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上海艺坛的黄山旅游热,一方面受到清代“黄山画派”尤其是画家石涛的巨大影响.而这些艺术家对于黄山之所以一游再游,除了黄山本身的魅力以外,还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与近代黄山的旅游开发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海派”画家在黄山之游,留下许多画稿,并由此发展出他们独特的个人风格.因此,师古人与师造化,是近代“海派”画家发展出山水画新风格的两条路径.而在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情境下,海派画家以一种新的“写生”观念,重新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由此发展出山水画新面貌.

  • 标签: 海上画派 黄山 石涛 师古 写生画
  • 简介:"智慧板"是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分割为几块板,全部用这些板来制作形的游戏。"智慧板"的种类很多,其代表物是由正方形分为七块的"智慧板Tangram"。它出自于中国,称之为"七巧"。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是"七巧合壁"(1803年),19世纪初传入西洋后,它作为游戏又制作了许多新的形而落户西洋。"智慧板"的称谓就是那时的商品的品名之一。另外,"卵形智慧板"是在称之为"SPELENMETPUZZELS"谜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它大约是在19世纪前半"智慧板"普及

  • 标签: 智慧 几何学 正方形 世纪初 图形 制作
  • 简介:中国作为农业文明古国,自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和黄帝元妃西陵氏勤于耕织的精神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耕织活动作为农耕社会维系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需求,也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经济生产,因此鼓励农桑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本文以康熙三十五年《御制耕织》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楼璹系统《耕织》的图像比较,揭示了焦秉贞在《御制耕织对地域特点淡化及普适性图像建构的视觉传达策略,充分展现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将农业与政治、农业与民族关系互相作用的政治目的,并形成了官方文献走入民间的图像案例。

  • 标签: 《御制耕织图》 祀谢 图像符号 蚕神
  • 简介:從盛唐到晚唐,长安法書收藏鑒賞之學的傳承有其譜系,其中一條完整的傳承綫索特别凸顯,即武平一對于東海徐嶠之、徐浩父子的影響,徐浩對于其長子徐璹的悉心教導,對于竇臮、竇蒙兄弟的賞拔,徐浩、徐璹父子形成的東海徐氏書學傳給韓方明,韓方明又傳給入唐求法的日本學僧空海,以上數代鑒藏家皆有書學論著傳世。徐浩的著作和墨迹流傳到晚唐,經追慕者司空輿、司空圖父子之典藏和評論,司空氏的評論又爲史家引用,進而塑造了鮮明的歷史形象。追溯唐代法書鑒藏之學的脈絡,分析典型收藏家的案例及其學術傳承,能够繪出長安文化的一個側影,并将這些法書鑒藏家置于長安的城市空間之中予以觀察,尋求他們之間的地緣關係。唐代法書鑒賞之學追隨内府法書的幾度聚散,由宫廷、貴族之家逐漸走向朝士、文人、"好事者"群體,他們或爲新興士族,或爲科舉之家,或爲貧寒文士,或爲市肆書賈。法書鑒藏至宋代而趨向興盛,即爲唐代後期新興鑒藏之家法乳滋養之結果。

  • 标签: 法书收藏 鉴赏 谱系 交游 长安
  • 简介:《梅福诗轴》墨迹(1)为明代草书大家张瑞的名作。青年书家陈国桢的意临(2),从形质入手,追摹其神采。在操作过程,他把张瑞惯用的左上部撇画、横画向右下内凹及右侧向右下行笔时的笔画向左下凹陷的流畅内扌厌笔势融入到临作之中,使用内背向的微弧形笔势,给人以外部空间有向字内挤压的感觉,造成内部空间紧敛。如“梅”、“福”、“啼”、“当”、“傍”、“绕”、“花”等的横与竖转换的折笔,都写得惟妙惟肖,好似折叠后又要张开的样子,又似弹性十足的钢质夹子,刚劲不挠,极力要恢复到原来闭合的形态。另外,临者还利用汉字的特有型制,因字赋形,给人以随意性的美感。如对“梅”、“福”、“傍”、“竹”、“绕”等字,进行了结构上的重新调整,把左右结构的字或左或右地下错,加重或减轻一侧,造成“从参差求平衡”,“从险峻求稳妥”的视觉效应。这是临作者的创造。把字与字处理得连绵自然,摆脱了原本上个个定位的僵化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临作者在行距处理上,有意拉宽,使作品出现瀑布跌崖,一发不可收的情形,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总之,临作并不局限于斤斤计较点画,而是求其神韵。这一点,临作者做得非常到位,临作是极为成功的。□纵横迭宕临古出新——陈...

