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本文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士长队伍整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护士长队伍素质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士长队伍的素质是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 标签: 边疆地区 护士长队伍建设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以后各项心理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乳腺癌患者实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治疗 心理调查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上消化道疾病而行内窥镜检查的患者日益增多。人们已感觉到上消化道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迁。本人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其间,共检查2010例胃镜检查,总结本地区上消化道常见疾病在胃镜检查中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少数民族地区,提出新的学术思考。现将少数名族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发展趋势总结介绍如下对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全县40-69岁年龄段的所有人群进行随机电子胃镜检查,每例都做食管碘液染色,并作指示性活检确诊。

  • 标签: 胃镜诊断上消化道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如何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有效的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模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1日至9月30日门诊药学咨询登记人数,自制表格分析咨询内容和期望获得的药学知识。结果初步了解不同民族间期许药学知识的内容。结论根据本研究提示患者需要更全面的针对性强的药学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宏州少数民族地区身体状况及常见疾病的现状及特点,为提高德宏州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5-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905例德宏本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重指数、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尿常规、心电图、腹部彩超、超声骨密度、14C呼气试验、X线胸片检查、女性增加乳腺彩超、人乳头状瘤病毒、白带检查。结果疾病顺位前5位的是高甘油三酯、骨量减少、幽门螺旋菌感染阳性、超重及脂肪肝。女性疾病顺位前5位的是乳腺小叶增生、宫颈纳氏囊肿、骨量减少、幽门螺旋菌感染阳性、超重。男性疾病顺位前5位的是高甘油三酯、骨量减少、幽门螺旋菌感染阳性、超重及脂肪肝。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加强对患病居民的随访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是降低发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身体状况调查 疾病普查
  • 简介: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痴呆症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组干预后MMSE、ADL评分为分别为(16.14±6.61)分、(36.84±6.4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地掌握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少数民族 老年痴呆症 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宣教”在云南边疆少数名族地区推广盆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作用,探讨合理高效的医患沟通方法.方法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280例SUI患者,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即对其进行一对一"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的形式包括①宣讲知识;②观看图片、模型及3维动画;③组织授课;④陪伴治疗;⑤解答疑问;⑥回访鼓励.内容有①让患者了解尿失禁的症状及体佂;②让患者了解盆底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③让患者了解盆底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对女性的危害;④让患者了解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盆底康复对女性的重要性;⑤指导患者治疗的正确方法;⑥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做出正确的解答;⑦治疗回访期间指导患者及监督患者配合Kager训练,鼓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B组按常规诊疗程序进行接诊治疗.结果A组,50例(100%)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以为是衰老的自然现象.80%的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健康宣教后,患者认识并开始重视压力性尿失禁对女性的影响.对该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并掌握了正确的锻炼方法,医从性良好,能坚持、规范地完成治疗.B组30例(100%)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80%的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治疗后60%的患者仍未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医从性差.20%的患者中途放弃治疗.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治疗次数10次,平均治疗时间30min/次,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前后"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重视、增加治疗的信心、增强治疗效果.关键词健康宣教;压力性尿失禁;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患者健康教育的落实程度和效果,对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改进和探索。方法选拔懂双语的优秀护理骨干担任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并与常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专职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促进了护士提高自身素质。结论在新疆少数民族患者多,护患沟通存在障碍的情况下,由专职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贯彻落实,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专职护士 少数民族地区 呼吸系统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贵州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具有明显的心理健康功能和相应运用价值。文化心理学语境下贵州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心理健康应用模式,主要包括应用原理与训练模式两部分。应用原理主要有内外双重的激励、直接合理的宣泄、明确具体的认同、心灵净度的升华。训练模式主要有原生态模式、虚拟模式、学院模式、教育模式、娱乐模式。

  • 标签: 文化心理 贵州少数民族 音乐舞蹈 心理健康 应用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首诊手足口病1028例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EV71。结果1028例手足口病咽拭子样本中EV71的阳性病例数为274;阳性率为26.65%,2013年咽拭子样本EV71阳性检出率30.93%(150/485)高于2012年22.84%(124/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012、2013年均以EV71感染为主,病毒流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2和2013年我院手足口病患儿EV71检出率分别为22.84%和30.93%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2013年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比例较2012年出现明显上升。EV71是大理白族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析有助于手足口病的早期防控和治疗。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咽拭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肠造口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38例于我院行肠造口手术的少数民族地区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1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肠造口护理形式,实验组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相关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造口水肿、造口出血、造口狭窄、粪水性皮炎、造口回缩、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10.53%)均低于参照组(42.11%),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予以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规范化健康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肠造口 自我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地区育龄青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以及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的关联。[方法]便利整群抽取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648名婚前检查的男性和女性。研究工具包括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及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结果]通道侗族自治县育龄青年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124.17分±21.70分,各分量表的得分以人际关系得分最高,营养和健康责任得分最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的得分为74.08分±15.86分,各分量表的平均得分以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最高,其次是心理安适和营养自我效能,健康责任自我效能得分最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少数民族育龄青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水平处于一般,育龄青年忽视了营养和健康责任重要性,相关部门应重视育龄青年的生活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他们执行健康行为的潜能,从而提高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 标签: 育龄青年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健康行为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1600名,城区常住儿童1600名,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9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10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情绪障碍、品德缺陷、学习障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儿童中,品德缺陷、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社会适应方面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1岁儿童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性格缺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城区常住儿童的心理健康优于流动儿童,应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心理健康 流动儿童 城区常住儿童
  • 简介:摘要2003至2006年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担了对成批缅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医学教育的任务,通过立项研究,形成了对缅籍学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双语教学为特征,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外籍学生管理网络等,确保了本次对缅医学人才培训的质量,并为二次办学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 标签: 缅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 医学人才培养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少数民族地区麻醉后MECT治疗导致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5个月内行麻醉后行MECT治疗患者211人(少数民族78人,占36.96%),治疗1763人次(少数民族611人次,占34.66%)进行体温监测。结果:行麻醉后MECT治疗后导致发热患者9名,占总治疗人数4.3% ;发热患者中少数民族1名(佤族),占比11.1%;肺部感染4名,占总治疗人数1.9%。结论:麻醉后行MECT治疗患者有部分会发生发热,发热发生和麻醉、药物使用、护理等因素有关,须加强护理及处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科“少数民族”患者基于方言的沟通障碍对手术安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对眼科“少数民族”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9名手术医护人员,对其完成深度访谈工作,对访谈话语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眼科“少数民族”患者存在方言沟通障碍的情况对手术效率、心理压力、并发症、满意度等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降低了手术安全性。解决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少数民族”方言中常用语言的学习,或通过制定规范的肢体指导动作。结论:眼科“少数民族”患者存在方言沟通障碍的情况,增加眼科手术风险,降低患者满意度,需要积极采取解决措施。

  • 标签: 方言 沟通障碍 眼科 少数民族 手术安全 解决措施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PACS结合MIRC教学终端系统是数字化图像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实现先进影像教学模式的基础,本文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结合互动式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基于此系统在教学中应用及价值。

  • 标签: 教学终端系统 少数民族学生 医学影像 互动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