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呼吸道管理对老年胃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65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呼吸道管理,对比两组术后肺部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干预组术后肺部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呼吸道管理可减少或预防老年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呼吸道管理 胃癌 肺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纤维化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脂模型(HC组)β3-AR激动剂干预组(BRL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BRL组血清TC、TG、ALT、AST、HATGF-β1水平分别为(1.95±0.43)mmol/L、(0.82±0.31)mmol/L、(71.02±11.34)U/L、(165.18±39.11)U/L、(159.64±32.50)ng/ml(0.92±0.54)μg/ml,显著高于HC组分别为(1.77±0.34)mmol/L、(0.59±0.23)mmol/L、(54.48±8.64)U/L、(134.12±37.16)U/L、(95.57±19.47)ng/ml(0.75±0.51)μg/ml,P〈0.05,它们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9±0.25)mmol/L、(0.35±0.19)mmol/L、(32.26±7.13)U/L、(119.64±35.16)U/L、(76.26±13.34)ng/ml(0.69±0.46)μg/ml,P〈0.05];BRL组肝组织匀浆SODGSH-Px水平分别为(46.31±16.39)×103U/gprotein(98.64±19.33)mg/gprotein,显著低于HC组(79.26±15.34)×103U/gprotein(126.34±21.56)mg/gprotein,MDA水平为(8.16±0.92)μmol/L/gprotein,显著高于HC组(5.76±0.88)μmol/L/gprotein(P〈0.05),而在NC组则分别为(113.34±12.26)×103U/gprotein、(175.59±26.34)mg/gprotein(2.71±0.64)μmol/L/gprotein,与前两组比,差异显著(P〈0.05);BRL组肝组织脂肪变性、炎性浸润、气球样变肝纤维化评分分别为(2.71±0.34)、(2.38±0.41)、(0.86±0.21)(4.19±0.40,显著高于HC组分别为(1.94±0.34)、(1.76±0.34)、(0.61±0.16)(3.02±0.34),P〈0.05.结论β3-AR激动剂可加重NAFLD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氧化应激损伤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究牙周干预对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治疗增效效果。方法:选取20164-20174我院就诊120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调查,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联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牙周干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附着丧失)、SBI(龈沟出血)、PD(探诊深度),分析牙龈炎程度与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间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SBI、PD间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L、SBI、P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对牙龈炎程度与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间关系可知二者间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治疗过程应用牙周干预可显著改善口腔内环境,与传统联疗法合用可明显降低胃内HP阳性率,效果更优于单纯使用传统联疗法。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胃内幽门螺杆菌阳性 增效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363(miR-363)靶向调控E2F转录因子3(E2F3)表达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Lipofectamine法将miR-363抑制剂或其阴性对照转染到HepG2细胞,继续培养48h,收获细胞,采用四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miR-363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E2F3、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HepG2细胞增殖率为(96.4±9.7)%,显著高于抑制剂处理组【(72.3±6.5)%,P<0.05】,凋亡率为(8.2±1.4)%,显著低于抑制剂处理组【(9.7±0.8)%,P<0.05】;对照组HepG2细胞miR-363mRNA相对水平为(1.0±0.1),显著高于抑制剂处理组【(0.6±0.2),P<0.05】,E2F3蛋白表达为(1.0±0.1),显著高于抑制剂处理组【(0.6±0.1),P<0.05】,而对照组HepG2细胞Bax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4±0.0)(0.5±0.1),均显著低于抑制剂处理组【(0.6±0.1)(0.7±0.0),P均<0.05】。结论miR-363可靶向调控E2F3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本研究结果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HEPG2细胞 微小RNA-363 E2F转录因子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方法20121~201612收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采用左肝蒂阻断行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40,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左肝外叶切除治疗33,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4.0±57.4)min(216.0±33.8)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3±1.2)d(5.2±1.5)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9±7.5)h(47.3±11.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2)d(16.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差(P〉O.05)。结论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常规手术治疗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2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胺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4.78%,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水平均显著下降,血小板计数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3.04%)、对照组(10.8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好控制患者腹腔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谷氨酰胺 亚胺培南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 简介:胃肠肿瘤预后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密切关系,胃肠镜筛查已成胃肠肿瘤早诊早治重要手段。然而,胃肠镜检查质量及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如胃肠道准备情况、术前准备用药等,目前胃镜检查术前准备准主要包括黏液溶解剂、祛泡剂等。本文就胃镜检查术前准备用药进展作综述。

