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中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7月间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数据整理后进行分析,在获得患者同意后选择 82例进行本次实验。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 41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中医疗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推拿、艾灸和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和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 VAS疼痛评分。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同时 VAS疼痛评分也相对更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推拿、艾灸和中药汤剂综合疗法,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对其膝关节功能进行改善,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中医综合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222例住院患儿( 222例家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每组均为 111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呼叫延迟、药物发放错误以及药物外渗等)发生率、住院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文书等)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差错事件(呼叫延迟、药物发放错误以及药物外渗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住院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文书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儿科 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住院治疗中医内科患者,共计 10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共计 52例患者,采取活血化瘀法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共计 52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手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中有 5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 98.1%,对照组有 4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 86.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淤血症状,快速消除血肿,具有更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内科 活血化瘀法 应用探究 血瘀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于 2019 年 03 月~ 2020 年 03 月我院收治的 8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主,根据患者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归入研究组( N=41 )和参照组( N=41 )。参照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辩证治疗。比较在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下患者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相比于参照组更加稳定,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低, P < 0.05 。 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采中医辩证治疗,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得到了更好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血压水平 血糖水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检索近些年我国中医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的有关资料,探究 CSA的疾病原因、病机和治疗办法。分析中药和复方制剂起到医治 CSA的功能机制,研究当前中医医治 CSA时常见的不足。目前,中医治疗 CSA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样本量较小、无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设计欠科学、观察指标简单、无远期疗效观察等 ;大部分研究手法及中药治疗缺乏安全性、规范性探讨。因此未来临床研究本病应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模式,细化研究指标,并将安全性、规范性纳入研究范围,制定手法量学标准,为 CAS的实际推广治疗本病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一、中医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基本进展( CSA) 1. 中药医治 CSA 由诸多因素引起,重要病机是虚、淤、痰以及痹,基本原则是益气活血、祛痰通痹。①通过对病人进行针灸与牵引等治疗,然后服用去眩通络汤,结果表明:去眩通络汤可以缓急止痛,降低局域挛缩。②通过对病人采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医治,然后服用参芪四虫汤,结果表明:治疗后,病人头痛、乏力的现状都有所改善,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风流速都提高,且临床效果显著。③ CSA 的病机是肝肾不足、气血两亏,通常发生在中老年病人身上,但因为年轻人常常长时间低头坐着,造成气血淤塞,脉络不顺,加上感染风、寒以及湿等邪,产生眩晕等现状。其选择祛风化瘀定眩措施治疗 CSA ,有效率很高,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推拿治疗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不同推拿手法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通过手法复位改善小关节稳定性,从而缓解临床症状。葛振民等认为大部分颈椎病是因“椎间关节错位”所致,因此采用手法复位 ( 脊柱矫正 ) 方法矫正颈椎关节错位可有效治疗本病,具体操作为 : 在患者转头到极限时,施术者突然发力快速扳动患者头部,以纠正小关节的不稳定性,从而达到临床治疗 CSA 的目的。廖信祥采用反压推拿手法治疗 CSA 病例 140 例,治疗组有效率为 97.14% ,疗效确切,且因不追求“咔擦”声,较传统手法复位更安全,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 患者坐位放松,医者于患者身后站立,嘱患者轻度前屈头颈,医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触摸横突痛点,选定后采用反压法推拿治疗。张兆杰等认为疏筋整复手法可筋骨并重,整体治疗,以达到缓解颈部僵痛症状,恢复颈部周围软组织的韧性和弹性目的。张楠采用宣蛰人教授创立的压痛点推拿法治疗 35 例 CSA 患者,有效率 100% ,通过滑动按压压痛点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炎性反应及粘连的目的,缓解疼痛。宋大龙等采用点振法治疗本病患者 72 例,并观测治疗前后患者大椎、肩井穴温度变化,研究发现,采用点振法治疗后患者大椎、肩井穴温度较治疗前温度升高,患者眩晕、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因振法可以产生高频运动,加快局部新陈代谢,产生明显的热效应,从而对人体各系统产生良性调节。 3. 针灸医治 针灸是医治 CSA 的有效举措之一,可以调整颈部与全身气血,打通经络。①选择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足三里穴以及颈 4-6 夹脊穴施加温针灸,医治后,病人症状改善,椎 - 基底动脉血流量相对于治疗前明显增多。②对 CSA 病人选择风池、颈 4 夹脊、安眠穴施针治疗,这相较于只服用西比灵胶囊的病人来说,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优化程度更高。③对 CSA 病人采取电针附加耳穴治疗,相较于简单的电针治疗来说,效果更明显。④电针持续刺激可以令脊神经与交感神经慢慢排出 BK 、 Ach 、 5-HT 等化学成分,环节颈部肌肉、关节与韧带的压力,解决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的负担和刺激。 4. 针刀医治 除电针外,目前临床采用其他针具治疗 CSA 的研究也非常多,其中临床以刃针及小针刀最为常见。