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艾滋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艾滋病患者,分组应用不同的国产抗病毒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后,A组的耐药率(6.52%)显著低于B组(13.04%)和C组(15.21%),差异显著(P<0.05)。三组的HIV-RNA转阴(即指HIV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此期间,三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依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均可产生HIV-RNA转阴效果,但是其中AZT+3TC+EFV的耐药性较低,更适合应用于AIDS的临床治疗,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验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传染科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3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PreS1阳性率为61.9%,HBV-DNA阳性率为73.02%,HBeAg阳性率为63.49。组间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清中HBV-DNA含量的提高,PreS1阳性率会随之增长,且同等情况下高于HBeAg阳性率。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表示乙肝病毒较为活跃,并开始复制,而且其阳性率与病毒量呈正增长,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肝损伤的重点标志,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病毒唑抗感染,治疗组采用炎琥宁加用蒙脱石散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显效率为68%;对照组显效20例,显效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 蒙脱石散 小儿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使用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儿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满意度高,可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使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抽选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组,Ⅰ组(n=19)按常规内科标准进行治疗,Ⅱ组(n=19)在常规用药下接受益心舒胶囊口服,对比评估两组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Ⅱ组患者的心肌症状疗效显著优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CK、CK-MB等各项心肌酶谱指标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相比Ⅰ组在上述各项心肌酶谱指标值上显著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使用益心舒胶囊治疗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益心舒胶囊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采用单纯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联合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70%及93.62%,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其乏力、纳差、腹胀及肝区不适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优于联合组(P<0.05),同时,经治疗后,联合组患者ALT、AST、TBIL及TBA水平分别为(56.61±11.68)U/L、(51.73±9.65)U/L、(23.41±3.65)U/L及(5.71±1.24)U/L,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P<0.05)。结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虎驹乙肝胶囊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应症状,并提高其肝功能水平,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虎驹乙肝胶囊 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物,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流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运用在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TBIL、2hPG以及FBG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整体护理 糖尿病 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给与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支持,病情观察,同时加强对药物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抗结核治疗 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山区50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均进行抗病毒治疗,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的病毒载量。结果500例患者,有15例因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有5例患者死亡,坚持治疗满1年的患者有422例,所占比例为87.92%(422/480);用药后,患者轻微不良反应403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96%,其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多数的不良反应没有处理之后自动消失;有416例患者缺血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有14例患者病毒载量小于100拷贝/ml,病毒抑制有效率为86.0%。结论对天山区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的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可供临床参考与应用。

  • 标签: 天山区 艾滋病 抗病毒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将100例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单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咽部红肿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可有效缓解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可作为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一个不错选择。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呼吸道病毒感染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共11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59例,采用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和治愈时间分别为(1.6±0.3)天、(1.4±0.6)天、(1.3±0.2)天和(2.2±0.6)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8%,研究组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系统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于2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前后,对两组患儿心肌酶情况以及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本次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心肌酶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儿各项心肌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另外,观察组患儿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同时还可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同时促进患儿心功能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利巴韦林注射液 磷酸肌酸钠 心肌酶水平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82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疗法、对症处理和补液,治疗组增加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止泻时间、其他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大便性状积分、排便间隔。结果治疗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其他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大便性状积分、排便间隔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大便性状积分、排便间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排便和其他症状,改善患儿预后,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运用昔洛韦与纳洛酮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时间段的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22例。随机选其中61例设为A组,给予阿昔洛韦与纳洛酮治疗。另61例设为B组,并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A组疗效有效率96.7%。B组疗效有效率86.9%。A组疗效有效率比B组高,对比显著(P<0.05)。A组后遗症发生率6.6%。B组后遗症发生率18.0%。A组后遗症发生率比B组低,对比显著(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使用昔洛韦与纳洛酮可取得良好疗效,能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阿昔洛韦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MVIgG抗体。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MVIgG抗体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38)。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与CMV感染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巨细胞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症筛查中的意义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167例妇科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同时收集宫颈外口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正常或炎性病变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数最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感染率最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Ⅲ级、浸润癌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为10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8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口服中药、静脉滴注喜炎平及化痰散外敷的方法进行,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白细胞、影像学差异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胸部X线检查发现对照组炎性面积更大,阴性结果占比更大。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易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小儿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并滤除白细胞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MB-P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灭活过程中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光照强度和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亚甲蓝又存在致突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有效的亚甲蓝释放浓度下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同时还要保证不能过多地破坏血浆中的重要成分,需要通过加强对原辅材料和制备过程的联合控制,达到在提高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的目的,目前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而如何有效保证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采取高标准高质量的控制措施极其重要。

  • 标签: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