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孔子家》的辨伪肇端于王学与郑学的一场论争。此文由《圣证论》马国翰辑本入手,对“郑王之争”的具体情况及双方策略有所考察,进而认为马昭谓“《家》王肃所增加”只是在无法以常规方式反击经学质难时的无奈选择。清代学者因推崇郑玄而希望回应王肃的质难。《圣证论》的亡佚使得从经学上进行回应变得难以完成,而效马昭之故智,考证“《家》王肃伪作”成为了可行的办法。分析可知,清人的疏证乃是由证明《家》伪作,进而否定其内容记载的真实性。期间,他们的判断标准和思维方式又往往来自经学。因此,疏证的最终目的是要证明传世《家》不具备充当经学证据的资格。这是一种经学研究,绝非客观的文献辨伪。

  • 标签: 《孔子家语》 王肃 郑王之争 清代 辨伪
  • 简介:一父亲程明陞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电气科电机制造系,留日期间,父亲一边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一边深入日本社会,结识了不少致力于中日友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左翼人士。

  • 标签: 父亲 播音员 日本军国主义 日语 中国留学生 早稻田大学
  • 简介:“支那”一词出典于何处?古往今来,中外学者们对其理解不一,以至聚讼纷纭,难成定论。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并亲赴丝路古道,作艰苦的实地勘访,从民族、文物、语言、风俗、地理、交通等多重角度,对“支那”词源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破译,得出了“‘支那’是古傣‘铜钱城’的梵语音译”这一科学结论。

  • 标签: “支那” 密支那 因素论 身毒 德宏傣族 印度
  • 简介:一、真实的文本解读,需要告别"一字情结"在我们的意识中,一个作品一层结构,一个作品一个主题。于是,我们在走进作品的大门,看到第一层风景之后,便不由得停下脚步。像马朝虎的《水》,教师一般也就带着学生只读到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写出的东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是学生一读就知的东西,无需教师进行引导。当然,也有教师会在此基础上稍作延伸:有水的日子那么"乐",缺水的日子那么"苦",作者以"乐"写"苦"更显缺水之苦,更显水之珍贵,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上升到环保的层面来解读似乎是有所提升,

  • 标签: 文本解读 双层结构 文章学 《水》 真性 教材
  • 简介:前言宋湘(1757—1827)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象湖坪)人。提起宋湘,熟悉清代历史的文史界人士,大概只知道宋湘是清中叶后期颇负盛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这一定论有史书为证:“湘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为真才子。”

  • 标签: 宋湘 收集整理 照应 语音 词性 遗存
  • 简介:盘古神话分为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三种类型。根据南朝任昉《述异记》关于“南海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词”的记载,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华南两广地区是盘古神话最早流传的地区。徐整是三国时期吴国掌宗庙礼仪之官,为朝廷做沟通人神、编写纬书(即以神学和民间信仰附会儒家经义,编写成书,其中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之事,今两广地区属吴国范围,把华南珠江流域壮侗民族创世神话编入纬书之中,是自然的事。壮侗民族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创世神话可能就是盘古神话的主源。

  • 标签: 盘古神话 南海 桂林 徐整 纬书
  • 简介:本文在阐述壮侗民族先民磨石崇拜和葫芦崇拜的基础上,指出盘古一词源于壮族先民对磨刀石(咽盘)和葫芦(勒勾)的称呼,其意指兄妹进葫芦躲过洪水灾难后结婚生下形似磨刀石的肉团,剁碎后撤向山野变成人。这些人长大后相互婚配,繁衍人类。盘古是壮语“盘勾”的汉字记音。

  • 标签: 磨刀石 葫芦 盘古
  • 简介:组委会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会议的最后,讲几句"结束".会议的组织者很用了一点心思,不叫"闭幕词",也不叫"小结",而叫做"结束".意思是这个讲话不代表任何方面,只是个人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总之是给了我较大的自由空间.我很感谢会议组织者对我的宽容和爱护.

  • 标签: 结束语 意思 感谢 小结 闭幕词 学术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