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为多种疾病所引起,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双侧肺部浸润性病变。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多种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是参与ALI/ARDS两个主要因素,对ALI/ARDS的发病机制起关键作用。核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基因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它在ALI/ARDS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年NF-κB与ALI/ARDS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因子-ΚB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0,2,4,6,8Gy不同剂量γ-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为阐明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特点和机理以及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3.6和9.3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后24h当照射剂量为2,4,6,8Gy时,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得5.5,8.1,9.3,9倍。(2)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在照射后急剧减少,与淋巴细胞凋亡成相反趋势,提示凋亡可能是急性照射后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途径之一。(3)透射电镜观察表明,6Gyγ-线照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出现早,中,晚期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4)DNA凝胶电泳显示2-6Gy照后4和8h,胸腺淋巴细胞出现特征的DNA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后8h凋亡率约为照前值的4.2。(5)照射后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二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细胞凋亡在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辐损伤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Bax和Bcl-2蛋白参与了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

  • 标签: 胸腺 淋巴细胞 辐射损伤 特点 机理 淋巴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结果:120例均于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治疗。其中48例出血停止,56例腹腔镜下止血成功,16例腹腔镜下行脾脏切除术。90例避免了剖腹手术,占75%。结论:腹腔镜可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且较腹腔穿刺、腹腔灌洗及剖腹探查简便易行。

  • 标签: 腹部损伤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研究蕨麻素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半乳糖胺(D-GalN)和对乙酰氨基酚(AAP)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TBA法、DTNB法、CHOD-PAP法和IFCC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甘油三酯(TG)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蕨麻素具有促进肝脏糖原合成和提高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P<0.01),可明显降低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1)及提高血清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活力(P<0.01),可使AAP致肝损伤小鼠的ALP活性显著下降,并降低血清中TG含量.结论蕨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机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加强解毒能力机制发挥抗损伤作用.

  • 标签: 蕨麻素 化学性肝损伤 肝保护 丙二醛 谷光甘肽
  • 简介: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辅助膀胱训练的作用及局限性。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间歇导尿、间歇导尿并口服阿夫唑嗪的方法,并观察疗效加以比较。结果:以治疗后残余尿量降低至可以停止间导或减少间导次数为有效。经过四个月的观察,间歇导尿组和间歇导尿加口服阿夫唑嗪组膀胱训练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达到效果的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膀胱训练的方法中,阿夫唑嗪加间歇导尿的方法并不比单纯间歇导尿的方法优越,用于辅助膀胱训练时应注意适应症,以减少病人在膀胱训练中的费用。

  • 标签: 膀胱训练 阿夫唑嗪 脊髓损伤患者 临床观察 Α1受体阻滞剂 间歇导尿
  • 简介:远侧桡尺关节损伤的病人并不少见.一部分合并有腕部或前臂骨折损伤,例如Colls,Smich、Galeszzi骨折等,这部分比较容易诊断,即使没有明确诊断出远侧桡尺关节损伤,在处理骨折整复过程中也使桡尺关节得到了整复和固定,所以漏诊漏治的较少.

  • 标签: 单纯性远侧桡尺关节损伤 漏诊 原因分析 诊断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是影响预后、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ARDS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它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本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这类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型颅脑损伤 并发 进行性呼吸困难 病理改变
  • 简介: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面积烧伤后早期炎性介质、氧自由基产生和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保护作用。 方法 贵州三系雄性小型猪12只,造成背部35%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A组,6只)、UTI治疗组(B组,6只)。B组动物于伤后1h给予UTI5000Ukg,缓慢静脉滴入;A组动物给予等量等渗盐水,3次d,直至动物处死。分别于动物烧伤前(A、B两组各随机选取4只动物抽取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伤后6、24、48、72h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 结果 伤后6h,各组动物血清TNFα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尤以A组明显,高峰为伤后24h,随后呈下降趋势。B组各时相点TNFα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6的改变与TNFα基本一致。A组动物伤后6~72h血清MDA较伤前显著升高,SOD消耗明显增多。B组各时相点MDA含量均低于A组...

