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汉墓中可见大量以庖厨场面为题材的画像,其典型者如山东诸城凉台东汉墓出土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图1),场面盛大而井然有序,是汉画庖厨图中的精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郑州新密打虎亭村汉壁画墓中室北壁则有彩绘的宴乐场景,场景宏大,绘制精美。汉墓画像中,庖厨图似乎是必备的内容,究竟有何寓意?或许,对庖厨图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在表达"去饥饱食"的愿望。从古至今,吃饭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古代社会,饥饿与疾病是人们最主要的两大自然死因。人一日不食则饥,"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 标签: 汉墓 吃饭问题 耳无闻 国家一级文物 汉画 汉壁画墓
  • 简介: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中年知识分子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佛教文化对缓解这种压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年知识分子利用佛教文化化解心理压力的现状、机制和前景做一点探讨。

  • 标签: 佛教文化 当代 中年知识分子 心理压力
  • 简介:宋代以来道教科爆发式出现,其中既有独具特色的创造,也有承先启后的总结。在科文本的编撰过程中,既有吸取前代资源的地方,也有自行改编与挪借的地方。风动幡动作为著名的禅宗公案出现在道教科中,无疑是十分有趣的现象。除作为典故引用,一般不存在意义的变化以外,有关文本往往道教化,与原本的公案存在意义与功能上的差异。其中,在清末广东全真科《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中,有关文本运用于摄召仪节,具有觉悟亡魂的意涵。而该公案之所以能被运用于道教科并生发新的意涵,与宋代以来道教科中召魂法术及用幡规矩的变化以及中古道教经典文本《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在宋代道教科中的意义转变有关。

  • 标签: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 摄召科仪 禅宗
  • 简介:《蓬壶炼度科》(全称《太上蓬壶津济炼度法食真科》,后简称《蓬壶炼》)是目前南通地区广泛流通的度亡科,传自太乙教掌教萧抱真,汇集各派炼度之大成.

  • 标签: 南通地区 科仪 三元 道教
  • 简介: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信仰,它在白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祭祀本主是白族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中,以每年本主圣诞日举行的庆诞法会最为隆重。道教在白族地区的传播过程中,特别是在主持白族本主庆诞法会中,凭借自身丰富的仪式传统,逐渐形成了富有道教特色的白族本主庆贺仪式。道教与白族本主信仰之间通过双向互动,一方面白族本主信仰得到整合延续,另一方面道教亦进一步深入到白族地方社会之中。

  • 标签: 道教仪式 白族本主 庆贺仪式 仪式架构
  • 简介: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倒、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的"中风"是困扰当代医学界的一大急危重症,而见于《道藏·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的"续命汤"1则是宋代以前治疗中风病的主方,宋之后才逐渐淡化,近现代以来更是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虽近年来该方又开始受到当代一些有识医家的重视并用于医疗实践之中,并出现了喜人的疗效,但学界对其起效原理研究甚少,致使其应用范围大大受限。

  • 标签: 中风病 小续命汤 《千金要方》 原理研究 肢体偏瘫 言语不利
  • 简介:本文论证了祷告作为灵性操练在治疗抑郁情绪中所应有的作用,以此说明祷告是基督教特别针对抑郁情绪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有价值和效果,值得重视和应用。祷告的能力必须重视圣灵的工作和更新。对祷告作用进行论证,这是对祷告作为灵性操练在治疗抑郁情绪中的作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总结,并为教会和人们提供解决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希望借着这种基督教特点的治疗方式的探讨和阐明它对治疗抑郁情绪的帮助作用,让牧者在实践中善用此方式帮助受抑郁情绪困扰的肢体,提高教牧辅导和牧养水平。

  • 标签: 祷告 灵性操练 抑郁情绪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的依从情况,为有效止痛给药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口服止痛治疗的老年肿瘤疼痛患者依从性及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2例(50.5%)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其依从的原因90.4%为"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年龄、医药报销、个人月收入和疼痛程度的患者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差,特别是小于75岁老年人、自费及部分报销的患者、低收入者、疼痛程度轻的患者依从性差,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干预,提高其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老年人 肿瘤 疼痛 口服治疗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