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了全国首套加工俄罗斯原油的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自优化开工规程实施后,通过热源集中与原油换热,使换热热源热量前移,切实提前提高了原油入初馏塔的温度,缩短了脱水时间。同时常压炉的进料温度升高,减少了常压炉的燃料用量,降低了开工能耗 。增加脱水阶段切泵次数及提高脱水标准,已便积存在备用泵及管线内的存水及早脱除,并及时判断脱水合格,缩短了开工时间。电脱盐罐提前送电及达到温度后再投入破乳剂及注水,避免原油脱水不净,造成常压塔带水影响开工进程的问题,实现了装置顺利开工,使开工时间缩短到40小时以内,节省了开工时间和开工费用。

  • 标签: 优化 常减压开工 缩短时间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推进,城市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加,建筑施工投资也呈现指数型上升趋势,在该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建筑工程最大效益,是建筑施工管控的首要目的,因此对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对于建筑施工来说非常重要。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实践和探索较多,但通常是从建筑工程质量和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所以其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导致现有的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应用效果不够理想,无法从建筑工程整体上进行严格控制。面对上述情况,本文在此提出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保障工程的效益。

  • 标签: 建筑施工项目 延期原因 时间 成本控制
  • 简介:利用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甘肃省榆中县地面观测站每日8次云量资料和同期NCEP每日4次等压面资料,由NCEP资料构造预报因子,以总云量和低云量为预报对象,分析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榆中县逐月每日8个时次的云量预报方程并进行回代;并利用2012年的资料检验预报方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云量主要受整层湿度、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槽强度指数和700hPa水汽通量散度影响,其中湿度条件和垂直运动是重要因素。建立的预报方程对总云量的预报效果比低云量好;总云量平均预报误差在2成左右,低云量平均预报误差在3成左右;预报值的变化趋势可以部分地反映实际云量的变化趋势。

  • 标签: 云量 预报 PP法
  • 简介:在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木星卫星在接击期间的亮度变化,由此测定了六块碎片的撞击时间

  • 标签: 木星 SL-9彗星 光学望远镜 碎片 撞击时间
  • 简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滑坡位移AIkIMA预报模型。采用差分平稳,自回归AR模型和移动平均MA模型对滑坡位移进行预测,得到了该滑坡监测点TP1的预报模型为AIkIMA(2,2,1),然后分析对比实测与预测位移一时间曲线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滑坡在外界诱发因素作用下位移的发展变化趋势,说明所建滑坡位移预测预报模型效果较好,在滑坡位移预测中是有效可行的。

  • 标签: 滑坡 位移预测 研究 白石乡 时间序列
  • 简介: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向研究大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测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取准取全测站某一时间剖面的气象要素资料,可见测报工作与“时间”是紧密相联的,观测员对“时间”的准确把握,是做好测报工作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对时间概念的讨论,指出了当前测报工作中与时间有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 标签: 测报工作 气象服务 气候资源 时间计量
  • 简介:基于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1999—2015年逐分钟降水数据,分析15个历时年最大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鲁中地区年最大降水强度由短历时向长历时递减,短历时和长历时年最大降水量分别达特大暴雨和暴雨级别的年份最多;南部山区沂源和北部高青平原多数历时年最大降水强度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5~15min历时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其他历时多数呈减少趋势;各历时多年平均最大降水强度大值均在西南部山区,山区各历时降水强度高于其他地区,年最大降水强度空间差异由短历时向长历时缩小;多数地区各历时年最大降水最早出现在5、6月,最晚出现在8、9月,最多出现在7、8月,南部山区沂源和北部高青平原年各历时最大降水出现日期随时间呈提前趋势,其他地区变化趋势不显著;短历时年最大降水最易从傍晚开始,随着历时的增加,开始时间由傍晚向上半夜推迟,南部山区沂源各历时年最大降水最多开始于凌晨和上午,而北部高青平原最多开始于下半夜和凌晨,其他地区短历时年最大降水最多开始于下午和傍晚,长历时最多开始于夜间和凌晨。

  • 标签: 短历时 长历时 年最大降水 变化特征
  • 简介:1.引言人们在分析强震资料时,首先研究的是地震动的峰值,其次是频谱特性,随着震害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震动持续时间对震害的影响。由于地震动的振幅和频谱的定义较明确,因而研究得较多,可持时的定义不统一,因而持时的研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2.持时研究的现状

  • 标签: 震动持续时间 震害经验 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 频谱特性 自振周期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项目管理中资源分配与时间控制的优化策略,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成果。在项目管理中,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时间控制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笔者的实践经验,首先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的概念。接着,探讨了资源分配的影响因素、与项目进度的关联以及时间控制对资源分配的要求。然后,分析了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贪婪算法、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在资源分配中的应用。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项目经理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提高项目进度的可控性和效率。

  • 标签: 项目管理,资源分配,时间控制优化,探讨分析
  • 简介:通过星地时间比对可以实现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时间同步,主要采用的星地时间比对方法有星地无线电双向比对、卫星激光双向测距比对、下行L波段轨道法比对、伪码与卫星激光测距比对和伪距与星地测距比对等。本文介绍了下行L波段轨道时间比对法在地心惯性系中的计算模型,对影响下行L波段轨道法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误差源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时间比对 计算模型 L波段 轨道 误差分析 卫星激光测距
  • 简介:摘要:工程管理中的时间和进度控制是确保项目按时完成的关键方面。本文对比和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时间和进度控制方法,包括CPM(关键路径法)与PERT(项目评审技术)方法、敏捷项目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以及基于模拟的时间和进度控制方法。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和条件,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了选择合适方法的依据。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内容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标签: 工程管理 时间控制 进度控制 CPM PERT
  • 简介:本文利用兰州1944~1997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建立了线性平稳序列的降水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了功谱密度函数中的最大熵法(或叫全极模型),并将特征多项式模大于1的根反射到单位圆内,再返回修正后的线性预测的系数。并对1986~1997年11年的月降水做了预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中取15阶预报效果较好。此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可作为台站月、季、年降水预测走向客观化、定量化方法的一种初步尝试

  • 标签: 线性预测 最大熵法(全极模型) 自回归模型 月季年降水预测
  • 简介:根据1990-1994年上海天文台(SO)和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的时间公报公布的数据,对两种时间传递技术(Loran-C和GPS)确定的国际时间同步的长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SO时间实验室得到如下一些结果:1、1990-1992年,由Loran-C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约为600ns,不确定度约为90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μs。2、1993-1994年,由GPS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优于30ns,不确定度约为15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00ns。这些比较结果充分说明了GPS时间传递技术在国际高水平时间同步的中必须有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原子时 时间比对 时间同步 时间信号传播 全球定位系统 GPS
  • 简介:2000年之后,余慈地区霾年际变化呈现出波浪式下探态势。霾的出现频率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冬季高发,春夏季低发,它和当地的月降水量有着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和大气环流、天气形势以及余慈地区地处东海之滨这一特殊地理环境有关。余慈地区霾的气象要素特征有:海平面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10hPa以上时,几乎不会有霾出现,在地面高压条件下,容易形成霾;有3/4的霾日,14时的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弱的降水不会减少霾出现的几率,即便是明显的降水也不能完全排除霾出现的可能;霾日微风居多。

  • 标签: 余慈 特征 分析
  • 简介:叠前时间偏移被普遍用于3D地震数据处理。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不同的观测系统会影响其成像的效果。本文对正交与斜交(宽、窄排列片)观测系统和正交与面元细分的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

  • 标签: 叠前时间偏移 3D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