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疣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外生型,最大径2~6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6例阴茎疣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 标签: 疣状 阴茎肿瘤 诊断 治疗
  • 作者: 宝秀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特诊科 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帆状胎盘的产前超声诊断,探讨帆状胎盘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月7月III级产科超声诊断为帆状胎盘的病例24例,结合产后胎盘病理结果,分析所有病例声像图特点、合并异常及预后。结果与结论:本组24例病例中,产后病理证实帆状胎盘22例,球拍状胎盘2例,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0%。总结帆状胎盘的超声表现:脐带的胎盘入口处脐血管不立即进入盘组织,其脐带血管可互相分开,呈扇形,位于胎膜内,此外,还有以下表现:(1)见多处单根脐动脉与单根脐静脉伴行出入胎盘;(2)脐动、静脉出胎盘后单根独立走行,未见正常脐带声像;(3)脐动脉进入胎盘前先发出分支或脐静脉出胎盘后再汇。球拍状胎盘的超声表现:脐带入口位于距离胎盘边缘2cm以内的胎盘实质内,CDFI:追踪其出胎盘的脐血管可在羊水中显示,位置不固定,无单根脐动脉或脐静脉显示。综上所述,帆状胎盘超声声像图特点除了脐带入口位于胎盘以外的胎膜内,脐带帆状附着前后异常血管的走行也可作为超声诊断帆状胎盘的可靠线索,在提高产前超声诊断帆状胎盘准确率方面有重要价值,此外,还应警惕帆状胎盘易合并其他异常,尤其是血管前置。  【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蹼阴茎合并包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蹼阴茎合并包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均采取包皮环扎、横切纵缝法,一期手术获得治愈。结论小儿蹼阴茎往往合并有包茎,手术方式可采用包皮环扎+横切纵缝法,手术时间短,方法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外观满意。

  • 标签: 小儿 包茎 蹼状阴茎
  • 简介:目的改进槌指的治疗方法.方法于末节指骨基底偏背侧打一骨洞,预置肌腱缝合线,将伸肌腱拉拢缝合于止点,并以克氏针固定远位指间关节,治疗22例伸肌腱止点撕脱所致的槌指.结果优8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8%.结论与传统方法及利用骨锚固定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的优点.

  • 标签: 槌状指 腱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距幽门2 cm开始紧贴胃大弯壁用超声刀离断大网膜,同时充分游离胃后壁与胰腺之间粘连,直至胃底,显露出左侧膈肌脚及食道左侧。经口置入36 F粗胃管,沿胃小弯直至到达胃窦处,距幽门4~6 cm开始用成钉高度较高的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袖胃裁剪,然后换用为钉腿高度较低的内镜下直线闭合器切割,切割线距离胃管边缘1 cm,在胃底部离食道左侧缘1~2 cm处离断胃底。用倒刺缝合线连续浆肌层缝合加固胃切缘,可将大网膜一并缝合在胃切缘。移除胃管,清理腹腔,扩大主操作孔,取出切除的胃组织,在左侧膈肌脚放置引流管,用不可吸收线全层缝合10 mm及12 mm戳卡孔。

