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疆库鲁克塔格阔克苏地区基性岩墙群由一系列北西向延伸的辉绿岩岩墙组成.测得辉绿岩^3He/^4He值为2.03×10^-7.1×10^-7.明显大于放射性成因的^3He/^4He值,远远小于地幔的^3He/^4He值.^40Ar/^36Ar值变化范围为803~1214,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于空气的^40Ar过剩,^40Ar/^36Ar初始值为507.辉绿岩He、Ar同位特征是原始地幔和放射性成因源或地壳源的混合结果,它可能与塔里木、天山构造带发育的早二叠世裂谷作用有关.同时也暗示,上述地区的裂谷作用可能受到更深层次的构造活动的控制.

  • 标签: 地壳 地幔 岩石 稀有气体同位素 基性岩墙群
  • 简介: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形成的重要过程是硫化物熔体的熔离,而关键在于成矿岩浆中硫的过饱和。判断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中硫来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其硫同位特征。当矿床的硫同位值超出了地幔硫同位的组成范围,揭示了壳源硫的混入。如果矿床硫同位值δ^34S落入地幔值的范围内,则需要结合围岩硫同位组成、并考虑岩浆房中是否发生了硫同位交换反应来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围岩硫的加入。异常的Δ^33S值主要出现在太古宙沉积硫化物中,利用δ^34S与Δ^33S相结合可识别样品中是否存在太古宙岩石中来源的硫;然而,一些太古宙岩石中硫化物Δ^33S值也可以在0‰附近;在一些后太古宙岩石的硫化物中也发现了异常的Δ^33S值;因此在根据Δ33S值来判断S是否来源于太古宙岩石时应谨慎。仔细测定围岩和潜在的混染源的硫同位组成对于准确评价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中S的来源是非常关键的。硫同位和其他同位同位、铜同位、铁同位相结合也许对于认识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岩浆演化过程能够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太古宙 成矿物质来源 硫同位素
  • 简介:本文根据浙江主要金、银、铅锌(含银)矿床及有关岩石的140个样品的铅同位分析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将其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并讨论了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铅锌银系列(Ⅰ)主要分布在余姚—丽水断裂带东南侧的镇海—温州拗陷带,围岩均为火山岩

  • 标签: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生代地热水成矿体系 浙江
  • 简介: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岩心样品连续取样的优势,对苏鲁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过渡带进行了石榴石和绿辉石的氢同位、全水含量和羟基含量的联合研究,结果为研究深俯冲大陆板块折返过程中变质流体的来源和可获得性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 标签: 榴辉岩 片麻岩 折返过程 氢同位素 羟基
  • 简介:花岗岩同位地球化学是探讨块体基底属性的重要手段,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中两印支期岩体(香目德岩体和察汉诺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研究表明,两岩体均属过铝质花岗岩,具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戎模式,SrNd同位特征显示轻微的不均一性,(^87Sr/^86Sr)t=0.70846~0.71289,∈Nd(t)=-5.54~-7.80,tDM-1.49~1.68Ga,两个岩体以高放射成因铅为特征,初始铅同位比值为:(^206Pb/^204Pb),-18.326~18.644,(^207Pb/^204Pb),:15.560~15.693,(^208Pb/^204Pb),-38.172~38.549。岩雄地球化学特征与基底变质岩显示岩浆派生于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两岩体与西秦岭花岗岩类Nd-Pb同位特征对比表明,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基底性质与西秦岭一样,具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 标签: 柴达木 基底 同位素 构造属性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同位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果中11种农药的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旋转蒸发浓缩,经过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旋转蒸发至干,流动相溶解样品,用WatersXSelect~HSST3色谱柱(2.1mm×50mm,2.5μm)进行分离,以乙腈和0.2%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内标法测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7%~9.4%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8.6%~107.4%之间,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在0.002~2.2和0.0004~0.66μg/k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满足实验室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果 杀菌剂 氟虫腈 农药残留 同位素
  • 简介: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是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备选热沉材料之一,氘在其中的渗透滞留行为关系到ITER运行的安全性。通过气体驱动渗透平台测定了实验温度621~803K时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参数;通过热脱附谱实验平台记录了2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以及CuCrZr的热脱附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区间内,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系数与纯铜及CuCrZr接近,说明氧化铝弥散相对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系数基本没有影响,而扩散系数比在纯铜和CuCrZr中都低,且在低温时显著降低;2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均有3个脱附峰,而CuCrZr合金只有1个脱附峰。

  • 标签: 渗透 滞留 弥散铜 热脱附
  • 简介:现代海洋中的硫酸盐矿物和海水硫酸盐本身常有相似的硫同位组成,因而可根据现代蒸发岩的硫酸盐同位来判断古环境。据李任伟[1]引用Holser和Kaplan及格里年科的资料报道,海相蒸发岩及其所反映的古海洋硫酸盐的硫同位组成只在较狭窄的范围内变化,现...