两者常通过松解局部肌肉、韧带等粘连,切开瘢痕、条索等,改善局部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供,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沙宇宏采用刃针治疗 60 例 CSA 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头颈部症状、体征均得到明确改善,认为刃针可以松解颈部肌肉粘连、挛缩,从而改善大脑血供,缓解临床症状。刘玉兰等采用通络醒脑针砭法治疗本病,与普通针刺治疗相比较,患者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等血流变指标均明显降低,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浓、黏、凝、滞状态,提升临床疗效。梅斌等立足朱汉章教授临床经验,认为椎旁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因此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相结合方法治疗 CSA ,研究中 30 例患者有效率 96 . 6% ,明显高于西比灵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组的 73 . 3% ,认为小针刀与手法整复相配合,有助于恢复颈椎管内外的力学平衡,恢复骨与关节的稳定性,从而恢复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 5. 综合医治 CSA 的治疗方式较多,各具特点。临床采取综合疗法医治 CSA ,能提升有效率,减小复发率。①对 CSA 病人采取针灸、推拿以及中药离子渗入、药物熏洗四种中医治疗手段综合应用,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疼痛,明显优化颈椎 JOA 评分。②选择推拿结合电针等中医独特疗法医治 CSA ,结果表明:综合医治方法的有效率很高,相对于电针独立治疗可以更明显的环节病人症状。③对 CSA 病人采取项六针联合推拿方法,结果表明:医治后,通过颅多普勒超声诊察都表明椎 - 基底动脉血流都加速,眩晕、头疼等症状都减轻。④选择颈椎牵引结合电疗医治 CSA ,医治两个疗程后,病人 VAS 评分与颈部功能都得以改善。⑤选择高压氧医治 CSA ,在改善微循环与活血的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医治,结果表明: TCD 检查都显示椎 =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且疗效十分明显。 二、诊断与机理分析 CSA 的诊断方法包含 X 线、 CT 、 CAT 检测、 TCD 、 DSA 、椎动脉造影和 MRA 等,而经颅多普勒超声法被 1993 年我国康复医学会第 4 届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提出,能够用作诊断 CSA 的一种检查指标。中医内治是按照辩证分型论治,具备活血祛瘀、舒筋活络、除风除湿、滋肝补肾以及强壮筋骨的效果。牵引推拿能够加大狭小椎空隙与椎间孔,减小颈椎垂线上的负担,祛除和降低对软组织、神经和血管的压迫而减小疼痛。穴位注射是基于药物与穴位刺激两重影响,环节血管与肌肉痉挛,完善微循环而实现目标。针刺可以疏通经脉气血,进而调节了血流速度与血液供给,对流速降低性,针刺将会刺激胆碱能的交感神经与非胆碱非肾上腺能神经,排出了 Ach 与 NO ,令血管扩大,加大脑血流量;对血流速度提高性,针刺缓解了血管痉挛,管径扩大,流速减小,所以认为,针刺改善病人的血管速度由当时脑血管所在的机能状态所决定,而且还与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为此,针刺具备双向调节功能并有较好的效应。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统一,针刺和其他疗法像电针、推拿、拔罐以及中药相融合,可以加强局域血液循环,使得局域炎症水肿消失,减小颈部肌肉的压力,收缩、痉挛,提高颈椎的稳固性,以降低以上因素的椎动脉的影响与压迫,进而有效解决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混乱情况,减小临床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后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之间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抽取 12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再将这 12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来分为两组 ,平均分每一组患者都是 6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 ,设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设定为试验组。然分别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 3月、 5月、 11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试验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则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要让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其的髋关节功能可以尽早恢复,并且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效果较为好 ,是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病人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摘选时间段在2019年06月--2020年06月,将干休所中的120例患者为对象,以等分法分成2组,研究组中60例患者,实施中医健康教育护理;参照组中60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换血压变化并无意义,即P>0.05。护理后2组数据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数据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临床不均衡性。研究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比差每组中数据优异,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中医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之后,可有效稳定血压,同时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医护理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临床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处于围手术期患者中,分别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对比后者临床应用之后的效果和成效,进行最终价值评价。 方法 在本院妇科所有所收治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并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中,抽取 72 例作为研究群体,并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标准与原则要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彼此没有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常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与此同时联合应用中医护理,然后对开展干预之后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最终临床护理干预的成效情况。 结果 分别开展干预之后,观察组临床三项时间明显要更短,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 < 0.05 ),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干预结果。 结论 在临床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及特色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现有的身心健康情况并促使其健康的恢复,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促进早期康复。