  • 标签:
  • 简介:本刊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先生进行专题采访,对话他近年研究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卷的学术成果。针对文物爱好者深入鉴析的愿望以及青年学生的研究需求,访谈分主题徐徐展开,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共计百余条,故此取名《百问千里》。文中夹以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有关的学术调查、研究思路与相互讨论,并佐以珍贵的相关图片,进行连续刊载。在艺术史学界和出版界,这种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形式不啻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于诸位方家的赐正。

  • 标签: 图问 江山图 王希里
  • 简介:中国画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古人称之为“丹青”“水墨”.今人又日”工笔””写意”。虽称谓不同,然其理相通.是为中国绘画发展、演变过程.画史论著的不同界定。”汉魏六朝,画重丹青,唐分水墨、丹青南北二宗。”中国古典绘画在唐代以前是以丹(赤、赭等)和青(青、绿等)两种主色构成的赋彩绘画,故中国画古称“丹青”。中国古典绘画发展到唐宋时期,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绘画在走向高峰期的同时.又因“水墨”画的不断“兴盛”而逐步”丧失”了其在中国绘画中的主流地位。从而使得以“笔墨”为宗的“水墨画““写意画”代替以“赋彩”为主的“丹青画”“工笔画”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故对于中国画的界定就由原来的“丹青”与。水墨”的对应转变为。工“与”写”的对峙了。

  • 标签: 工笔画 画史 “丹青” 绘画发展 考证 概念
  • 简介:道家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另类的理解艺术史图像的角度。人工智能模拟人脑思维的研发与应用,也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什么是人的世界观的角度。中国特色的道家的宇宙论和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说的类比法,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万物普遍联系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定的思维方式保存在诗歌、成语、绘画作品之中。这种反逻辑和博物馆学的分类方式,更接近人脑无意识状态下的自动联想,也正是侯世达所提出的AI在进行深度学习时模仿人类感知的运算方式。

  • 标签: 髡残 内经图 脑科学 神经网络
  • 简介:本刊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先生进行专题采访,对话他近年研究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卷的学术成果。针对文物爱好者深入鉴析的愿望以及青年学生的研究需求,访谈分主题徐徐展开,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共计百余条,故此取名《百问千里》。文中夹以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有关的学术调查、研究思路与相互讨论,并佐以珍贵的相关图片,进行连续刊载。在艺术史学界和出版界,这种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形式不啻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于诸位方家的赐正。

  • 标签: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鉴定委员会 问答 学术研究成果 故宫博物院
  • 简介:在以魏晋"二王"笔法和结体为一统的行草艺术发展史,晚明出现了一个"力矫积习,独标气骨"与主流书法审美标准背道而驰的书家--张瑞.虽然他的行草书让后世褒贬不一,但是笔者从书法史学和艺术审美多元化的角度考察,仍然选择了张瑞这一独具个性的书家和作品来作个案赏临.