  • 标签: 陆相咸化湖泊 硫酸盐岩 硫同位素 沉积环境
  • 简介:【摘要】当前,放射性同位以及射线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疗、农业和工业等领域中,虽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也给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辐射危害。因为射线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电离辐射,如果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的防护管理措施,就会对设备周围公众以及工作人员造成照射,从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放射性同位以及射线装置的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射线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 辐射防护 管理措施
  • 简介:对新石器时代北刘遗址早晚两期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分析以揭示先民的食谱特征,尝试探讨不同性别之间食谱的差异,为进一步讨论关中地区史前社会性质及其演变提供新的证据。分析结果表明,北刘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以C4类食物为主,反映了当时先民以粟、黍种植业为主的原始农业经济模式。北刘遗址早期(老官台文化)先民在食物结构上男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在同属关中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男女食物结构已发生明显分化,而包含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两个阶段的清凉寺遗址先民的食谱差异表现较姜寨更加明显。这种男女食物结构差异的历时性变化可能是由当时食物分配方式的改变导致,暗示了关中及临近地区从前仰韶至仰韶、龙山文化期社会制度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演进过程。

  • 标签: 北刘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物结构 性别差异
  • 简介:建立了^18O稳定同位标记方法,用于复杂体系蛋白质相对定量分析。对影响蛋白质标记稳定性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比较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酶切后标记的方法,酶切肽段在胰酶催化下,在pH5.0的kHPO4/KH2PO4缓冲体系中,37℃^18O标记反应16h,绝大部分肽段即可达到100%的标记效率。对多个^16O/^18O成对肽段蜂强度的动态范围及定量准确度进行了考察。

  • 标签: 蛋白质组 同位素标记 优化 相对定量分析 KH2PO4 稳定同位素
  • 简介:  对矿物中氢同位的分析,传统的U/Zn转化法分析需要大量的样品,尤其对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分析,需要300mg以上的样品,因此对于样品量比较少的矿物无法分析.……

  • 标签: 氢同位素 水含量 含水矿物 无水矿物
  • 简介:摘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改变流程与制度调控,对于深化认知陆地生态碳循环系统与全球碳平衡的明确评估意义重大。稳定碳同位属于天然性示踪物,与放射性同位比较,优势包括易控、无污染、安全性高,正广泛用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循环研究流程。故此,本文就稳定碳同位的研究模式,分析稳定同位分析技术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中的实践运用,仅供参考。

  • 标签: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碳循环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实践应用
  • 简介:本文给出了一种从壳模型及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研究质子跨壳激发的微观方案。通过对Cd偶同位的具体计算,得到了与实验定性符合较好的结果,从而解释了Cd质子跨壳激发现象。

  • 标签: 跨壳激发 同位素 有效相互作用 质子 微观方案 壳模型
  • 简介: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稳定碳同位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区五千多年来的环境变迁@王志国¥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泥炭纤维,碳同位,气候变迁,吉林金川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稳定碳同位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区五千多年来的环境变迁王志国(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 标签: 泥炭纤维素 碳同位素 气候变迁 吉林金川
  • 简介:目的以两种同位内标建立同时测定酱油中4种氯丙醇的GC-MS方法.方法试样中加入稳定性氘代同位内标,采用硅藻土Extrelut(R)NT进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结合固相萃取净化酱油试样,经七氟丁酰衍生化后,在DB-5毛细管柱中经程序升温得到良好的分离,用选择离子储存(SIS)定量.结果各个氯丙醇在进样量为20~500p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氯-1,2-丙二醇(3-MCPD)、1,3-二氯丙醇(1,3-DCP)和2,3-二氯丙醇(2,3-DCP)的定量限分别为0.003、0.005和0.005mg/kg;3种浓度水平下加标重复测定6次,回收率分别为98.8%~115%、75.0%~119%和93.6%~132%,精密度分别为6.99%~16.2%、3.80%~9.25%和7.07%~10.4%.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满足了酱油样品中痕量氯丙醇的分析要求.

  • 标签: 稳定性同位素 稀释技术 GC-MS法 测定方法 酱油 氯丙醇
  • 简介:从事故发生的背景与年表、IAEA访问任务与结果、放射源回收前的评估与准备工作、回收操作、经验反馈、生物学剂量测定等方面对2001年格鲁吉亚90Sr放射性同位热源(RHS)辐射事故进行了详细介绍。格鲁吉亚90Sr辐射事故的实践证明,放射性同位热电发生器(RTG)缺乏有效监管,未能及时把长期闲置的RTG拆除并将RHS安全送贮,擅自遗弃,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格鲁吉亚当局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的支持下,在辐射防护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国际援助下,对受照者的医疗救治、放射源回收的准备工作和实践操作是合适、充分、有保障的。将为辐射事故应急提供经验和参考。

  • 标签: 90Sr 辐射事故 放射源 放射性同位素热源(RHS) 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
  • 简介:川西坳陷中段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区中、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普遍存在争议。该文在对孝泉—新场—合兴场、洛带—新都和马井等气田56个天然气样品的C1—C4碳同位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组分特征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研究表明:天然气碳同位的总体分布显示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正序特征;碳同位值在垂向上由深层须4段至中、浅层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直至下白垩统气藏,总体显示出减小趋势。利用δ13C2-δ13C1判别天然气成熟度,表明由深至浅天然气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中、浅层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天然气表现出热裂解气的特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主要来自须5段和须4段,部分来自侏罗系自流井组。

  • 标签: 碳同位素 气源对比 天然气成因 中、浅层天然气 川西坳陷中段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