  • 标签: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 应用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医药物及牵引治疗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编号的奇偶性将参研人员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两组(n=46),为对照组人员行药物及牵引治疗治疗,联合组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进行治疗,将两组人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与疼痛评分均远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采用西医药物及牵引治疗加身痛逐瘀汤联合对患者治疗,可使损伤部位的炎症快速消除,对产生的疼痛感有很好的改善,有效的改良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西医药物 牵引治疗 身痛逐瘀汤 腰间盘突出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方法: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 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参照组和中医护理组 2组,参照组( 49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中医护理组( 4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评价 2组症状改善优良率、生活质量调查量表(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量表评分。 结果:护理后,中医护理组症状改善优良率95.92%, SF-36量表一般健康( 85.02±4.17)分、生理功能( 83.08±5.24)分、生理职能( 83.67±5.66)分、躯体疼痛( 83.13±5.44)分、活力( 82.28±4.59)分、社会功能( 83.58±5.26)分、情感职能( 82.17±5.07)分、精神健康( 83.19±5.14)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相比单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言,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在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内,对象为接受治疗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80例,经不同方案研究分组,设2组,各为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救护方案,在此前提下试验组应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方案。比较参照组和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对比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中医急救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纳入5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8例。参照组行西医治疗,实验组行中医治疗。检验研究中眼内压、疼痛评分、视野平均缺损值、治疗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数据相比,实验组中眼内压、疼痛评分、视野平均缺损值均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为96.43%(27/28)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效果为71.43%(20/28),比较卡方值=6.4870,p值=0.0108。结论: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将视野缺损情况予以减少,控制眼内压,使疼痛情况减少,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保证,有利于顺利恢复。

  • 标签: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方法 以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本研究主体,收治时间开始于2018年1月14日结束于2020年1月9日,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行分组,合并糖尿病56例患者为合并B组,65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参照Z组,对两组患者行体质问卷调查与血糖、血脂检测,分析体质分布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体质分布上存在差异,患者均以阴虚、气虚、痰湿体质为主,合并B组体质类型以阴虚、气虚、痰湿为主明显高于参照Z组(X2=13.264),合并B组ALB、FPG、TG、TC、LDL-C水平均高于参照Z组(t=7.824、30.379、7.586、5.948、3.051 ),数据比对P<0.05,有可比性。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有别于未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患者以阴虚、气虚、痰湿体质为主,血脂与血糖水平较高。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中医体质 分布特征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辩证分型与原发性胃癌的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分型相关性。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 2014-2018年胃癌病例 76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胃癌,用 SPSS软件分别分析中医证型与 TCGA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医证型与 TCGA分型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对原发性胃癌中医分型与 TCGA分型基础上,可有针对性联合中西医用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原发性胃癌 中医证型 TCGA分型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32 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中医护理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方法),每组均为 66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高热、鼻塞以及流涕)消失时间、家长对护士的总满意率。 结果:实验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高热、鼻塞以及流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0.05);实验组家长对护士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护理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和对策。方法选取( 2016年 11月— 2017年 10月)及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实施护理质量改进前后中医护理患者 108例,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采取相应对策。结果实验组文书书写、安全意识、操作技术、理论基础等评分以及总满意度( 98.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调查发现护理工作性质的局限性、中医院护理体系结构等是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上述问题有效解决后,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及发展才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 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失眠治疗中使用中医推拿疗法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1 月本院治疗的 2 00名失眠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0 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疗法治疗。比较 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 00%,高于对照组的 86. 00%(P< 0.05 )。 2组患者治疗后 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 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低于对照组的 8. 00%(P< 0.05 )。结论: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失眠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失眠 推拿疗法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 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检查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24h尿蛋白、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肾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基础治疗 中医内科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