  • 标签: 胃镜 胃镜检查 准备用药 研究进展
  • 简介:ERCP是目前诊治胆道疾病重要手段,但对胆管黏膜直视下诊治存在局限性。直接经口胆道镜(DPOC)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内镜送入胆管直视胆管黏膜,从而完成对胆道疾病诊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ERCP黏膜诊断不足。近年来,直接经口胆道镜技术发展迅速,目前DPOC常用技术主要有胆道子母镜、超细内镜+辅助器件及SpyGlass系统,这些方法各有特点,本文针对目前DPOC这3种主要方法临床应用情况做综述。

  • 标签: 胆道疾病 直接经口胆道镜 胆道子母镜 超细内镜 SpyGlass系统
  • 简介:目的了解惠州地区居民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并探讨预后影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5GIST患者病案资料(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随访登记患者生存时间,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GIST患者主要有血便、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其中血便102(61.82%),腹痛117(70.91%),腹胀141(85.45%),不同肿瘤部位GIST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cm11(6.67%),2~5cm55(33.33%),5.1~10.0cm53(32.12%),〉10cm46(27.87%)。核分裂像/50HPF:≤5138(83.64%),61015(9.09%),〉1012(7.27%)。CD117阳性155(93.94%),CD34阳性132(80.00%),SMA阳性65(39.39%),S-100阳性13(7.88%)。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肿瘤直径〉10cm12,胃间质瘤肿瘤直径最小.结直肠间质瘤Fletcher分级最高.不同肿瘤部位GIST患者肿瘤直径、Fletcher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随访151(91.52%)患者,其中复诊随访36,电话随访98,家访17,其中6死于其他疾病,4意外(自杀、车祸),患者1、3、5生存率分别为89.95%、72.02%66.98%,平均生存时间为(23.3711.51)。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年龄、Fletcher分级、13服IM治疗均是GIST患者生存率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为血便、腹痛、腹胀,免疫组化可作为临床诊断GIST常用指标,Fletcher分级评估患者预后.13服IM靶向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长病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风险增加,进而发展为UC相关性结直肠癌(UC-colorectalcancer,UC-CRC)。UC-CRC是长病程UC患者最为严重并发症。多数UC-CRC都是由异型增生发展而来,因而识别高危人群,早期监测诊断有着极其重要价值。目前临床上监测主要依靠内镜+病理活检,随着技术发展,新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创新和应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可用于早期UC-CRC监测。本文就目前UC癌变监测现状、内镜监测及生物标志物监测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监测 内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慢性胃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89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胃镜检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慢性胃炎相关性。结果:所选189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有182患者慢性胃炎,口腔扁平苔藓症状与胃炎程度具有相关性,白色条纹状苔藓患者多为浅表性胃炎,充血糜烂状苔藓患者多为浅表-萎缩性萎缩性胃炎;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效果与胃炎程度有关,浅表性以及浅表-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萎缩性胃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慢性胃炎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慢性胃炎 关联性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类起源广泛、弥散于各器官组织神经内分泌系统异质性肿瘤。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术前误诊率高。肝脏原发性与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同源性,血清标记物病理检查无法区分两者,需综合多方面检查排除肝外原发病灶。本文就PHNEN诊断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肿瘤 诊断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免疫学机制深入研究,其治疗药物已由传统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发展至静脉或皮下注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整合素拮抗剂。但由于上述药物给药方式、长期使用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疾病时失效或失应答,寻找具有稳定结构、不良反应小口服药物已成临床迫切需求。目前IBD新型口服药物包括α4整合素拮抗剂AJM300、JAK拮抗剂tofacitinib反义寡核苷酸mongersen等,本文就新型口服药物研究现状作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整合素Α4 Janus激酶类 寡核苷酸类 反义 投药 口服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剖腹探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断价值并分析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因。方法回顾2004120171我院因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住院,并最终行剖腹探查92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出血定位、病因及相关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成功定位出血灶者63,术前诊断未明者29,经剖腹探查确诊者24(82.8%)。剖腹探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者87(94.6%),其主要病因为小肠憩室(24小肠间质瘤(17);手术治愈84(91.3%)。结论剖腹探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可取得较满意诊治效果,但术前尚需完善出血定位检查为手术提供依据,避免不必要盲目探查。

