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贵林之死的真正起因和具体过程的史实考辨,揭示“不曾流半滴血”的杭州光复过程中种种错综复杂的对立和各派势力之间的激烈竞逐、博弈和较量,以及这种种对立、竞逐、博弈和较量背后羼杂的壬之际中国种族与政治的复杂关系。这中间,有汉人对他者的敌视,并带来满人的身份恐惧;有革命与共和作为普遍价值的一往无前,也有固执的、忠义的王朝守节者;有革命与立宪的冲突,以及新晋的军人团体与耆老旧绅之间的宿怨;有除旧布新的朝气和欣悦,也有谣言、杀戮、抢掠的乱世景象。旗人贵林的死,在壬之际共和革命的整体进程中,不过是小小的一幕,但它所折射的内涵却极为深刻,任何严肃的历史叙事都不应忽略,更没有理由漠视。

  • 标签: 贵林 杭州驻防 满汉关系 共和革命
  • 简介:郑骞教授的《稼轩与韩侂胄》一文,曾发表于1948年的《再生月刊》上,当是他去台湾之前,任职于上海暨南大学时所作。可惜我于其时未得看到。1991年夏,台湾大学的一位友人从郑先生的《景午丛编》中抽印了这篇文章和《稼轩的一首》惠赠与我,

  • 标签: 辛稼轩 稼轩词 立春日 韩侂胄 作年 和地点
  • 简介:2004年6月14日,位于武威市城东约15公里处的家河滩采石厂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墓葬,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简报 武威市 凉州区 文物考古研究所 晋墓 施工现场
  • 简介:壬之际的政治变革促使历书的制作原则发生剧变,清廷时宪书变通办法十九条就是此种剧变的结果之一。而由清廷、革命党人和袁世凯政府制定的五部历书,则见证了官定历书蜕变的过程:历书历谱编排从阴历为主转向以阳历为主,历注内容则从带有神秘主义的信仰知识转化为现代科学知识及社会政治常识。这也导致了历书制作的官民分野与新旧对立。官定历书制作取向及知识系统的变化,既源自清末民初知识转型的影响,也来自于政治文化转型与重建的需要。

  • 标签: 辛壬之际 官定历书 历法制度 知识转型
  • 简介: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别号于湖.世籍和州历阳郡乌江县(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浙江省四明鄞县.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词人,在南宋小朝廷偏安临安,民族沦亡,国土丧失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张孝祥有着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龙兴二年(1164年),在爱国将领张浚召集的宴席上,张孝祥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词篇《六州歌头》,惊动四座.《宣城张氏信谱传》载"公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忠勇天下共闻."因而"秦相忌之",可见张孝祥刚正不阿年少气锐的性格.

  • 标签: 张孝祥 词作 词人 南宋 爱国主义者 特定
  • 简介:禹王城遗址位于夏县县城西北7.5公里处,因传说夏禹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即古安邑,亦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都城,秦汉及晋的河东郡治。在禹王城遗址内、庙后庄村之北,保留有一处古代冶炼铸造作坊遗址。此遗址是1985年村里办砖瓦窑时发现的,后因土质不纯,窑场迁移。在近年来的平整土地中,这里时有各类陶范出土,为此,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多次的调查,现将情况简报如下:壹遗址概况遗址地点位于村北约400米处的缓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西距禹王城大城西墙百余米,南距禹王城中城北墙二百余米,已暴露的面积有600平方米左右(图一)。该地点遗存丰富,地层中夹杂有许多铁渣和含铁质的琉璃烧结物等,发现的遗物有锛、锄等农具范、构件范、货币范以及陶罐、陶豆、陶盆、瓦、铁锛等。现分别叙述如下:

  • 标签: 禹王城 砖瓦窑 手工业作坊 调查简报 平整土地 西距
  • 简介:<正>如果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殷墟五号墓墓主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话,那么它丰富的遗物(包括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就可以作为殷墟考古学中武丁及其前后几个商王时期的断代器物。有了这些器物,我们就可以根据类型学、地层学和绝对年代来研究商文明在殷墟273年中的演变史。我认为这就是殷墟五号墓发掘和研究的主要意义。根据五号墓和十七、十八号墓的发掘材料,以及这几座墓的出土遗物与战前发掘

  • 标签: 殷墟考古 武丁 青铜器铭文 盘庚 陶器 地层学
  • 简介:这是一个骨子里散发出如花般馥郁气息的国度,游人来此,多是伴着轻快炫目的旋转舞步,走进灿烂深厚的文明和史诗般的风景。三大帝国曾在此叱咤风云,奇特的地貌和异域美食似曾相识,从地缘到文化连接着欧亚大陆……这里是郁金香的故乡土耳其。这一次,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欧兹江·沙,带领我们走进这块传奇之地,即使在这个当地人眼中,土耳其同样神秘。

  • 标签: 欧亚大陆 土耳其 领事馆 上海 专访 郁金香
  • 简介:伯恩哈尔·阿尔普·德贝格(BernhardArpSindberg),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一个奶酪商的家庭。在1937年淞沪抗战中,德贝格目睹侵华日军残杀中国无辜民众,留下了文字记载,并目睹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力蒲·彭布鲁克·史蒂芬斯(PhillipPembrokeStephens)被日军打死。1937年12月5日到南京城外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后,他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Dr.KarlGuenther)一道,在保护该厂厂产的同时,建立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小医院,收容难民和伤员,送出记录日军暴行的难民信,栖霞士绅、民众曾赠给德贝格“见义勇为”的丝绸横幅。德贝格自己也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日军暴行,并驱车接送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使马吉得以拍摄了一些电影镜头,写下《栖霞山之行报告》。他还为城内从事救援的其他外国人提供食品和消息。1938年6月初,德贝格在日内瓦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军暴行,朱学范在其护照上写下“中国之友”的题词。德贝格于当年7月移民美国加州,1984年4月在美国去世。本组史料系辑译者新近从丹麦收集到的有关德贝格史料的一部分: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辛德贝格京特 江南水泥厂 难民上海 日本兵
  • 简介:作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曾毫不讳言地表示过对古希腊戏剧的学习。同时他也以擅长刻划女性人物形象闻名,这一点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的欧里庇得斯很相似。两者笔下的美狄亚、爱妙娜、费德尔三位女性在身份、性格、境遇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然而两者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描写人物的手法和对待人物的态度上,又有着诸多不同。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位女性形象,可以窥见拉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与超越。

  • 标签: 美狄亚 爱妙娜 费德尔 拉辛 欧里庇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