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变化及机制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06月-2023年01月,选择60例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按病变部位分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n=22例),脑干出血组(n=18例),一侧小脑出血组(n=20例),对心电图、心肌酶cTnT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综合结论。结果 脑干出血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高于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K、CK-MB、cTnI、血清肌钙蛋白T(cTnT)均显著高于一侧小脑出血组,一侧基底节脑出血组cTnT显著高于脑干出血组(P<0.05)。结论 不同脑出血部位的心电图、cTnT的变化差异显著,脑干出血患者在心肌酶方面呈较高水平,可能与广泛脑损害相关,有望为脑出血患者的心血管监测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

  • 标签: 脑出血 心电图 血清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是否为VNS引起孤束核部位GABA含量变化。方法:通过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析32只接受不同持续时间迷走神经刺激的大鼠脑干孤束核部位主要兴奋及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小时持续刺激组孤束核部位GAB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可能通过升高孤束核部位的GABA含量起到抗癫痫作用。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脑干 孤束核 GABA含量 VNS 动物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龙眼也被叫做是桂圆,龙眼叶指的主要是龙眼树当中的一些嫩芽和叶子,龙眼叶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一系列功效,可以对感冒发热等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抑制葡萄糖普酶活性。从龙眼叶当中可以获得很多有效物质,比如说黄酮,属于一种具有较好效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对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龙眼叶 抗氧化 活性部位 血清药物 化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胃间质瘤不同解剖部位对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按胃不同解剖部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78)肿瘤位于解剖有利部位,即胃底部及胃前壁、大弯侧,对照组(n=42)肿瘤处于解剖困难部位,即胃食管结合部、胃小弯侧及后壁、胃窦、幽门。对比两组围术期基本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7%,对照组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随访,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19.23%,对照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93.59%,对照组为92.8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有利部位相比,解剖困难部位的胃间质瘤行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但近、远期疗效并无明显变化。对于解剖位置较困难的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是有效可行的。

  • 标签: 胃间质瘤 解剖部位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肺部不同部位恶性肿瘤采用CT、普通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111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CT、普通X线检查诊断,参照病检结果,比较CT、普通X线检查效果。结果:CT检出率、诊断效能显著高于普通X线(P

  • 标签: CT 普通X线 肺部肿瘤
  • 简介:摘要方法探讨经阴道行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30例为对象,再选择单盲法将30例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1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7.03±1.43VS11.95±2.67)d、住院费用是(7820.86±2403.19VS5095.17±2493.57)元、H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是(16.84±5.19VS28.02±5.25)d、月经恢复时间是(25.68±6.07VS34.10±6.83)d、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是(6.84±2.18VS10.90±2.01)d、一次性治疗成功率(100.00VS66.67)%,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H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高,一次性治疗成功率比对照组高,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接受经阴道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手术治疗 经阴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咯血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随机方式将82例患者分为上肢静脉组与下肢静脉组,对两组采用不同的静脉滴注部位,总结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方式。结果下肢静脉组在皮肤发白、发红、肿胀、疼痛、水疱等表现上,均优于下肢静脉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的进行观察,若发现患者出现静脉渗漏的问题,应该第一时间拔针,拔针前将外渗药液尽量的回抽,此外,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以及外渗后果,提高患者的意识,避免出现渗漏性损伤。

  • 标签: 不同部位静滴 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影响,选取最佳对比剂注射部位。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实验组54例,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两组患者均行跟踪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设置为120HU,ROI放在降主动脉内CT值,扫描参数与注射对比剂参数相同。扫描完成后对颈总动脉远端CT值进行测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右侧上肢静脉作为对比剂注射部位,能有效保证颈总动脉增强效果,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 标签: 不同部位 对比剂 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受伤部位、创伤类型等的整形修复。结果本组患者中,不同损伤部位整形效果优良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切割伤的优良率为92.11%,显著高于其它损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类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整形修复时应根据其类型及损伤的部位,遵循微创原则,按照相应解剖的要求修复创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整形修复效果。

  • 标签: 面部软组织损伤 损伤类型 损伤部位 整形修复
  • 简介:我科在1996~2002年期间发现一家族两代3例同部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均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54岁.1996年7月24日入院,钡灌肠检查示升结肠癌,于1996年8月2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黏液腺癌,低分化、肿块型.1996年8月15日出院.术后未化疗,半年后死于肿瘤扩散.

  • 标签: 同家族 同部位 同类型 结肠癌 切除术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与监测。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而观察组则运用全面护理监测,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清醒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全面监测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清醒时间缩短,还能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8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进行集束化护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护理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2.5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应用于预防的探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加强普通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普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加强引流管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通外科 加强管理 引流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腹联合超声在少见部位以为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 70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随机 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道检查,观察组采用阴腹联合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异位妊娠的检查准确性。结果:采用阴腹联合超声检测方法对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检出率较高,在 35例患者中,盆腔积液患者 12例,胎芽患者 12例,宫内假孕囊 4例,附件包块 3例,检出率达( 94.28%);而采取常规阴道检测方式的对照组,其效果略显不足, 35例患者中,盆腔积液患者 8例,胎芽患者 9例,宫内假孕囊患者 1例,附件包块患者 2例,总检出率为( 57.14%),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从本次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少见部位以为妊娠诊断患者的检测来看,阴腹联合超声的检测效果更佳,适宜在我院推广。

  • 标签: 阴腹联合超声 少见部位 以为妊娠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10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的8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病人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环境、病人的自身情况等。结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腹联合超声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均行阴道超声、腹部超声与阴腹联合超声,对比三种检查方法对异位妊娠的特性,不同类型、部位的异位妊娠检出率,并比较诊断率与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阴腹联合超声检查对于患者的相关指标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的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且阴腹联合超声对多部位异位妊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腹部超声与单独阴道超声,差异显著,(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阴道联合超声诊断检出率高于单纯阴道超声与单纯腹部超声,但误诊率低于单纯阴道超声与单纯腹部超声,差异显著,(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中行阴腹联合超声能够有效检出患者异位妊娠部位,降低误诊率,而且还能够多角度的观察到患者宫腔内的情况,以及病理结构,利于后续的治疗。

  • 标签: 阴腹联合超声 少见部位异位妊娠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套管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同时,也会引起静脉炎,如何降低或者减少静脉炎在不同穿刺部位和输液时间的发生率,是当前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静脉留置套管针护理中分析不同输液时间和不同穿刺部位和静脉炎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临床静脉炎的进一步降低提供一些参考和经验借鉴。

  • 标签: 不同部位 静脉留置套管针 静脉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