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入选5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收治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8.00%(49/50);术前Lysholm评分(47.51±1.03)分、术后Lysholm评分(84.52±1.71)分,术后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关节镜下 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 治疗 半月板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结果:患者在术前术后的VAS分值相比,术后显著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患者伤椎前后缘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患者前后缘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有效减低患者疼痛感,快速恢复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

  • 标签: 短节段 椎弓根 胸腰椎 爆裂骨折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MDT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患者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中采用MDT模式护理,能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28A、-28B、-29水平表达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1~2021.1月收治的53例该疾病患者、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该疾病患者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8A、-28B、-29水平,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IL-28A、IL-29水平高于对照组,IL-28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BASDAI、CRP、ESR、IL-28A、IL-29水平低于治疗前,IL-28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血清白细胞介素-28A、-28B、-29水平可反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 标签: 血清白细胞介素-28A 血清白细胞介素-28B 血清白细胞介素-29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及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及其损伤程度关系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60例脊椎骨折患者,X线平片及32层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2层螺旋CT的检出率明显比X线平片检出率高,(P<0.05)。X线平片诊断评分各组间对比,轻度、中度及重度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与重度损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中,X线平片是急性脊椎骨折最为基础的检查方法,操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具有成像快、费用低及辐射少等特征,也能更好的观察脊椎损伤的部位及碎骨片移位的方向。而32层螺旋CT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连续扫描,并对容积数据进行采集。同时还可将骨折线的走向、碎骨片的数目大小、部位及椎板的骨折等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两种诊断方式各具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32层螺旋CT X线平片 脊椎骨折 诊断价值 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诊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08例为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出院后给予连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出院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精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连续性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必要性及诊断价值。方法:早期肾损伤糖尿病患者取样66例,皆为2019.02-2021.03来院就诊,分为试验组(n=22,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者),常规组(n=21,健康体检者)和糖尿病组(n=23,糖尿病非肾损伤者),皆行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对比检测结果,HbA1c、mALB指标 。结果:试验组100%(22/22)mALB 阳性率,比常规组4.76%(1/21),糖尿病组65.22%(15/23)要高,尿常规阳性率90.91%(20/22),比常规组0.00%(0/21),糖尿病组47.83%(11/23)高,常规组HbA1c、mALB指标皆低于糖尿病组与试验组,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严格检测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指标可准确筛选出早期肾损伤患者,提升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肾损伤 诊断价值 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手术室风险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88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通过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手术室风险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压力性损伤程度明显更低(P

  • 标签: 手术室风险护理 老年前列腺增生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确诊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方面起到的作用。方式 将100例受检者划分为对照组(50例,未患有糖尿病)、观察组(50例,患有糖尿病伴早期肾损伤),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而观察组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更高,呈P

  • 标签: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尿常规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检测阳性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苍白球/壳核T1WI信号强度(G/P)比值、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256例足月重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进行评分,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组各201例、46例、9例,另取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检测并计算4组新生儿的G/P比值,同时测定血清B/A比值,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无症状/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的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新生儿B/A比值水平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核磁G/P比值、血清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有效指标,并且核磁G/P比值比血清B/A比值在中重度胆红素脑损伤患儿中能更准确的反映脑损伤程度。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损伤;核磁共振;信号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入组成员,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是通过骨科损伤控制的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复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发生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使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模式进行治疗,患者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该得到临床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在预防患者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期间下肢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70名观察对象参与,均为我院接收的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患者,借助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名患者,其中一组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予以多学科合作模式护理(观察组),对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压力性损伤发生病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4例压力性损伤病例(11.43%),(x2=4.2424,p=0.0394);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7.14%(34/35),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82.86%(29/3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