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早产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共168例早产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新生儿医学指数评估表进行观察。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医学指数及分娩方式是影响早产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早产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一般状况良好的早产可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对医学指数较高及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时间较长的早产可选择一定的干预策略改善其口腔运动功能,医护人员需结合早产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解决经口喂养问题。

  • 标签: 早产儿 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2月在江、浙、沪地区医院确诊的CHF患者308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CHF体重管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CHF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以及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影响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及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结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维度是体重监测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较高和较低的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较差,应制订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教育方案,提高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体重监测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脐静脉置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管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为新生儿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择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前(2014年7月至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223例患者(共透析17617例次)设为对照组,选择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后(2015年1月至6月)配合进行血液透析的223例患者(共透析17281例次)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每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weightgain,IDWG)、IDWG/干体重比值(interdialyticweightgain/dryweightratio,IWGR%)指标及血液透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IDWG、IWGR%、血液透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IDWG、IWG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患者透析间期IDWG,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体重 预警脸谱 健康教育
  • 简介:总结7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经鼻无创辅助通气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经验。相关的并发症有气压性创伤、鼻腔或咽喉部堵塞、鼻部皮肤损伤、胃肠胀气、头型异常。护理中需保持患儿安静舒适,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保持气道通畅,保护鼻部皮肤,合理胃肠减压,同时保护好患儿头型发育。74例患儿中,65例预后良好,无肺部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8例,死亡1例。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无创通气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中采用保温护理。观察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低温发生率、寒战发生率、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血糖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保温能有效降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中低体温反应,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苏醒,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 标签: 子宫肌瘤手术 手术中保温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复温管理措施对在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急诊就医时发生体温的72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的体温护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综合体温管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24h的生理参数和血气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2、4、6、8、10、12h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12h的pH值变化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仅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体温管理措施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体温患者复温,提高生理和血气指标的稳定性,对改善体温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低体温 复温 血气分析 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