  • 标签: 艺术发展史 审美多元化 书法 审美标准 法史学 作品
  • 简介:随着明中期文人花鸟画在吴门地区的发展,此地开始流行一种包含花卉、蔬果、禽鸟、虫鱼等内容繁杂的花鸟画长卷(1)和册页(2)[1],可称其为'花果杂品'[2]。回视文人花鸟画的历史,可以发现这种品类繁杂的花果杂品题材在明中期以前比较少见。一、从四君子到杂品虽然花鸟画成熟于五代,但是直到北宋中叶才开始出现文人花鸟画家。作为对题材

  • 标签: 中期吴 博风 博物君子
  • 简介:《强村校词》在清代词学史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事件。清末民初时期,此类图像与题咏的个案较多,呈现出词心记史的特点。词人如何通过绘展示日常校勘的雅趣,如何通过题咏抒发历史变局下的感怀,如何以校勘为个人事业推动清代词学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与《强村校词》和题咏密切相关。因此而言,在图像和文学的双重视野下,推衍《彊村校词》题咏的意趣和内涵,对于呈现词人在历史变局的心灵书写史不无意义。

  • 标签: 朱祖谋 《彊村校词图》 题咏 词籍校勘
  • 简介:本文以倪瓒《六君子》为例,探讨了“树”的文化功能在宋元时期扩展为比德功能,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中比德哲学思想的沿袭,男一方面是宋元时期绘画对“意”与“逸”的追求的结果。

  • 标签: 倪瓒《六君子图》 比德功能
  • 简介:传顾恺之《洛神赋,曹植远游冠具有南北朝晚期特点,其身衣褒博、袖式阔大,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朝意趣;众神女发式大体保留了南朝“飞天紒”的特征,身衣式样基本与南朝“袿衣”一致;侍臣、船夫、女侍的穿扮也属典型的南朝中晚期服饰样式。在南北朝中晚期图像资料中,多见与曹植、众神女、侍从等仪态近似的人物形象。《洛神赋“银杏”的表现手法,与南朝中晚期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遵循共同的程式。传顾恺之《洛神赋》祖本创作时代很可能是南朝中晚期,不会早于南朝,创作者并非顾氏。

  • 标签: 《洛神赋图》 服饰 南北朝 东晋南朝
  • 简介: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高度成熟的时期,元画一反宋画饱满阳刚的气度,呈现出一派抒情、写意的"淡逸"之境。作为山水画学习不可或缺的临摹阶段,对元画"淡逸"的质感把握尤为重要。通过对黄公望《富春山居》艺术特点的分析研究,将对学生从临摹宋画"重笔"、"重墨"到元画"干笔"、"淡墨"的观念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淡逸 阔远
  • 简介: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18世纪的欧洲风靡一时,形成了一股中国热。在这当中,意大利人马国贤的铜版画《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对欧洲18世纪中国园林热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以往我们在谈论欧洲的中国园林热时,很少留意此套铜版画的作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 标签: 铜版画 避暑山庄 中国园林
  • 简介:历来传统中国文人,以儒为经、道为纬,内心的精神格局常是二者交糅并杂。儒家倡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则主张“万物与我并存,天地合我为一”,出仕用世与归隐遁世这两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当清明政治不可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终极价值难以实现时,他们常常由官场而隐逸山林,由尘世而遁

  • 标签: 陶渊明 陈洪绶 《归去来兮辞》 古代知识分子 周亮工 终极价值
  • 简介:鲁·马提尼[1],20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雕塑家.他1889年8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Treviso小镇的一个贫寒家庭.贫寒的家境使他难以有机会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教育,直到12岁他才幸运地到了一家金首饰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非常希望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贫寒家境的现实使他发现了适合自己的不用花费的艺术追求--他的第二个至爱:雕塑.

  • 标签: 司顿斯 大师阿图鲁 安东尼·司
  • 简介:“再影像:光的实验场——2015三官殿一艺术展”,通过其所汇集的20位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家的作品,对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发展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梳理,并深刻反思与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展览的具体内容出发,旨在重新界定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概念,并对其内涵、流变与公众关系进行探讨,同时也对影像艺术的合理性发展进行“再”思考。

  • 标签: 影像艺术 再影像 光的实验场 流变 发展走向
  • 简介:以国图藏手抄本《绘宝鉴》题跋的内容的整理与考释为例说明画学、画论古籍题跋自身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是文人学者思想精华之所在,由于做题跋者大多是文化史上有影响力的学者。故将此类书画类题跋的研究置于规范化的总体格局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史研究意义。

  • 标签: 抄本《图绘宝鉴》 题跋 唐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