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引发的进行性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随机对27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ucr)和空腹血清白蛋白的检测。mALB/ucr的参考范围是0-30μg/mg,按照mALB/ucr值的高低进行分组,其中90例mALB/ucr30-100μg/mg(阳性组1),90例mALB/ucr>100μg/mg(阳性组2),90例mALB/ucr<30μg/mg(对照组)。结果阳性组1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白蛋白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阳性组2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组2的血清白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当mALB/ucr>100μg/mg,血清中的白蛋白含量下降,糖尿病引发进行性肾实质病变,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 血清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DN) 进行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民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生理特点。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不同民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50例,维、哈、汉各50例,对其右正中神经、右尺神经和右腓总神经的MCV和SCV进行测定。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比较三条神经的MCV和SCV均快于维吾尔族,P<0.05;汉族与哈萨克族比较右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快于哈萨克族,P<0.05,右正中神经和右尺神经的MCV和SCV与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比较右正中神经和右尺神经的MCV和SCV快于维吾尔族族,P<0.05,右腓总神经的MCV和SCV与维吾尔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DPN病变均较汉族有所严重,其中维吾尔族糖尿病累计下肢的DNP病变较哈萨克族严重。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电生理 不同民族
  • 简介:摘要Wnt信号通路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于Wnt信号通路分子机制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目前作用于大肠癌Wnt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仍处于理论研究和体外实验阶段。本文着重就Wnt信号通路的机制及其在大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Wnt 大肠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及D-二聚体含量增多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含量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PT APTT TT FIB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与压疮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4例我科应用亚低温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自亚低温治疗开始既采用传统翻身方式(每2小时翻身一次);实验组亚低温治疗3h后开始翻身(即平卧3h),翻身后每次均保持侧卧位1h,平卧位时间逐次增加0.5h,直至每6小时翻身一次。结果实验组共出现1例轻微皮肤冻伤(发生在在间隔6.5h翻身时)、2例I期压疮患者(均发生在间隔7小时翻身时),对照组出现1例压疮,两组患者皮肤冻伤、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每间隔6h翻身一次,采用单样本统计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过程中若将患者翻身间隔时间延长至6小时,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低温冻伤、压疮的发生。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颅脑损伤 翻身间隔时间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肺损伤(ALI)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水平变化与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肺损伤患者与46例急性胰腺炎未合并胰腺炎患者进行比较,并对两组进行肺损伤进行Murray和APACHEII评分,用ELASI检测MCP-1水平结果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浆MCP-1水平与肺损伤积分(LIS)、APACHEII呈正相关(r=0.862,p<0.05;r=0.768,p<0.05)ROC的曲线下面积显示MCP-1诊断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曲线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MCP-1参与了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发生,且血浆MCP-1与胰腺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MCP-1 肺损伤 急性胰腺炎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I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胱抑素、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酸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7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酸(UA)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高血压组血清CysC与mAlb、U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CysC与mAlb、UA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性肾病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血尿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份期间因邻面龋坏破坏接触点后未及时修复而导致邻接关系不正常的244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122例患者给予常规常规去龋修复或备牙后冠修复治疗,观察组122例患者给予分牙修复,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橡皮圈、分牙簧、铜丝等分牙后再行充填或冠修复,恢复正常接触点、邻接面、外展隙。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随访恢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观察组(8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0.5~2.6年,平均随访(1.37±0.55)年,治疗组122颗患牙中,113例效果良好(92.62%),9例效果欠佳,经综合治疗后病情均好转。结论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应用效果良好,可较好地恢复正常接触点、邻接面以及外展隙,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保存患牙,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分牙法 牙体缺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vWF及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D-二聚体(D-D)及P-选择素(GMP-140)水平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研究。方法采集初发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患者,测定其体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vWF及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D-二聚体(D-D)及P-选择素(GMP-140)水平,随诊720天观察这些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频率。把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分为A组,没有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分为B组,对比两组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及P-选择素(GMP-140)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血栓栓塞事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vWF、TAT、D-D水平,与B组比较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是vWF、TAT、D-D浓度增高,且D-D浓度增高的危险因素高于其他因素,结合多个危险因素,可提高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特异性,更可靠地分析血栓栓塞危险性。

