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病重发生,给水稻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从栽培管理措施和外部发生条件2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重发生原因既有白背飞虱迁入时间早、早期迁入虫量大、带毒高、晚稻白背飞虱占比高等外部诱发因子,也有药剂拌种不到位、露天育秧、秧田和大田施药防治不当等栽培措施的影响。而白背飞虱带毒、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白背飞虱发生期高度吻合是造成2016年赣南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病重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白背飞虱带毒监测、早稻发病程度及虫情监测、秧田避害治虫防病、大田初期病株清除及介体防治等防控建议。

  • 标签: 赣南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带毒率监测 防控
  • 简介: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病发生流行规律和测报防治实践,研究化州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病防治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病情监测、预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阐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病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病情监测 防治规程
  • 简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既要受田间温、湿度的影响,又要受水稻栽培因素的制约。影响其田间成虫、卵及幼虫数量的栽培因素,申效诚等(1988)、梁广文等(1984)与薛俊杰(1988)等已有报道。为此,笔者将1982~1984年栽插密度、施尿素与氯化钾方法,影响早稻生长发育期间的1—3(2—4′代卷叶正交试验资料,整理如下:

  • 标签: 卷叶率 栽培因素 栽插密度 水稻栽培 正交试验 早稻品种
  • 简介:1980年以来,我省农田害鼠逐年加重,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全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1100~15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0%,鼠密度一般为10~20%,全省每年农田害鼠损失粮食2.5—3亿公斤,为了探讨农田鼠害防治指标,1989年晚稻期间,我们在萍乡市及赣县进行了农田害鼠损

  • 标签: 农田害鼠 农田鼠害 防治指标 鼠密度 黄熟期 危害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