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化服务在耳鼻喉科围手术期的运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至12月入院的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全程医护一化服务,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出院患者满意度达96%,比开展前满意度92%有提高。结论通过医护一化服务在耳鼻喉科围手术期的运用,能有效加强医护患三方的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总结手术经验。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2月,以PKP治疗患者110例,调取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效者80例,未见无效者;显效者疼痛遗留率、伤椎部位活动受限率低于控制者,显效者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年龄、术前VAS评分、术前伤椎Cobb角、住院至手术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较好,但有必要及早手术。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增生症 脊柱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现阶段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在《药物化学》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问题域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的,提倡网络辅助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 标签: 网络辅助教学 药物化学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良孕产史以及不育不孕患者的外周染色进行分析检查,指导妊娠以及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方法将我院在时间段2009年8月~2015年10月区间内所收治的具有不良孕产史的不育不孕患者共计500例纳入本次临床研究范畴,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外周血染色核型异常检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研究中纳入500例受检对象经外周血染色核型检查,共发现异常核型28例,检出率为5.60%(28/500)。28例检出异常核型者中19例(67.86%)为多态性,6例(21.43%)为平衡易位,3例(10.71%)为嵌合体。多态性异常核型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异常类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育不孕、不良孕产均与染色异常相关,需通过染色核型检查的方式完善产前诊断,指导优生优育。

  • 标签: 不育不孕 不良孕产史 外周血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微脑炎脑病(MERS)伴可逆性胼胝压部病变(RESLES)的MRI诊断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放射科收治确诊的12例RESLES患者,均经MRI影像确诊,通过临床资料和相关检查记录整理,回顾性分析该12患者MRI影像学特点。结果MRI影像显示RESLES病灶部位均局限分布于胼胝压部,T1WI上多呈稍低信号;DWI序列可见明显高信号;ADC上12例均呈低信号;短期对症治疗后病灶异常信号均恢复正常,T1WI和DMI显示病灶消失,异常信号均恢复正常。结论MRI可为MERS伴RESLES临床确诊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轻微脑炎脑病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椎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共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半椎切除短节融合术,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效果均为良好,患者术后Cobb`s角冠状面畸形局部弯角度、全主弯角度、头侧代偿弯角度、尾侧代偿弯角度、矢状面畸形椎后弯角度相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切除短节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半椎体切除短节融合术 先天性脊柱侧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翘散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扁桃炎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经风热型扁桃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克林霉素注射液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银翘散加减治疗,均治疗观察3天。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5%)均较对照组(85.0%)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扁桃炎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银翘散加减治疗 肺经风热型扁桃体炎 克林霉素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出血患者通过一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急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一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急诊科救治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明显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5.96%、66.66%,观察组痊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一化急救护理模式用于脑出血急救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浅表膀胱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予以观察组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效果明显,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 浅表膀胱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接受椎成形术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椎后凸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Cobb角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采用椎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伴肺动脉闭锁行肺分流术患儿的护理经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间断的低流量氧气吸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安全,对患儿至关重要;同时严密的围术期护理,包括心功能的维护,保持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平衡,给予合适的呼吸机参数,维持分流血管的通畅,预防并发症,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体肺分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晚期多发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7例经彩、CT及膀胱镜下活检确诊为晚期多发膀胱癌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实施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结果7例患者经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时出血量极少,术后肿瘤完全切除4例,3例已穿透膀胱壁很少部分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结论对于晚期多发膀胱癌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完全切除,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晚期多发膀胱癌 髂内动脉分支栓塞 肿瘤电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聚、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聚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聚、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聚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聚、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水平最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聚、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D-二聚体 CRP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技术运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伴有骨质疏松的椎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予以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予以B组以A组为基础加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骨折恢复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骨折恢复情况均明显差于B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技术运用在伴有骨质疏松的椎骨折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且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经椎弓根植骨技术 伴有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成形术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行球囊扩张椎成形术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俯卧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行球囊扩张椎成形术,围手术期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疗效确切,无并发症。结论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成形术者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手术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住院时长,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多种术式的椎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单纯经皮椎成形术(PVP),定位PVP组;另一组患者接受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为PKP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减轻,24小时后,两组患者都可下床走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发现,两组评分均下降,而PKP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比另一组多(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明显得到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相比较发现,PKP组明显少于PVP组的术后并发症。结论椎成形术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相比较之下,PKP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VP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染色核型在白血病前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白血病前期患者65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例,PNH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可疑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临床确诊MDS28例,可疑MDS8例,行骨髓细胞核型分析和基因诊断。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未见染色核型异常;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未见染色异常。结论在白血病前期鉴别诊断中,骨髓细胞染色核型检测分析意义重大,能发现MDS和可疑的MDS。

  • 标签: 白血病前期 鉴别诊断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B超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颈前路椎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就诊并接受颈前路椎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患者术前平均JOA为10分,术后为15分,有显著差异(P<0.05)。Odom功能评分中,术后满意率为95.3%,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颈前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主张对轻型病例应首选非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或病情较重者,首选颈前路手术治疗。

  • 标签: 颈前路手术 椎间盘突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瘤致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MRI鉴别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有50节椎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观察组患者主要有48节椎由肿瘤转移引起的,对两组患者MRI检查中形成的椎体形态、信号、后缘、椎弓根等进行比较,分析MRI增强后,椎病变的表现。结果研究表明,MRI鉴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形态主要有楔形和凹陷形,而骨转移瘤患者MRI鉴别的椎为倒楔形、扁平形,两组患者的MRI诊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椎后缘形态和椎弓根受到的破坏、MRI增强后的形态、椎管内软组织等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通过对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导致的椎压缩性骨折MRI检查,患者的相关特性均有明显的改变,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转移瘤致椎体 压缩性骨折 MRI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