  • 标签: 心房纤颤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与NO、NOS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对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NO、NOS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前血清胃泌素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NO、NOS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与NO、NOS水平呈显著负相关(γ=-0.4925,-0.5136,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胃泌素、NO、NOS水平有关。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胃泌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挫伤范围与伤后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寻找伤者病情的判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肺挫伤患者127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行胸部CT检查,测量挫伤肺组织的体积占总肺体积的百分比,观察肺挫伤范围与伤后发生ALI/ARDS的关系。结果随着肺挫伤范围的增加,ALI/ARDS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logistic回归显示肺挫伤范围>20%肺总体积是肺挫伤患者发生ALI/ARD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肺挫伤范围与ALI/ARDS发生关系密切,通过CT测量挫伤肺组织体积能为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肺挫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健康管理中心受检者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初步提出WHtR预测血脂异常的适宜截点。方法采用2012年度本健康管理中心8840名受检者整体抽样,测量其身高,腰围,计算WHtR,并检测血脂四项。结果WHtR最佳截点范围男性为0.49—0.50,女性为0.47—0.50。结论WHtR筛查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推荐适宜截点男性为0.49;女性为0.47。

  • 标签: 血脂异常 身高 腰围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乳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增殖抑制基因(HSG)的表达与临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对正常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组织以及乳腺组织内部EGFR与HSG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进行检测。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以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相比,HSG在乳腺癌组织内部阳性表达率更低;HSG在乳腺正常组织与其纤维腺瘤组织内部的阳性表达率并无显著差异;与乳腺正常组织以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相比,EGFR在乳腺癌组织内部阳性表达率更低。结论对HSG与EGFR两者的蛋白表达行联合检测有利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判定,有力支持了乳腺癌治疗,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增殖抑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与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5-2012.5在我院行乳癌根治术标本12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中ER、PR、C-erbB-2、Ki-67、P5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P53、Ki-67、ER、PR及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66/122)、66.4%(81/122)、59.8%(73/122)、49.4%(59/122)、59.8%(73/122)。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相关(P<0.05),Ki-67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PR、C-erbB-2相关(P<0.05)。结论P53与Ki-67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ER PR C-erbB-2 Ki-67 P53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肾内科2010~2011年期间住院的8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CKD分期标准划分为肾功能正常组(GFR≥90ml/min)42例和肾功能不全组(GFR<89ml/min)44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均根据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冠脉造影或CT、MRI等影像学改变。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测定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栓调节蛋白。结果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组Tm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Tm水平较不伴并发症患者明显升高(P<005)。将86例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栓调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和血肌酐分别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升高,血栓调节蛋白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主要是经过仔细查看四周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指标性的人体淋巴管密度和人体淋巴结转移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灌注参数的通透性、和PDGF-BB和HGF还有他的受体表达的一些内容,来深入的研究MSCT灌注成像方法在肺癌的准确判定上的侵袭力,以此来督正临床诊治的内容和方向并有效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灌注扫描,并分别观测灌注图及灌注参数BV和PMB,但是在手术过后就要检查、测试肺癌组织PDGF-BB和HGF和它的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研究通过肺癌MSCT灌注参数BV、PMB与LVD、PDGF-BB、HGF、MVD表达结果的关联性的探索可以更深层次的证实肺癌灌注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同时也证明了PDGFS对于促进淋巴管的生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以PDGF-BB最为突出和显著。结论结果研究我们得知肺癌MS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生理信息,对督正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的内容和方向以及有效评估预后有着十分难得的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T灌注成像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31例支气管哮喘重度急性发作组﹑30例哮喘缓解组以及31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NO水平和肺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NO显著高于缓解期与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血清NO水平与FEV/FVC﹪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NO升高,说明NO参与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患者肺功能损害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哮喘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目前我国医院中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率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进行了解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内科在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意愿收集患者早晨未饮用任何物质的晨尿,对患者晨尿中的白蛋白/肌酐的比值,并在测算其比值的同事,对患者的血肌酐中的清楚率进行计算,观察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数值。结果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验的结果发现,血肌酐中的肌酐清除率<60ml的患者有60例,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的患者有50例,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肌酐清除率的比值呈现出了一种不一样状态,并且两者产生的偏差是比较大的。结论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晨尿进行检查时,除了需要检查患者的尿蛋白的排泄率,还需要检查肌酐清除率,这样能够尽早的知晓患者的基本病症,并早一步的制定出治疗方案。

  • 标签: 2型糖尿病 尿蛋白 肌酐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