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染色体17q12缺失综合征(chromosome17q12deletionsyndrome)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型可为特殊面容、发育迟缓、多囊肾、肾功能异常、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diabetesoftheyoung5,MODY5)、自闭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生殖和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等。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微缺失 应用 成人型糖尿病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内分泌外科学术会议”,拟定于2008年6月6~8日在沈阳召开。本次大会将全面展示和介绍国内外内分泌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大会本着注重先进性和学术性、实用性的原则,围绕甲状腺、乳腺外科和肥胖病外科治疗最新进展,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会议形式将采用特别演讲、

  • 标签: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内分泌外科 学术会议 征文通知 《中华外科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球鉴别/分离法(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s-on-beads,BoB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西京医院产前诊断中心1973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进行BoBs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973例羊水中,共发现异常核型150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45例,BoBs检出133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无DNA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占该指征的81.82%。150例异常核型中,BoBs和核型分析均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24例,占异常核型的82.67%;BoBs检出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5例,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性染色体嵌合7例,BoBs检出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结构异常14例,BoBs结果未见异常。结论BoB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基因缺失/重复,联合染色体核型、基因芯片(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可对染色体结构异常和低嵌合正确检出,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

  • 标签: BoBs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羊水细胞 产前诊断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盆腔包块。有学者推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缩宫素受体(oxytocinreceptor,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与痛经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NGF、OTR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神经生长因子 缩宫素受体 疼痛 receptor 正常子宫内膜
  • 简介:第32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于2009年12月9~13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成功举办,交流了乳腺癌研究新进展。研讨会上有关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文章约30余篇,涉及到乳腺癌保乳手术及疗效评估,外科治疗新技术及探索性尝试等。笔者就研讨会上乳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的干细胞表型,从干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角度探讨I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8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CD24^-)和CD24^+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iis检验、x^2检验或校正x^2检验。两组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结果(1)IMPC组肿瘤细胞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48.8%,40/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31.3%,25/80例)(x^2=5.180,P=0.023)。(2)53.7%(44/82例)的IMPC微细间质组织内见单个散在的CD44^+/CD24^-/low肿瘤细胞,且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entin及α—SMA阳性,E—Cadherin阴性。IDC—NOS间质内罕见CD44^+/CD24^-/low肿瘤细胞。(3)IMPC乳头结构中CD44^+/CD24^-/low与间质内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细胞呈明显正相关(r=0.516,P〈0.001),并且IMPC乳头结构及间质中CD44^+/CD24^-/low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管侵犯和有无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即有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者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较高。(4)IMPC组中CD24^+细胞阳性表达率79.3%(65/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60.0%,48/80例)(x^2=7.126,P=0.008),且IMPC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24的表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4,P=0.003)。结论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CD44+/CD24-/low CD24+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2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水平,以探讨外周血β2-MG、CEA、CA153、CA125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对140例乳腺癌患者及144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β2-M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CEA、CA153、CA125的水平,数据统计用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和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β2-MG和CEA的检测值分别为1.8(1.5—2.2)m(L和1.7(1.2—2.4)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5(1.3—1.8)mg/L,1.2(0.9~1.9)ng/ml,P〈0.05],且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以β2-MG检测为基础,联合检测未增加诊断的敏感性(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CA153在Ⅲ期患者的检测值明显高于I期和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β2-MG、CEA、CA153检测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β2-MG为基础的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增加;血清CA153检测水平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2-MG、CEA和CA153对乳腺癌术后随访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 预后 Β2-微球蛋白 癌胚抗原 CA153
  • 简介:<正>前言WS322《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目前发布如下部分:——第1部分: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第2部分: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标准。本部分是WS322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 标签: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产前筛查 染色体分析 胎儿宫内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