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599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我国近47年来四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开始日期在全国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提早,秋季、冬季推迟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夏季的变化最为明显,且在显著增温的21世纪初最为明显。这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有所差异,北方比南方明显,东部比西部明显。东北最北部、华南最南部以及新疆局部区域春季推迟,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最北部的小范围地区夏季推迟,华南及西南局部地区冬季提早。此外,全国平均四开始日期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并不是很明显,而在21世纪初非常明显。但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区域性差异,高原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春季提早,冬季推迟。而在21世纪初春季、冬季均推迟,但冬季的变化比春季明显得多。华南南部地区春季推迟、冬季提早。西南地区在21世纪初春季、夏季明显提早,秋季、冬季推迟,但之前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 标签: 四季开始日期 季节变化 全球变暖 气候趋势系数
  • 简介:摘要工程监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主要通过充分发挥工程监理部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监督管理作用,促进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和投资效益的全面提高,力争达到计划质量。目标、项目投资和建设进度。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本身具有内部和外部配合环节多、涉及面广、技术性高和综合性强等特点,为做好工程建设实施各阶段的目标控制,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建设的随意性,就需不断深化建筑工程监理施工质量管理,以促进工程整体建设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和实现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

  • 标签: 工程监理 建筑施工 质量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国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也渐渐从以往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转变为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然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就要求在物质方面的支出和消耗就需要更多。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增加了各种资源的使用,同时,长时间只把工作重心放在快速发展上,这样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能推动国家法发展,但却因为各种资源的大量集中消耗同时不注重环保,导致了环境问题一直积累,时至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去正视的大问题。做好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处理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工作,进行环境保护和清理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针对在环境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相关问题的应对方案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环境检测工作时参考。

  • 标签: 环境问题 环境监测技术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环保经济转变,建筑行业也随着目前形势变化进行调整,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施工技术,节能施工技术有效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以保证建造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本文就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关键技术展开探讨。

  • 标签: 房屋建筑 工程技能 施工技术
  • 简介:选择北京市三环至五环区域内7条不同宽度河流和滨河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宽度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的影响,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中旬,各选3个晴天作为观测日,分别对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和对照地进行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同步观测。在观测日,每天8︰00~18︰00,每2h观测一次,每天共观测6次。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河流具有增湿、降温的效应,并且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度效应也不断增强;其中,夏季河流的增湿、降温能力最强,春季和秋季河流对滨河绿地的温湿效应差别不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滨河绿地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低、中午高,降温、增湿幅度最大的时段为14∶00~16∶00;冬季,河流也具有降温、增湿效应,但是降温幅度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逆转;湿度效应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不断增强。

  • 标签: 城市河流 河流宽度 滨河绿地 气温 相对湿度 四季
  • 简介:摘要:铬因其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而被公认为毒害作用最大的重金属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毒铬从金属电镀、采矿、电池、冶金和农药行业等进入水生环境。铬在水体中的铬存在方式有两种,即三价铬[Cr(Ⅲ)]和六价铬[Cr(Ⅵ)]。Cr(Ⅵ)比Cr(Ⅲ)毒性大得多,因为Cr(Ⅵ)的含氧阴离子(CrO2-4、HCrO4和Cr2O2-7)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和迁移率。即使水中很低浓度的Cr(Ⅵ)也会危及人体健康。吸附法是去除六价铬的理想方法,因为它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目前包括活性炭、无机材料和天然材料或废物,已经广泛用于去除水体中的Cr(Ⅵ)。本文主要分析多巴胺铵盐功能化无纺布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

  • 标签: 吸附 六价铬 多巴胺 无纺布 季铵化
  • 简介:摘要: 戊四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但其合成过程中会产生甲酸钠作为副产物。甲酸钠不仅会影响戊四醇的纯度,还会对后续的多元醇化学反应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对戊四醇合成过程进行优化,减少甲酸钠的产生,提高戊四醇的纯度,并探讨其在多元醇化学中的应用研究策略。

