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一"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在基地官兵撰写的或其他描写基地组建时期的稿件或书籍中,我多次读到这句话,只是话中所描述的情景却没有真正体验过。我曾多次想象,那该是一种何等的凄凉与荒寞。然而,对于从来没有到过这种地方的我来说,什么想象都不如到实地走一遭、看一眼,让人感受得深、感受得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到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后,我才有了这种感受。没到之前,我曾一度认为时常值班的地方就是书籍和稿件中描述的那样了。但真正到过后,这种印象被彻底颠覆了。

  • 标签: 爆炸现场 彭加木 石碾 沧桑岁月 中所 一声惊雷
  • 简介:陈国珍1962年,第二机械工业部为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请求中央抽调若干名高级科技人员参加攻关。为研制核燃料的有六名,分别担任化工、扩散、冶金和分析化学总工程师,陈国珍教授便是其中的一位。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以后,我们摸索了许多分析化学的工作,那个时候主要的负责人有三个:一个是朱培基、一个是董灵英、一个是李维时。当时主要分析二氧化铀、四氟化铀、六氟化铀的杂质元素。1961年夏天,钱三强和中科院秘书长裴丽生带着朱培基

  • 标签: 原子弹爆炸 苏联专家 总工程师 钱三强 机械工业部 中科院
  • 简介:196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号称完成了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使命:终于确认了中国核计划的存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的最高决策班子,在上世纪60年代相当多的时间里,就如何对中国核计划作出反应,以及用军事或外交手段来遏制中国的核计划;中国核计划对东南亚和世界局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谋求苏联合作对付中国的核计划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辩论。使用武力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不仅被提出,甚至已经有了雏形。

  • 标签: 美国中央情报局 遏制中国 原子弹 内幕 阴谋 核计划
  • 简介: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的上空,一个巨大的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育和形成了一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 标签: 中国 原子弹 背景材料 2005年 高考 文科综合
  • 简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我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当年经历的那段往事,犹如在心中存留的一瓶蜜罐,越品越甜。虽然46个年头过去了,可当年开火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 标签: 原子弹 新中国 秘密 罗布泊 火车 核弹
  • 简介:1977-78赛季的华盛顿子弹队深受伤病的困扰.在赛季中期的一场比赛中.甚至只有7名球员能够上场比赛(1月22日主场迎战菲尼克斯太阳队)。比联盛中规定的最低球员名额还少了一个,但球队就是以这样一种令人难以琢磨的方式在一片黑暗中拼出了自己的白昼星光。当然。他们不只是为了要震惊所有人.更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做到了。

  • 标签: 华盛顿 赛季 子弹 冠军 菲尼克斯 太阳队
  • 简介: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1月9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正在向军火企业征集研制可生物降解并装有种子的子弹的提案,提案的截止日期为2017年2月8日。美军基地可谓遍布全球,每年需要进行大量的打靶发射训练。

  • 标签: 美国国防部 芬顿 生物降解 生物燃料 土壤污染物 环保计划
  • 简介: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施拉斯曼和犹太女科学家迈特纳,发现了原子核裂变原理。通过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实验,出现裂变效应,从原子核裂变中可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把这些能量聚集起来转为实用,有可能制造出威力无比的新式武器。1939年,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着手布置利用这些科研新成果,进行一项"秘密工程"——原子弹的制造。但是,由于德国纳粹疯狂地迫害知识分子和

  • 标签: 原子弹 原子核裂变 德国 新成果 投掷 爱因斯坦
  • 简介:摘 要:铁路客车制动系统作为核心安全部位,管路的通畅是有效制动的前提。制动管路内部的清洁尤为重要。海绵子弹试验是管路清洁的重要工序,海绵子弹在试验后冲击到收集装置中,本文就海绵子弹收集装置设计进行研究,便于观察,操作简单,高效快捷。

