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改进我科住院病人口服药延迟发放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病房口服药发放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实施。结果药品延迟发放的件数由活动前的每周57件降低到活动后的每周25件。结论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可改进病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隐患,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药品
  • 简介:摘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国家根据目前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现状而出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健康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的好坏,对防止辖区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为达到有效实施本地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的目的。进一步研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如何做好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笔者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综述如下。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流动人口儿童 免疫规划工作
  • 简介:5月5日至6日,山东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在济南成功举办《中国人口报》山东省通讯员培训班。《中国人口报》社长兼总编辑仪宏伟到会指导。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富军出席培训班开幕式并讲活。于富军总结了前一个时期我省卫生计生新闻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强调了2016年我省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和任务,对于我省《中国人口报》通讯员队伍建设和今后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 标签: 中国人口 培训班 通讯员 卫生 宣教 新闻宣传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结防机构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完成疗程的肺结核病人97例,通过电话采访患者对结防机构在接诊、流程和就医费用等问题的满意度,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对结防机构相关服务满意度在73.20%之间,66.67%患者有医务人员督导服药,60.00%患者认为发放补助对完成治疗很有帮助,77.32%患者认为医生宣传的肺结核知识对坚持服药有影响。结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结防机构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满意的,但服务质量等方面需完善。

  • 标签: 肺结核 流动人口 调查
  • 简介:近年来,济南市作为国家首批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充分发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的作用,积极探索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新途径,形成了具有济南特点的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管理服务模式,在健全组织、真情服务、落实流动人口特删是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一盘棋”、均等化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 标签: 流动人口 服务工作 济南市 管理服务模式 化工 计划生育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一次性牙棒和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我科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用一次性牙棒和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进行口腔清洁。结果40例患者口腔粘膜病变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大大减少。结论使用一次性牙棒和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给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冲洗时能大大减少口腔粘膜病变的发生从而也减少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一次性牙棒 银尔通 应用体会
  • 简介: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模式进行探索,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1300名女工进行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观察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47名愿意接受干预模式为观察组,653名不愿接受干预措施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孕前保健系统知识培训、系统化管理模式及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孕前保健依从性情况,分析统计参加孕前保健和未参加孕前保健的女工计划妊娠率、不孕不育发生率、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300名调查对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79份,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是影响孕前保健参与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孕前保健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参加孕前保健者的计划妊娠率高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低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做好孕妇信息跟踪,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保证孕妇孕期保健的依从性,为优生优育提供基础。

  • 标签: 孕前保健 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以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市郊农村人口社会调查为基础(背景),那时父母双亲一般在17~19岁结婚成家年龄过小,对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年后对其这一代子女人员身体发育及体质健康状况影响。方法以出生于1925年8月松江区佘山镇老郭与1924年6月曹阿姨于1942年春节结婚成家后的老夫妻所生育的3个儿子及1个女儿等(即实例Ⅰ及实例Ⅱ)2个实例。结果男女青年双方均未达到生儿育女强壮身体的要求,即家族性遗传基因先天的不足或缺陷,其必然造成后代子女遗传性能的欠差或免疫抵抗力的下降。结论建议新婚夫妻双方年龄其中男性青年为25~34岁;女性青年为24~29岁,这样的年龄段均以达到准爸爸、准妈妈的强壮身体所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人后,可提高其青年本人身体的免疫抵抗力。这一结论可为今后提供培育新生婴儿降生宝宝体质的现实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标签: 男女青年双方结婚年龄过小 医学遗传基因先天不足 20世纪30-40年代农村人口社会调查 欧美等地西方大国的婚姻制度及青年人生活习俗 新生婴儿宝宝体质 优生优育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