  • 标签: 季戊四醇 合成优化  多元醇  应用研究
  • 简介:以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7种木本植物生长与物候期的持续日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气温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随着气候变暖,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间隔缩短,秋季物候期间隔延长,全生长延长,且全生长变化趋势比各物候持续期变化趋势明显。展叶持续期主要与上月、当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中梧桐展叶持续期与当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旱柳和刺槐开花持续期与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变色持续期和落叶持续期与上月、当月、结束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与平均气温达显著正相关(P〈0.05)。木本植物全生长与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生长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其次为榆树、梧桐和楝树生长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随着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植物生长延长3.0—20.0d;年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生长延长5.0—14.0d;年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生长延长2.0—18.0d。

  • 标签: 生长季 物候期 气候变暖 木本植物
  • 简介:利用锡林郭勒草原8个气象站1960—2014年5—9月气温和0~40cm地温逐旬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5a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地—气温度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5a来,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地—气温度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前冷后暖”特点十分明显,且0~20cm地温的增幅远高于气温,40cm地温增幅则低于气温。生长地—气温度月变化呈“低—高—低”抛物线形状,最高值出现在7月。5—8月地温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9月地温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各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且随深度增加相关性逐渐减小;地—气温度线性关系模型在各层拟合效果较好,用于预测和估算各层地温,基本可以满足该地区牧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 标签: 锡林郭勒草原 地温 气温 相关关系
  • 简介:作物不同生育期所要求的需水量(本文仅指作物的蒸腾量和土面或水面的蒸发量两者之和,下同)是随各年的气象条件变化而异的。1948年英国农业物理学家彭曼(Penman)根据水热平衡原理,创立了当下垫面为标准作物复盖时可根据不同生长季节的气

  • 标签: 作物水分 农业气候 蒸腾量 需水量 蒸散量 大小麦
  • 简介:根据长三角地区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4长度进行划分,在对气温和4长度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nn-Kendall检验研究气温对长三角地区4长度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显著,约每10a上升0.33℃。4长度中,夏季日数最多,占全年日数的31.5%,且延长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4.6d/10a。气温与夏季长度呈明显正相关,且气温对夏季长度变化的影响最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气温与夏季长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趋势明显,且都在1996年发生突变。

  • 标签: 气候学 全球变暖 四季长度 MANN-KENDALL检验 长三角地区
  • 简介:摘要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矿山作业过程中开始应用大量的机电设备,使得作业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经济效益提高,人力得到解放;在为矿山生产带来这么多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风险,比如在机电设备运行时,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发生故障,当故障发生时,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作业进度会受到影响,同时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严重受到威胁。

  • 标签: 矿山机电设备 故障诊断技术 设备维修
  • 简介:基于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生长逐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PCD与PCP空间分布特征明显,PCD总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PCP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1961年以来,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PCD和PCP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即整体上降水趋于均匀、最大降水出现时间趋于提前;(3)PCD无明显突变现象,PCP在1978年发生突变;(4)PCD、PCP与干旱灾情发生一致率为牧区〉林区〉农区,其中牧区PCD、PCP与干旱的一致率均达80%以上,说明牧区干旱发生与降水集中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呼伦贝尔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干旱
  • 简介: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养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选取10种植物,构建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于2014年12月10~16日、2015年1月4~10日和1月20~26日、2015年11月3~9日和11月20~26日,进行了5个周期的实验,比较了不同植物配置的人工湿地在冷对养猪场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深度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置的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异,2014年12月10~16日,栽种水龙(Ludwigiaadscendens)的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4.4%、63.7%、13.0%和46.8%;栽种黄菖蒲(Irispseudacorus)的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8.1%、96.3%、42.0%和26.3%。2015年1月4~10日,栽种水龙的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9.1%、94.8%、81.9%和19.4%;栽种黄菖蒲的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3.8%、95.0%、60.4%和75.3%。在10种供试植物中,栽种水龙和黄菖蒲的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其可以作为深度处理养猪场废水的植物选择。2015年1月20~26日,受温度影响,栽种水龙和黄菖蒲的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受到明显抑制,但其对氨氮、总氮和总磷仍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 标签: 养猪场废水 人工湿地 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