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AL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其输血治疗分别为普通血液成分和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比较两组在诊治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照研究,在临床诊治AL患者时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有效降低了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并避免了因患者感染带来的死亡风险,大大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检查,探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为日后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DR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分析的对比。结果病历显示80例患者总体骨折数共确诊了120处,经过DR平片检查共检出85处骨折,检出率为70.8%,采用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共诊断出113处骨折,检出率为94.2%。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创伤性骨折检出率较高,大大降低误诊率,能够为设计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其标准化操作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患淋巴结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通过标准化的淋巴结组织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的免疫运用于组织化学上的染色,对照组患者未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比较各组免疫组化的染色切片上相关请况。结果观察组切片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切片优良率(54.17%),P<0.05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结论通过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化穿刺技术,可明显地提高染色切片整体优良效果,提供更可靠的诊断参考,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淋巴结病理组织 标准化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4例行口腔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翻瓣)和观察组47例(不翻瓣),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实施、术后肿痛、术后抗生素使用、术后激素使用等时间方面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种植成功率方面,观察组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结论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应用在口腔种植术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 不翻瓣 口腔种植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加以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录入接受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有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如下,即观察组共计50例给予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同样随机纳入50例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各项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经上述治疗配以相关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相关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对护理满意程度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急诊接受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CBP)治疗的患者辅以个性化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减轻因疾病带来的不适、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血液透析 血液净化技术 持续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80例,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患者的病变形态、范围和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食管病变程度和范围方面,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于食管病灶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两种检测方式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都非常高,可以使用窄带成像技术代替碘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碘染色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为其采取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为其进行扫描结果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图像质量评分与噪声值上则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高低不会影响螺旋CT扫描结果,但是低剂量可减少放射剂量,更加安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癌 腹部扫描 低剂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采取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骨科接受诊治的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采取微创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33%要低,显著差异使统计学成立(P<0.05);此外,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采取微创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 标签: 创伤骨科 微创技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于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肺部小结节扫描的388例患者,在第一次检查的时候均行常规剂量CT扫描,第二次复查的时候则行低剂量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节检出率以及辐射剂量。结果结节检出率常规剂量检查出结节数与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出结节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除形态学扫描结果,低剂量CT扫描方式剂量长度乘积、权重CT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部小结节患者,在临床中行低剂量薄层CT扫描效果理想,敏感性较高,而且辐射剂量较低,更能够被接受以及认可,应当推广以及普遍应用,价值可观。

  • 标签: 低剂量薄层CT扫描 肺部小结节 常规剂量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8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50.15±1.21)min、术中出血量(120.15±2.01)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通过奇偶法将80例手术患者分配到两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为一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无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01±0.91分(观察组)、3.82±0.87分(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要低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观察组)、27.5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术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无痛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在纳米碳示踪剂引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疗效、血清IL-17和IL-10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实验室IL-17和IL-10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缩短术中时间,利于病灶定位的作用,并能很好地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的清扫。

  • 标签: 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直肠癌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手外伤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1月01日至2017年11月02日,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处理措施);并对两组手外伤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疗效、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5.56%,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并且还能减少感染几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感染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的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 标签: 儿童 全脑 全脊髓 放疗 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技术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30例,采用呼吸训练护理技术,观察2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比值。结果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比值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训练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质量,预防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训练 肺功能指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在常规磁共振平扫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患者实施扫描,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的ADC值与肝转移瘤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囊肿患者(P<0.05)。结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提供良好参考依据,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鉴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24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于综合方式模式中,在实施前后予以问卷调查,对比实施前后居民情况。结果实施后居民疾病知晓率等相关指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2016年6月收缩压为(120.55±6.24)mmHg、舒张压为(76.55±1.93)mmHg,2017年6月分别为(120.7±7.56)mmHg、(74.7±3.66)mmHg,实施后研究对象的血压水平略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应用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 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技术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