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胸外科手术术后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出90例心胸外科手术病患,视护理服务的差异把他们列为护理组I和护理组II,两组都是45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II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护理组I的并发症诱发率是17.8%,护理组II是6.7%,护理组II低于护理组I,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I的护理满意度是88.9%,护理组II是97.8%,护理组II高于护理I,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胸外科手术术后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降低并发症诱发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胸外科 手术 深静脉置管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形成支架内血栓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入院进行PCI的60例AMI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直接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术后发生死亡的概率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在PCI中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可显著减少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可为再次PCI争取更多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内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中海贫血的孕妇静脉平均红细胞体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8例地贫孕妇,分为三组其中α地贫组23例,β轻型地贫22例,β中间型地贫23例。测定其静脉中MCV,RDW含量,并与健康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α地贫孕妇组和中间型地贫的孕妇组MCV,RDW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的血常规检查结果MCV下降,RDW上升,并应排除缺铁性贫血,作血红蛋白分析。MCV,RDW值的测定,简单、方便、快速,可作为诊断地贫初筛方法之一。

  • 标签: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地中海贫血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8例,根据患者之后采用的护理康复情况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共有38例患者。观察组共50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的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率、致残率以及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egl-Mevyer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且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 康复护理 致残率 康复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经腋静脉、贵要静脉和颞浅静脉PICC置管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新生儿121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成3组,腋静脉组(n=29)患儿经腋静脉进行PICC置管,贵要静脉组(n=35)患儿经贵要静脉进行PICC置管,颞浅静脉组(n=57)患儿经颞浅静脉进行PICC置管,比较3组置管方式的临床情况。结果腋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55%,贵要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43%,颞浅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98%,3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患儿穿刺时间短于贵要静脉组、颞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并发症率20.69%,贵要静脉组并发症率28.57%,颞浅静脉组并发症率10.53%,颞浅静脉组患儿并发症率低于腋静脉组、贵要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腋静脉三种方式各具优劣,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安全、适宜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腋静脉 贵要静脉 颞浅静脉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探讨对象,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将所有纳入研究讨论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脑血栓患者。对照组脑血栓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脑血栓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护理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90.00%,比对照组高27.50%,两组脑血栓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患者 康复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静脉留置针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顺行穿刺方式,试验组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静脉穿刺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患者的浅静脉进行有效保护。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逆行静脉穿刺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栓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降低脑血栓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6月~2017年的6月我科所诊治的47例脑血栓病患,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情感、服务、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的效率,促进治疗安全性与患者的恢复效率提高,也让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更加满意。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给临床护理提高理论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1月份至2017年6月份医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细节组,每组患者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细节组采用细节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CSS评分低,MBI评分高,住院时间短,溶栓延误时间时间少;急性溶栓成功率高,出院后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到脑血栓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溶栓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细节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为新生儿提供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接收94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为常规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护士为常规组患儿提供股静脉穿刺采血,为研究组患儿提供外周静脉穿刺采血,评价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情况、评估患者采血后标本溶栓率及皮肤紫绀发生率。结果常规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0例(85.11%),研究组47例新生儿中,穿刺一次成功率为45例(95.74%),研究组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χ2=6.525,P=0.011)。常规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12.77%,皮肤紫绀发生率为17.02%,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发生率为4.26%,研究组患儿皮肤紫绀发生率为6.38%,研究组患儿采血后标本溶血、皮肤紫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外周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采血后新生儿出现皮肤紫绀、标本溶血率较低。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股静脉 采血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自2014年的8月~2017年的1月所诊治的95例脑血栓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施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的IMT值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更加明显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能起到非常满意的效果,能帮助患者调节血脂,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保障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间入住我院的60例脑血栓患者为考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护理组患者优质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入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平均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对脑血栓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治疗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共72例脑血栓患者。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4.44%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72.2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家庭负担,提高机体康复速度,改善生活水平,可见优质护理值得对脑血栓患者应用,从而获得患者和家属高度认可与满意。

  • 标签: 健康教育 脑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生病选择静脉输液,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儿科护士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笔者在儿科工作近20a的体会,浅谈一下小儿静脉穿刺,希望对我们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 标签: 穿刺术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下肢骨折患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0位下肢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从术后第二天开始,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3.33%。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常会由于心理因素影响到疼痛阈值,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对疼痛的关注程度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下肢骨折 心理护理 疼痛程度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