  • 标签: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 剖腹探查 内镜 诊断 病因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口服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物后胃溃疡内镜特征。方法:将103胃溃疡患者分为3组,其中,对比组(n=35)为未使用LDA、IBF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探讨组(n=37)为使用IBF幽门螺杆菌阴性或者阳性患者,研究组(n=31)为使用LDA幽门螺杆菌阴性或者阳性患者。通过询问患者与其家属等形式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服用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若检查结果呈阴性则进行尿素通气试验,应用快速尿素酶检测进行附加测试。结果:对比组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探讨组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有消化性溃疡史发生率以及重度萎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应用抗溃疡药物率均明显较探讨组研究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胃下部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胃中部溃疡率明显高于探讨组患者且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胃上部溃疡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探讨组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口服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加大胃溃疡发生率。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非甾体抗炎药 胃溃疡 内镜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水平和胃癌关系。方法:20172到20185间选取210患有胃病疾病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首先进行胃镜下活检,研究人员根据活检结果将患者病种分为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组。然后对所有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空腹血清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研究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和胃癌关系。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可知,患者PGⅡ、G-17水平及PGR(PGⅠ/PGⅡ)水平都有明显差异,胃癌组PGR水平要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PGⅡ以及G-17水平都要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Ⅰ水平在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可以知道PGⅡ检测胃癌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57%(55/70)、82.14%(115/140);PGR检测胃癌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5.71%(25/70)、92.86%(130/140);G-17检测胃癌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29%(45/70)、89.29%(125/140)。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可以提早诊断出胃癌,提高胃癌诊断率,尤其是G-17联合PGR检测。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让患者提早接受治疗,从而降低胃癌患者死亡率,因此,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检测方法。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胃癌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OCU)与螺旋CT扫描(MSCT)用于评估胃癌术前分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3至201612石柱县人民医院重庆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86胃镜确诊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周内行OCUMSCT检查,评估术前肿瘤分期情况,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检,了解肿瘤病检分期,对比OCUMS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以及OCU与MSCT结果差异。结果术后病检结果回报T114,T223,T329,T420;N022,N113,N227N324。经配对卡方检验可知,OCU检测T分期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致,且检测T分期致性高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7290.485);MSCT检测T分期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致,且检测T分期致性低于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350.718)。OCU检测肿瘤T分期准确度为80.23%高于MSCT66.28%(P〈0.05);OCU检测肿瘤N分期准确度为61.63%低于MSCT79.07%(P〈0.05)。结论OCU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OCU对术前T分期诊断优于MSCT,而对于N分期诊断MSCT优于OCU,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OCU MSCT 胃癌 术前分期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法对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相关炎症通路因子影响。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法造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NF-κB炎症通路各因子变化。结果胃萎清可在定程度上抑制TNF-α表达,对炎症发生起到定抑制作用。模型组IK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萎清高、、低剂量组及空白组。胃萎清高、、低剂量组IKK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当,提示胃萎清能在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从而阻断炎症发生发展过程。胃萎清高剂量组可下调p50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胃萎清能使NF-κB炎症通路致炎因子TNF-α、IKK、p50表达水平下降从而起到控制CAG发展。

  • 标签: 健脾清热活血法 萎缩性胃炎 胃萎清 炎症通路因子 NF-ΚB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与CRC发生、发展相关基因。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CRC基因芯片GSE32323、GSE21510、GSE9348数据集,使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行GOKEGG分析。应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CRC核心基因。结果:在数据集中共筛选出834CRC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76上调基因456下调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增殖、代谢等过程。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p53通路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路。PPI网络筛选出20核心基因。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基因芯片进行分析可为CRC发病机制、肿瘤标记物筛选治疗药物靶点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生物信息学 微阵列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探究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3-20182收治50大肠癌患者视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其它胃肠疾病患者50视为对照组以及健康体检者50视为健康组,对各组胃肠肿瘤标志物,包括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各胃肠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价值。结果:同对照组健康组CEA、CA72-4、CA19-9水平相比,实验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各胃肠肿瘤标志物单独诊断有效性、敏感性、特异性相比,联合诊断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临床诊断,胃肠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以提升临床诊断效果。

  • 标签: 胃肠肿瘤标志物 大肠癌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