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出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9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皮肤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5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皮肤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落实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有效避免或者较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这种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有推广的必要。

  • 标签: 整体护理模式 皮肤科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足口病甲损害的临床和皮肤镜表现。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2例手足口病甲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甲损害的特点。结果手足口病甲损害临床表现为甲周皮肤干燥(12例)、空鼓区(11例)、甲断裂(11例)、Beau线(4例);皮肤镜表现为甲板色泽改变(12例)、分层(12例)、横行条纹(10例)、纵行条纹(8例),甲母质褐色背景(11例)、毛细血管扩张(7例),甲周脱屑(12例)、红色背景(10例)。结论手足口病甲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甲周皮肤干燥、空鼓区及甲断裂,皮肤镜表现为甲板色泽改变、分层、横行条纹与纵行条纹,甲母质褐色背景、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甲周皮肤脱屑与红色背景。

  • 标签: 手足口病 指(趾)甲疾病 皮肤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诊治的CMM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5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MM患者中,共有31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62%;生存患者共有19例,生存率38%。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厚度、肿瘤分期、BRAF V600E突变、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Clark分级为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CMM患者生存率为38%,表明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MM应做到早期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与营养支持,降低肿瘤溃疡的发生率,维持患者机体炎症与免疫的平衡,并在肿瘤进展较早时,及时将病变组织及表面破溃进行根治性切除,进而改善CMM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样角化病(LPLK)的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1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皮肤镜特征。结果21例患者年龄(64.69 ± 13.29)岁,男女比例为1∶2。18例皮损位于面部,3例位于小腿。10例皮损呈斑块样型,6例扁平色素斑型,5例扁平红斑样型。7例皮损呈红/紫红色,5例棕红色,8例棕/灰色,1例棕/红色。皮肤镜检查显示,12例为非色素型LPLK,9例为色素型LPLK。色素颗粒见于13例皮损中,且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色素颗粒多呈弥漫分布(9/13),且多见于色素型LPLK(8/9);4例色素颗粒呈局灶分布,均见于非色素型LPLK皮损。10例(10/13)可见色素粗颗粒,其中色素型8例,非色素型2例,色素粗颗粒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色素特殊分布模式中,环状颗粒模式为8例(8/13),胡椒粉样色素颗粒模式7例(7/13),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21)可见鳞屑,7例(7/21)血管结构,两种结构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0.16)。结论LPLK好发于面部,可表现为单发的红色、棕红色和棕灰色斑块或斑片,表面可覆鳞屑;特征性皮肤镜特征为出现色素颗粒,以弥漫分布的粗颗粒为主,多见于色素型LPLK。

  • 标签: 角化病 皮肤镜检查 皮肤表现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皮肤科病房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病房2011年7月9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所有"病危"、"病重"患者,回顾其病历资料,总结疾病种类及构成比、主要并发症、病危/病重原因、重要救治措施及病情转归,对死亡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共收治危重症患者1 057例,男女比例1∶1.11,18~65岁者占64.81%,收治病种主要涉及药疹(332例)、结缔组织病(226例)、大疱性皮肤病(104例)、银屑病(57例)、红皮病(45例)、感染性皮肤病(67例)等。其中,银屑病(39例)和红皮病(32例)以男性居多,结缔组织病(168例)以女性为主。常见并发症主要涉及感染、重要脏器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危患者94例,告病危的主要原因涉及皮肤原发疾病、血液系统异常、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衰竭、脓毒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在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43例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264例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355例输入其他血液制品,34例实施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透析或人工肝等特殊治疗;42例转入重症监护室救治,12例转入外科手术,12例转入妇产科分娩或引产。经救治,989例(93.57%)好转出院。14例(1.32%)死亡,其中,7例因继发脓毒症、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2例因呼吸黏膜脱落堵塞气道致窒息死亡,其他3例分别因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神经精神性狼疮死亡。结论皮肤科病房危重病例主要集中在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和大疱性皮肤病等重症皮肤病以及合并重要基础疾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或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的患者。治疗上,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监测及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请相关学科会诊协助。