  • 标签: 烧伤 小肠黏膜 乌司他丁
  • 简介: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瓣、骨皮瓣、肌腱骨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结果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瓣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软组织损伤 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 手指复合损伤 手术适应证
  • 简介:背景:微骨折技术常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虽然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但有关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尚不多,本研究旨在分析骨修复技术影响临床结果的因素。方法:48例关节稳定性正常、有症状的单发股骨髁全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微骨折技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至少24个月,采用公认的功能评分系统、主观评分及软骨敏感MRI扫描序列进行前瞻性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优良者32例(67%),可12例(25%),差4例(8%)。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国际膝关节论证委员会(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身高体重指数小可以获得日常生活能力和SF-36的高评分,身高体重指数〉30kg/m^2者得分最差。术前病程短于12个月者可以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p〈0.05)。24例接受MR检查的病例显示13例(54%)软骨修复、充填好,7例(29%)充填中等,4例(17%)充填差。充填程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所有充填好的病例功能均有所改善,而充填差的病例不仅功能改善有限,而且24个月后出现功能评分降低。结论:通过2年以上的随访证实,采用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术后功能。软骨修复、充填好,身高体重指数小及术前病程短者可以获得最佳的短期疗效。身高体重指数大对短期疗效有负面影响,软骨修复、充填差的病例疗效维持时间短。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膝关节软骨损伤 治疗性研究 微骨折 分组研究 身高体重指数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检测诊断脑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TCD动态检测58例GCS<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其中脑死亡组22例,存活组36例。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也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椎基底动脉相应指标。结果深昏迷患者MCA平均流速<10cm/s,两条以上的血管出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或钉子频谱,血流方向指数(DFI)<0.8,是提示脑死亡的可靠指标。颅内压(ICP)50mmHg是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临界压力指标。结论TCD预示和确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死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脑死亡 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 TCD 血流 经颅多普勒检测
  • 简介:目的明确胰岛素是否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具有毒性或者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人腹膜间皮细胞细胞株,传代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HPMC的增殖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示细胞损伤,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及计算凋亡细胞百分比.分为单纯培养基对照组,4.25%葡萄糖组,不同浓度胰岛素组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加4.25%葡萄糖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25%葡萄糖致LDH水平明显增高,并显著降低MTT渗入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百分比;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PMC增殖无影响,不同浓度胰岛素24h后可明显升高LDH水平(P《0.05),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12h均后导致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组12h、24hMMT渗入量较葡萄糖组明显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浓度大于25U/L胰岛素加葡萄糖组作用24h后与葡萄糖组相比显著降低LDH水平(P《0.05);不同浓度胰岛素加葡萄糖组作用12h后与葡萄糖组相比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能导致HPMC损伤、诱导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缓解高糖对HPMC的毒性作用.

  • 标签: 胰岛素 高糖 人腹膜间皮细胞 增殖 损伤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治疗(RG)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的第45分钟、缺血再灌注后1h、2h及4h四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10%左肺匀浆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含量、肺组织干/湿重比值(D/W)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TNF-a、ICAM-1含量在IR组缺血再灌注后台量明显增加。较S、RG组显著增高(P〈0.01);(2)IR组SOD含量较S、RG组同时间点均显著下降(P〈0.01);RG组减少的程度明显小于IR组(P〈0.01).IR和组的RG肺组织D/W比值都呈进行性下降;(3)IR组肺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炎性液体渗出渐显著,RG组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较IR组减轻。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谷胱甘肽 肿瘤坏死因子 胞间粘附分子1 动物替代试验 大鼠
  • 简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往往并发肺部感染,病情多危重,是治疗的难点,通过我科1995-2002年8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2例,占90%,阴沟肠杆菌4例,占5%,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5%,这些菌种可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引起多重耐药,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抗生素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桡神经最容易受压的部位是上臂外侧、桡神经沟部,此处紧贴肱骨,当睡眠位置不良,压迫时间过久,易损伤桡神经.特别是酒醉大睡后,发觉垂腕,故西方人称之为"周末综合征".作者将本院自2001~2003年诊治的42例上臂桡神经受压损伤的神经肌电图检查报告如下.

  • 标签: 桡神经 上臂 神经肌电图 损伤 受压 检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损伤出血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直肠癌根治术中损伤骶前静脉致大出血病例.结果10例中7例术中行纱布填塞压迫止血,3例行骶骨胛图钉按压法止血.10例患者术中止血效果满意,无术后再出血及死亡.结论骶前纱布垫压迫,骶骨胛图钉按压法是术中骶前静脉损伤发生出血时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直肠癌手术中应高度警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骶前静脉出血

  • 标签: 直肠癌 骶前静脉 损伤出血
  • 简介:1临床资料患男,20岁,某部战士。因双侧腋臭于1998年10月2日在局麻下行双侧腋皮切除术,手术顺利,术毕检查双上肢感觉、运动正常。术后嘱患者持续抬举双上肢双手抱头置于枕部,肩关节呈过度抬举外展位(超过100°),以防伤口愈合后遗留疤痕挛缩影响上肢活动,在起床及头颈部活动时始终保持此姿势,术后第2天,诉右上肢麻木、无力,不能抬举,手握力差。检查:切口无红肿,右上肢外侧皮肤感觉稍减低,多处压痛敏感;肩关节外展肌力2级,前屈、后伸、内收肌力3级;肘、腕关节伸屈肌群肌力3级;拇对掌功能稍受限,手指

  • 标签: 腋臭手术 上肢过度抬举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在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48例,术后均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并给予脱水、促醒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存活32例(66.7%),其中良好21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6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的良好术式.

  • 标签: 骨瓣 开颅治疗 额颞部颅脑损伤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