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1980年由Caplan首次报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basilararterysyndrome,TOBS)系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在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585例脑梗死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者24例,笔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提高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的认识水平。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 特征分析 SYNDROME ARTERY
  • 简介:目的探讨近10年司法精神病鉴定中上访案例的特点。方法对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病教研室鉴定的共3387倒案例中涉及上访的3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组上访案例有6例(0.53%),后5年组有25例(1.11%)。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上访持续时间长于无事实依据组(P〈0.05)。31例案例的鉴定结论有17例(54.84%)为精神分裂症。前5年组与后5年组的鉴定结论无统计意义(P〉0.05)。无事实依据组与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鉴定结论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近5年来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上访案例数量较前5年有所增多。有一定事实依据上访者的上访持续时间较无事实依据上访者长。司法鉴定的上访案例中,精神分裂症仍是主要鉴定诊断类型。无事实依据的上访人员中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鉴定 上访案例 精神病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病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其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包括医院、医师、药剂、康复治疗、间接消费等)〉200亿元人民币/年(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多见,占75%-90%。尽管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为非致死性,但病残率极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影像学诊断 脑血管疾病 社会经济负担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范围
  • 简介:目的观察眉间锁孔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眉间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结合局部解剖对12具(24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进行研究。形成约3.00cm×2.50cm大小窗,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选择1例典型鞍区脑膜瘤患者,施行眉间锁孔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窗显露范围,可见额极、额底、筛板、鸡冠、嗅沟、嗅束、蝶骨平台、鞍结节、前床突、后床突、小脑幕、视交叉、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镰、上矢状窦、胼胝体、前连合和终板等组织结构;打开终板,可见第三脑室。测量双侧眶上孔(眶上切迹)之间距离为(45.92±5.86)mm;双侧滑车上切迹之间距离为(33.14±4.23)mm;鼻额缝至双侧内眦连线距离(16.25±1.52)mm;窗中心点至视交叉前缘中心点距离(64.30±3.20)mm,至鞍结节中心点距离(57.38±2.72)mm,至鞍膈中心点距离(67.04±2.89)mm,至终板中心点距离(66.18±3.79)mm,至前交通动脉距离(60.64±4.61)mm。1例患者施行眉间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疗效满意。结论眉间锁孔入路手术可较好地显露前颅底及鞍区中线附近的解剖结构,推荐用于前颅底和鞍区中线附近病变的手术以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夹闭,具有切口小、窗小、创伤小、额叶损伤少、嗅觉易保留等优点,但也存在并发感染、脑脊液漏的风险,且不适用于脑肿胀患者。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颅底 尸体解剖 脑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的56名实习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分组依据,常规组(n=28)采用传统教学法,PBL组(n=28)采用P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PBL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能力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的考核结果,且PBL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92.86%,常规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60.71%,PBL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的能力,还能提升实习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临床教学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以问题为中心式学习 神经内科 实施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在非高血压性ICH病因中,脑血管结构病变如脑AVMs、海绵状血管瘤、reteMCA等可能通过病变局部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患者ICH风险增加;抗凝药和溶栓药物的应用可能通过改变患者血液凝结状态导致ICH;目前还发现抗抑郁药物等其他药物也有潜在导致患者ICH发生的风险,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还发现,一些全身性因素如血糖异常、肝功能异常,甚至儿童时期的生长暴露也可能影响患者的ICH风险。

  • 标签: 脑出血 病因学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目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两种术式的术后影像表现。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肿胀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开颅去大瓣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分别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影像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脑嵌顿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术后中线移位、环池受压情况及术后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开颅去瓣减压术中运用硬脑膜网格成形技术有助于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防止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 硬脑膜成形
  • 简介:  2005年人们对影像在脑卒中很多前沿问题上的应用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我们将重点介绍那些始终存在争议的文章,包括MR和CT在选择治疗方法、评价预后、确定脑卒中病因和发生新事件风险度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CT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意外
  • 简介:  我国著名神经病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研究生导师,第七届、第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  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神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  科会诊中心主任丁铭臣教授于2008年8月21日5时5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  京逝世,享年82岁.……

  • 标签: 丁铭臣教授 专家丁铭臣 悼念著名
  • 简介: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检查示,10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改变,其中3例患者为大结节小囊、7例患者为小结节大囊;病变位于左颞叶7例、左颞枕交界区1例、右颞叶1例及左侧额中央区1例;增强扫描示,7例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患者软脑膜强化,2例患者无强化。8例患者行肿瘤全切术,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满意,术后9例癫痫患者均无发作,1例患者的头痛缓解。随访时间为1~5年不等,术后复查均无复发征像。结论多形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多以癫痫发作起病;影像检查常见囊结节改变,病变多位于幕上,占位及水肿效应轻。最终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临床特点 癫痫 影像学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舌咽神经痛的病因.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局麻下乙状窦后进路舌咽神经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结果:30例舌咽神经痛,29例疼痛立即消失,1例无效者于术后1个月行第2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6年,疼痛均未再发作。结论: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主要为血管压迫舌咽神经根,而颈内静脉孔区蛛网膜增厚粘连造成舌咽神经根无法缓冲,受其动脉搏动性的压迫敏感区是病因基础。认为舌咽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治疗 病因 外科手术
  • 简介:锁孔入路的概念由Wilson[1]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2]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Taniguchi和Perneczky[3]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和岩斜区病变中的应用。

  • 标签: 鞍区 锁孔手术 解剖 临床应用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生招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医学研究生的年平均供需比愈发严峻。我院是以神经科学为重点的大型综合型医院,近年来,神经病专业研究生的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目前神经病专业研究生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培养形式,相应的培养方向分别为侧重基础研究和临床技能。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后都从事临床相关工作,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生相对较少。如何拓宽神经病专业研究生就业途径,更好地帮助他们合理定位,实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做到高质量就业,是目前我们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神经病学研究生 就业 教育
  • 简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一所全球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著名的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其睡眠医学研究中心是全美由国立卫生研究院认定的三家专业睡眠科研中心之一,并获得了美国睡眠医学协会认证,笔者总结一年来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睡眠医学研究中心的访见闻,以期让读者了解宾大睡眠医学研究中心睡眠医学基础与临床发展情况以及美国睡眠医学诊疗规范的发展情况。

  • 标签: 宾夕法尼亚 睡眠医学中心 访学 学术交流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单侧去瓣减压术(DC)后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SD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并行单侧DC的病人179例,观察其发生对侧SDE的情况,并选用与发生对侧SDE可能相关的11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重型TBI行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16例,其发生率为8.94%;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受压、对侧蛛网膜撕裂、减压窗脑外疝4项因素对其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蛛网膜撕裂(优势比为27.560,95%置信区间为2.314-341.231;P〈0.05)和减压窗脑外疝(优势比为5.921,95%置信区间为1.017-29.334;P〈0.05)是发生对侧SDE的两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侧蛛网膜撕裂和减压窗脑外疝可增加重型TBI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的风险。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铣刀椎板截、钛板固定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间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椎板后路切开,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铣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8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铣刀椎管后路开窗,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有利于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 标签: 铣刀 钛板固定 椎管内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瓣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双额颞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治疗后中重度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颞部开颅 去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行去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7d判定患者脑膨出情况并再次检测ICP及CPP.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亚低温治疗前GCS评分、ICP、CPP及SaO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7d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膨出发生率、脑膨出程度及IC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PP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去瓣减压术后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CPP、降低ICP,并且减少脑膨出的发生率和脑膨出程度,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局部亚低温 脑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