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 7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均为我院 2017年 11月 -2019年 5月间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综合组,给予前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后者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各有患者 36例,分析这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以及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术毕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h、 6h、 12h、 24h以及 4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毕时,且综合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综合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四肢创伤骨折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照,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和观察组( 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 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癫痫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间本院接治的130例小儿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告知患者实验风险和目的后分析个人资料,按照摇号分组,摇到单数的患者为实验组,摇到双数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均包含6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诊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加上综合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癫痫状态控制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和实验组相比更长,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癫痫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使患者癫痫状态控制时间缩短,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癫痫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对于剖宫产产妇运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促进产妇康复和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 。 方法:对照组产妇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模式 ,同期观察组则运用精细化护理模式。 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率为 6.25% ,对照组为 18.75% ,且 P < 0.05 ;观察组 产妇的产科护理满意度为 97.92% ,对照组为 85.41% ,且 P < 0.05 。 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运用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妇康复 并 提升 其 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剖宫产 精细化护理模式 康复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青光眼手术的护理方法,对应用常规护理和眼球按摩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方法:以我院在 2017年 3月到 2018年 3月期间接收的 5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 25名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剩下的 25名患者应用眼球按摩护理。从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眼球按摩护理的患者在手术之后得到有效治疗的比例更高。结论:在青光眼手术后对患者应用眼球按摩护理的服务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青光眼手术 临床护理 眼球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 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5年 9月到 2016年 9月收治的 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 160例,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0例,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病例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 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人性照护理念在慢性肾脏病 5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取 45 例 慢性肾脏病 5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 2 组,对照组( 22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23 例)采用人性照护理念进行护理,比较生存质量。 结果: 观察组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6 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 P < 0.05 )。 结论: 在 慢性肾脏病 5期患者护理中采用 人性照护理念,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人性照护理念 慢性肾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了解军人抑郁、焦虑情绪和心理应激状况,并对其相关性作分析研究。方法 整群抽取陆军某部4124名军人,利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贝克抑郁问卷(BDI)和贝克焦虑问卷(BAI)进行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心理应激、抑郁、焦虑的阳性人数分别为208(5.04%),456(11.06%),39(0.95%);抑郁情绪与心理应激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92,P

  • 标签: [] 军人 抑郁 焦虑 心理应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9年 12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6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建制 30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家庭化产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研究表明,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几率以及窒息发生率,从而大幅度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化产科护理 基础护理措施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了解急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所能够产生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中选择的是在我院急诊科室内进行治疗的患者,总计有120例患者,根据要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主要是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然后观察组采用的是风险护理的方式。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没有出现严重的护理缺陷和问题,也不会给医护人员产生任何的伤害问题,护患关系比较融洽,总体护理效果比较好。结论 急诊患者在进入到医院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为急诊治疗提供基础,促进治疗措施有效的实施。

  • 标签: 风险管理 标准 急诊护理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柔性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9.7月-2020.7月之间,于我院肝胆外科中住院接受治疗的男性患者共计94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7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实施柔性管理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负面情绪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实施柔性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技术操作、服务质量、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柔性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柔性管理 肝胆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效果。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 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和 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静脉输液港(VAP)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置管维护时间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置管维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护理效果显著,静脉输液港应用到肿瘤化疗治疗中与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比,不仅缩短了置管维护时间,还 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身体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输液港 应用价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 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7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发生率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频次、呼吸频次、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的总发生率13.16%均低于对照组68.42%,(P<0.05)。结论:针对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辅以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避免不良症状发生,稳定患者呼吸、心律频次,降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技术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 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在 我 院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共计 50 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选择的 50 例患者 分为参照组( n=25 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和探索组( n=25 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比较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参照组发生口腔炎、静脉炎、神经毒副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于探索组,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 综合护理干预在 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积极应用或借鉴。

  • 标签: 肺癌 化疗 综合护理 临床 效果 常规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探究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引入重症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科 20名护理人员和于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36例患者施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 68例、常规护理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对照组( 68例、常规护理) 2组,对比 2组护理工作合格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与常规重症科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实验组护理工作合格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 (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又显著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护理敏感指标引入重症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可在极大程度上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保障护理工作合格率,进而显著防控护理不良事件,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性提升。

  • 标签: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重症科 护理工作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 9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49例。对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研究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 95.9%,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77.6%,两组之间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P < 0.05 )。 结论: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进一步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适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满意度 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以冬春季多见,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 [1] 。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或吸入羊水及油类和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因此,对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是极其重要的,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以及身体发育。优质护理是临床上护理效果显著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身体机能,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2] 。因此,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 9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 9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49例。所有参与观察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 有男患儿 22 例,女性患儿 27 例。患儿的年龄在 1 ~ 7 之间,患儿的年龄均为( 4.3±1.7 )岁。参照组中有男性患儿 24 例,女性患儿 25 例,且参照组患儿 的年龄在 2 ~ 7 之间,患儿的年龄平均为( 4.8±3.9 )岁。所有参与观察分析患儿在临床数据、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 > 0.05 )。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25例接受常规护理,并设为参照组,其余35例接受循证护理,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 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 应用效果。方法 共抽取 100 例本院妇产科无痛分娩产妇作为 研究对象,时间节点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将其随机分两组,各 50 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产妇影响 。结果 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无痛分娩产妇要做好 整体护理,在分娩期间,要做好责任助产工作,降低不良因素对产妇的影响,对产妇有利,要重视 。

  • 标签: 无痛分娩 责任助产 整体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的思维、行为较为反常,更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治疗心态,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为患者与患者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笔者将分析与探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 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实验方法:随机抽取 2019 年 1 月到 6 月我院 100 名 母婴同室新生儿, 将其均分为试验组( 50 名)和对照组( 50 名)。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护理情况(有无不良情况出现、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否有投诉的情况出现等)。实验结果:对照组不良情况以及投诉情况的出现次数要少于试验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试验组。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 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