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Pu)是一常见疾病,系由酸及蛋白酶引起的消化道深达肌黏膜的坏死性缺损,可以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除少数见于食管下段、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或空肠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外,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常指的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减弱是产生消化性溃疡病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由于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阻滞剂及质子泵阻滞剂的广泛应用,对于溃疡在短期内愈已达到较好疗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及HP证实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法莫替丁、呋喃唑酮、甲硝唑、天龙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给予法莫替丁,每组40例。术后8周复查胃镜及hp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2个月愈合率为93%,溃疡愈合率24个月为86%。复发率为10%(十二指肠溃疡6%,胃溃疡7%,复合溃疡6.70%);对照组溃疡复发率为86.40%(十二指肠溃疡68%,胃溃疡38%,复合溃疡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应当尽快治疗。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肢慢性溃疡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臁疮"范畴,多为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外伤感染引起,因其易溃、难敛、难愈,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少数尚有癌变可能等特点,成为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我们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复方溃疡宁纱条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5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及病房,均符合下肢慢性溃疡的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58~76岁,平均65.5岁,病程平均(40.5±3.4)天,

  • 标签: 慢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复方溃疡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度大面积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101例,伤前无消化系统疾病,伤后进行并发应激性溃疡的9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01例重度烧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者9例,发病率为9%。并发应激性溃疡者9例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2.2%。结论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休克、感染等应激因素有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烧伤患者病情的预后。保护胃肠粘膜功能和恢复胃肠道功能在烧伤救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加强制酸、早期进食、保护胃黏膜、应用生长抑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创面处理和抗感染治疗是防治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严重烧伤 应激性溃疡 治疗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特点和内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来诊的87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四联疗法的案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愈合51例,愈合率92%,有效3例,总有效率98%;胃溃疡愈合18例,愈合率86%,有效2例,总有效率95%;复合性溃疡愈合9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81%;87例溃疡中总有效率为96.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奇效迅速,能够控制症状,又可以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溃疡的复发,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5例消化性溃疡患儿,对其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经我院的药物治疗后,患儿均好转出院,治愈率达100%。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并不常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及时确诊早期治疗。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药物治疗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胃溃疡的患病情况,并对以后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接收了被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94例患者,对每位患者的病例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接受我院电子胃镜检查的236位病人当中,共检查出不同程度的消化性溃疡94例,其检出率为39.8%。在这94例中,胃溃疡48例,占51.06%;十二指肠溃疡31例,占32.98%;其他溃疡15例,占15.96%。同时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5例,男女比例约为1.71。从年龄来看,胃溃疡患者平均年龄为48.5岁,十二指肠炎患者平均年龄41.8岁,其他溃疡患者平均年龄为51.3岁。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性居多,且多为中年人,而且胃溃疡占比相对较大。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患病情况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青年人消化性溃疡不同的临床特点,便于及时准确地诊治。方法依据年龄把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老年组70例及青年组6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溃疡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临床多不典型,不典型腹痛及无痛性消化性溃疡42例(60%),青年组则为14例(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胃溃疡42例(60%),十二直肠贵疡25例(35.71%),青年组则为19例(31.67%)和38例(63.33%),两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感染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行胃镜检查并相应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据临床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酸性胃液及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所致。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口、空肠上段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又称美克尔憩室,位于远端回肠)均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同时,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所以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即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服用抑制胃酸、保护黏膜的药物。但是,据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的报道,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的严重程度,可以大大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护理 研究进展
  • 作者: 葛大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何市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015)【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2-01今年五岁的乐乐,过生日之前就一直缠着爸爸妈妈说生日当天想去游乐园,然而到了生日当天即将出发时,乐乐却捂着肚子并一脸病容的告诉爸爸妈妈不想去游乐园了,这时乐乐的父母感到异常奇怪,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内乐乐一直惦记着要去游乐园玩耍,怎么今天过生日了却突然不想去了呢?与此同时,乐乐告诉妈妈自己肚子疼得厉害,因此乐乐的父母急忙将乐乐带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询问和检查,并且做了大便化验之后,告诉乐乐的父母孩子患上了小儿消化性溃疡疾病。对于该诊断结果,乐乐的父母均感觉到特别惊讶,乐乐今年才五岁怎么会患上溃疡疾病呢。医生对乐乐的父母讲道由于人们大多数都认为消化性溃疡疾病是许多成年人才可能患上的临床疾病,而对于小儿来说并不会患上该疾病。然而经临床研究发现,年龄处于三到十三岁的儿童患上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消化性溃疡一直被认作为儿童群体的少见病,然而近年来随着儿童饮食结构的变化,该疾病也对儿童健康和成长产生了严重威胁,并且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出现了显著上升趋势。1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病因1.1溃疡因素的增强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在于胃酸及胃蛋白酶。其中若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异常增多,大量的胃酸将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形成破坏作用,而胃蛋白酶分泌量增多将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形成刺激和破坏作用,因此容易诱发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和糜烂。1.2粘膜保护因子减弱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人体胃与十二指肠的内层分布着较为稠密的粘液层,此时可对胃酸与胃蛋白酶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发生自身消化情况。并且胃与十二指肠粘膜能够分泌HCo3,确保相邻粘液层呈现为碱性,因此能够对胃酸产生综合进而实现对胃及直肠粘膜的有效保护。在健康的情况下粘膜保护因素与促溃疡因素两者维持着动态平衡,并不会形成溃疡,当两者间平衡紊乱时就会诱发消化性溃疡。1.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将聚集在胃窦部。有研究中发现,大约超过95%的十二指肠溃疡以及85%的胃溃疡疾病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位于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诱发儿童及成年人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1.4其他原因精神因素也是诱发儿童消化性溃疡疾病的重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