,着重从展空间引导和展空间意境两方面对该馆展空间设计中的光影艺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由此总结出光影艺术在博物馆展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 标签: 光影艺术 展陈空间 展陈设计
  • 简介:人们习惯于把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末(也即"新时期")的文学艺术,粗略划分为"前10年"与"后10年"两个阶段。在2002年去世的健秋,他最后22年的戏剧创作历程与"新时期"中国戏剧的发展轨迹亦大致相吻合。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戏剧观念的变革和探索,应该说,进入90年代的他,所创作的作品显然在思想艺术上都比"前10年"更为深沉,更为成熟。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戏剧创作 陈健 20世纪8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