  • 标签: 腹腔镜 减重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常见于亚洲人群的视网膜疾病,眼底镜下表现为橘红色结节性病变,可合并有浆液性或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下出血。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是其临床诊断金标准,OCT及OCTA等技术的兴起提供了PCV诊断的新思路,OCT能清晰地分层显示异常分支血管网(branching vascular network,BVN)所在层面,且因其无创性及便捷性为随访带来极大便利,临床也针对PCV的OCT特征制定了诊断标准。PCV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VEGF、玻璃切除术及联合治疗方案,其中以抗VEGF或联合PDT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为规范PCV诊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03-110)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断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
  • 简介:摘要皮肤鳞细胞癌是非黑素瘤皮肤癌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诊断技术、Mohs显微描记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皮肤鳞细胞癌的诊疗取得了较大进展。该共识在国内外近期文献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诊疗现状,重点阐述皮肤鳞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分型、病理活检及报告规范、风险等级评估、分级分期以及规范化治疗等,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肿瘤,鳞状细胞 皮肤 诊断 临床方案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鳞细胞癌起源于鳞上皮或发生鳞上皮化生的组织,是人类实体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尽管鳞细胞癌可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置,其发病机制具有共性且各有特点。基因突变及鳞分化标志物表达异常,表观遗传修饰调节靶基因表达,肿瘤微环境诱导癌细胞免疫逃逸等机制均参与鳞细胞癌的发生。目前,关于鳞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就基因组改变、表观遗传学改变、非编码RNA调节、肿瘤微环境变化及危险因素诱导等方面对鳞细胞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鳞细胞癌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鳞状细胞 遗传学
  •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传统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减重代谢手术不仅旨在减轻体质量,同时可改善或解决多种代谢合并症,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减重代谢手术的不断发展,其术式也在更新迭代,目前主流术式中,超过50%是腹腔镜袖胃切除术(LSG)。应用LSG要注重精准的手术操作及适应证的掌握,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减重代谢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规范的术后管理,多学科团队(MDT)及院内数据库建设,出院后的饮食营养及运动指导、规律随访复查仍是减重效果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症 减重手术 精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交织血管瘤(AH)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21~80(53±22)岁。7例患者为偶然发现,1例患者肾癌术后随访中发现。8例均为单发病灶,5例发生于泌尿生殖器官,其余3例分别位于输尿管旁、肾周间隙及胰腺旁。6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7例边界清楚,8例CT图像上均未见包膜,6例呈囊实性。病灶最大径1.7~10.8(3.5±3.0)cm。实性部分平扫CT值27~56(41±10)HU,增强表现为边缘向中央缓慢填充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类似于血管样的条状强化结构。8例患者随访8~30(19±8)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腹部AH病灶内类似于血管样结构的强化可能为相对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腹部 交织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梳理“辨论质”理论从先秦至今的历史发展源流。对“辨论质”理论内涵进行阐析,提出该理论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实用性、便捷性和普及性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有实践应用与哲学思维方面的局限,应当从理论与实践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与应用,使其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 标签: 辨状论质 性状鉴别 理论内涵 溯源 展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表层点角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角膜上皮和浅基质层异常。临床引起表层点角膜病变的原发疾病众多,因此本文提出对原发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是表层点角膜病变诊疗中的关键环节。同时,本文指出由于表层点角膜病变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力求采用正确的诊断思路,结合病史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其他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充分鉴别,正确判断原发疾病,以便为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角膜疾病 诊断,鉴别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翼胬肉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翼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15例。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I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翼胬肉患者实施翼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翼状胬肉 治疗分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手术切除疗法治疗翼胬肉,使患者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方法选取36例翼胬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翼胬肉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预防措施。结果翼胬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翼胬肉主是因慢性炎症性病变所致,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比较直接,如果术后护理得当,复发率是相当低的。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0岁,BMI36.6,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卧"大"字位,头高左侧高30°,主刀右侧站位。距幽门2 cm开始紧贴胃壁游离胃大弯,充分游离胃底,显露左侧膈肌脚及食道左侧,经口置入36 F减重胃管,沿胃管距幽门4 cm开始进行袖胃裁剪,根据胃壁厚度应用不同钉脚高度的切割闭合钉,连续全层缝合加固胃切缘,并将胃切缘复位固定于大网膜及胰腺背膜,经主操作孔取出切除的胃组织,清理腹腔,放置引流管,缝合戳卡孔。

  • 标签: 腹腔镜 减重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杯细胞类癌(GCC)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1例阑尾GCC进行研究。结果本例阑尾GCC为男性。镜检肿瘤主要由杯细胞构成,内含黏液,核位于一侧,无明显异型性,以小巢或腺泡状结构排列为主,腺泡中央无腔隙,癌组织侵及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但阑尾腔表面黏膜未见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gA,NSE,CEA,CK均阳性,Ki67阳性率为6%。结论阑尾GCC由散在的多潜能细胞分化而来,具有神经内分泌和黏蛋白分化特点,是阑尾类癌的一种亚型,诊断主要依靠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观察,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可能和肿瘤组成成分及浸润程度有关。

  • 标签: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 临床病理 分析