  • 标签: 皮肤疾病 危重病 药疹 结缔组织疾病 皮肤疾病,水疱大疱性 感染 死亡原因 合并症 并发症 救治措施
  • 简介:摘要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支架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药物递送和创面愈合等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景。在本文中,我们先对创面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述了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支架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包括缝线、多功能敷料、真皮再生、表皮再生和全层皮肤再生。最后,我们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 标签: 静电纺丝 创面愈合 皮肤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光动力治疗(PDT)是日光性角化病、尖锐湿疣和中重度寻常痤疮等难治性皮肤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中照光参数和光源对PDT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从光源波长、光源类型、照光剂量几方面阐述PDT中如何设定照光参数和选择光源,并综述新型PDT光源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光化学疗法 皮肤疾病 照光参数 光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皮肤接触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Pub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早期皮肤接触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干预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原始研究,1 418对母婴。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皮肤接触能够提升首次母乳喂养效果(SMD=1.29,95%CI 0.81~1.76,P<0.001)、缩短首次母乳喂养开始时间(SMD=-1.91,95%CI-2.66~-1.15,P<0.001)、增加首次吸吮持续时间(SMD=10.77,95%CI 9.28~12.25,P<0.001)并提高6周纯母乳喂养率(RR=1.30,95%CI 1.02~1.65,P=0.04)。结论早期皮肤接触能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效果,可在产妇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接触 袋鼠式护理 母乳喂养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中药用于皮肤湿疹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接诊皮肤湿疹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治疗用中医中药,对照组用西药。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9.52%低,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62%,比对照组78.57%高,P<0.05。结论:于皮肤湿疹中运用中医中药,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 标签: 皮肤湿疹 安全性 中医中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皮肤接触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Pub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早期皮肤接触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干预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原始研究,1 418对母婴。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皮肤接触能够提升首次母乳喂养效果(SMD=1.29,95%CI 0.81~1.76,P<0.001)、缩短首次母乳喂养开始时间(SMD=-1.91,95%CI-2.66~-1.15,P<0.001)、增加首次吸吮持续时间(SMD=10.77,95%CI 9.28~12.25,P<0.001)并提高6周纯母乳喂养率(RR=1.30,95%CI 1.02~1.65,P=0.04)。结论早期皮肤接触能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效果,可在产妇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接触 袋鼠式护理 母乳喂养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即刻母婴接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以剖宫产方式娩出的新生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研究对象为单胎妊娠,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6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干预,另外6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产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在回到病房后与母亲进行为期1小时的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出院时、产后30天、产后90天、产后180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率。结果:对照组在出院时、产后30天、产后90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产后180天的纯母乳喂养率无差异,p>0.05。对照组在出院时、出院30天的母乳喂养率与观察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产后90天和产后180天的母乳喂养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临床产科护理中,剖宫产术后即刻母婴接触对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产科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14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为57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复发率及治愈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54/57)、复发率为5.26%(3/57)及患者满意度为96.49%(55/57),较之参照组75.44%(43/57)、19.30%(11/57)、68.42%(39/57)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过临床研究,皮肤科门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使患者能快速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引用。[1]

  • 标签: 皮肤科 护患沟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容行业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科技进入了美容护肤领域,同时“科学护肤”的理念也应运而生。临床上光子治疗的检验推动了基于光子嫩肤美容仪器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一款多功能的光子嫩肤美容仪器,在市场上原有面具式光子嫩肤仪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眼部按摩功能,使用稳定的拼接结构实现了“按摩+嫩肤”的仪器一体化多功能运行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肤性病科患者采用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5月本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低于治疗组的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7,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PSQI评分8.56±2.74分高于治疗组的5.96±2.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2,P

  • 标签: 心理治疗 皮肤性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医学领域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医学这一个领域。心理治疗的方法已经逐渐被应用在一些常见的医学疾病治疗上。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病人在患病时,除了身体上承受的痛楚,心里所产生的压力更大。总是会伴有惆怅,忧郁等情绪。因此,对于患有皮肤性疾病的病人,我们应该给与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的治疗,更应该给与其心里治疗。

  • 标签: 心里治疗 皮肤性病 患者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烧伤后皮肤疤痕的整形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取58例烧伤疤痕患者作为试验样本,收治时间为2020.01-2021.01随机分为常规组(n=29,皮片移植法)和试验组(n=29,多重扩张技术),对比并发症率、VSS评分 、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VSS总分(4.57±0.55),比常规组(5.18±0.63)分低,并发症率3.45%(1/29)比常规组20.69%(6/29)低,总有效率比100.00%(29/29)比常规组86.21%(25/29)高,P<0.05。结论:烧伤皮肤疤痕整形治疗中应用多重扩张技术不仅可减少并发症,还有助于提升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瘢痕状况,值得借鉴。

  • 标签: 观察效果 皮肤疤痕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烧伤I号油外涂疗法治疗恶性肿瘤Ⅱ、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Ⅱ、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共60例,治疗组30例予烧伤I号油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第1、2、3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I号油治疗烧伤疗效显著。

  • 标签: “烧伤Ⅰ号油 三乙醇胺乳膏 放射性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