  • 标签: 铁路客车 制动管路 清洁 海绵子弹 收集装置
  • 简介:摘要:针对子弹在实际的子弹存储分离机构中可能存在的堆积现象、互相挤压损伤、触碰到底火而发生引爆危险以及不确定子弹能否顺利从出口狭槽排出等复杂的运动系统问题。运用EDEM-Recur Dyn仿真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从运动机构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子弹的运动轨迹以及子弹的运动受力状态出发,查看子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触碰到子弹底部的引爆点从而使子弹发生引爆的危险,并分析子弹运动时的轨迹与最大受力,从而为子弹在其内运动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依据。

  • 标签: 可靠性 EDEM-Recur Dyn联合仿真 存储分离机构 动力学
  • 简介: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BAE系统公司近日研制一种神奇的新型液体防弹衣。这一具有革命性的发明采用一种名为“剪切增稠液”的液体。该液体在受到子弹冲击时会变硬,从而起到阻挡子弹的作用。新型液体防弹衣可以为士兵提供史无前例的有效保护,同时又能保证他们自由灵活地运动,不再受到笨重的传统防弹衣的限制。

  • 标签: 防弹衣 液体 子弹 发明 BAE系统公司 媒体报道
  • 简介: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一台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电视连续剧,反映了英雄的人民空军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一集讲到飞机带原子弹着陆之事.我是亲历者,曾在西北空军部队服役20余年,现在就将我了解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 标签: 原子弹爆炸 史上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一幕
  • 简介:为研究7.62mm子弹对斜置陶瓷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针对典型7.62mm穿甲子弹结构,利用ANSYS/LS-DYNA动力学软件对穿甲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弹道枪试验对不同斜置角度复合装甲进行了防御性能测试,最后分析了子弹的破坏形式及斜置角度对毁伤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7.62mm子弹对陶瓷复合靶板的毁伤效能随靶板斜置角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回收的子弹式样的剩余质量逐渐增加,同时钢芯的质量侵蚀由垂直侵蚀向轴侧倾斜方向侵蚀过渡;且随斜置角度的增加,穿甲子弹的偏转角度先增加后减小,其对复合靶板的极限穿透速度呈指数型增加,其中穿甲子弹对陶瓷复合装甲的极限穿透斜置角度为0°~15°。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穿甲子弹 斜置 弹道极限 复合装甲 毁伤效应
  • 简介:多年来物理试题理论性强,条件限制多,影响思维发散,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考查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必将是大势所趋.大量事实证明开放性物理试题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载体,可以很好的开发智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利用不同的物理规律,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方案.下面就是这样一道很具典型性的考查发散思维的例题.

  • 标签: 飞行速度 子弹 测量 发散思维 物理试题 创新思维
  • 简介: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采用导弹主动攻击手段,运用突防技术干扰敌方的远程警戒雷达,可以有效提高作战攻击效果。本项目研究了特弹在目标上空抛撒出的高超音速飞行下落子弹迅速减至亚音速并在空中停留达一定时间的减速滞空技术。

  • 标签: 超音速飞行 子弹布洒 减速滞空 导弹 内置式降落伞
  • 简介:早在1953年,我国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就向国家提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建议。到了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10年工夫完全可能。”同年10月16日,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聂荣臻元帅任主任。

  • 标签: 原子弹 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 军委扩大会议 物理学家 洲际导弹
  • 简介:摘要:在当前航空行业发展中,对于三维全息普思想,设计人员主要利用计算机图形进行研究,对发动机的转子工作和弹性测试工作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包括可视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航空发动机转子弹性支承动应力测试技术应用中,针对航空发动机的高压转子对弹性线进行测试,提出了更加智能化的可视化研究,在不同的平衡状态下,取得了科学性的工作弹性线,实现了弹性线的动态显示和探测。在实际的研究运行中,对于转子不平衡和转子工作弹性的大小,形状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对弹性线进行测试是要做好可视化技术应用。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高压转子 转子弹性线 可视化技术 振动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